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和室外采用捕鼠笼、鼠夹和电子捕鼠器捕捉鼠类动物,并确定其种类,解剖检查和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1132只,分属3目6科13属23种,齐氏姬鼠为野外常见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鼠共238只,分属2日8种,感染率为21.02%。家栖鼠类感染普遍,感染率为76.83%,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较高,分别是77.01%和77.46%。野栖鼠类感染率低,为4.47%,但斯氏家鼠感染率可达38.81%。结论大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相当普遍,家栖鼠类感染率较高,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小动物宿主感染肝毛细线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根据地理方位和地理特征选择7个县为调查点,在户外捕捉鼠类等动物,鉴定种类,解剖取鼠肝用直接压片法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各种鼠类和其他动物15种1188只,其中啮齿目动物11种,1169只。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大仓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6种鼠157只检出肝毛细线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13.62%。感染率最高的为家栖鼠类,其中褐家鼠25.83%,黄胸鼠12.90%,小家鼠10.00%。地区分布以汝南县鼠感染率最高,为23.83%;郑州市惠济区1.76%。环境分布以村周鼠感染率最高,为30.34%;村内19.49%,田地17.24%。结论河南省鼠肝毛细线虫分布十分广泛,部分地区鼠类感染较为严重。开展人肝毛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地区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电捕鼠器、鼠笼或粘鼠板等方法捕捉野栖或家栖老鼠,确定鼠种后将其处死,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鼠类113只,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54%。其中施氏屋顶鼠、褐家鼠和板齿鼠的感染率分别为5.26%(2/38)、3.23%(1/31)和6.67%(1/15),而从捕获的黄胸鼠、黄毛鼠和小家鼠体内未能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州市番禺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终宿主鼠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鼠类动物与人类旋毛虫感染的关系。方法在室内和野外生境捕获鼠类动物,鉴定种类,肌肉压片检查旋毛虫幼虫,ELISA测定血清旋毛虫特异性抗体。结果1.02%的鼠类动物查到旋毛虫幼虫,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30%。其中家栖和野栖鼠类旋毛虫病原检查感染率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5%和24.49%,0和8.57%,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1〉。结论旋毛虫病流行区鼠类动物旋毛虫感染率较高,家栖鼠类旋毛虫感染率高于野栖鼠,与人类及家养动物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是鼠类及其它哺乳类动物常见寄生虫,人也是肝毛细线虫的易感宿主,我国已有人体感染和假性感染的报道。为了解本县鼠类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作者对将乐县鼠类感染肝毛细线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捕捉人房周围各种鼠46只,其中褐家鼠39只,黄胸鼠3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方法 选择长江江滩武汉江岸段, 通过捕鼠夹捕获江 滩野鼠, 解剖肝脏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和肝组织压片显微镜镜检虫卵。结果 结果 调查点依自然条件分6个片区, 每个调查片 区分别放置60个捕鼠夹, 共360个, 回收360个鼠夹, 共捕获31只野鼠, 平均鼠密度为8.61%, 1只鼠检出肝毛细线虫, 感 染率为3.23%。 31只野鼠中黑线姬鼠24只, 褐家鼠3只, 鼩鼱4只, 感染率分别为0、 33.3%和0。结论 结论 长江江滩武汉段 鼠体有肝毛细线虫感染, 为肝毛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鼠类动物与人类旋毛虫感染的关系。方法在室内和野外生境捕获鼠类动物,鉴定种类,肌肉压片检查旋毛虫幼虫,ELISA测定血清旋毛虫特异性抗体。结果1.02%的鼠类动物查到旋毛虫幼虫,旋毛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30%。其中家栖和野栖鼠类旋毛虫病原检查感染率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5%和24.49%,0和8.57%,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1〉。结论旋毛虫病流行区鼠类动物旋毛虫感染率较高,家栖鼠类旋毛虫感染率高于野栖鼠,与人类及家养动物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东省啮齿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现状,为制定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在广东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和粤中珠江三角洲等4个地域28个县(市/区)28个乡(镇)56个村(街道),采用笼捕法捕鼠,进行分类鉴定,剖检鼠类动物的心、肺,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鉴定雌雄成虫。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2目2科(亚科)4属10种,其中7种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28个县(市/区)调查点捕获的鼠类均发现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共剖检鼠类5820只,总感染率为8.5%(496/5 820),平均感染度为6.1条/鼠。所调查的4个地域,以珠江三角洲的鼠类感染率最高,为9.8%(205/2084)(χ~2=15.25,P<0.01);所捕获的鼠类中,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16.9%(310/1 835)(χ~2=240.91,P<0.01);检获的广州管圆线虫雌虫1125条,雄虫1064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P>0.05)。结论广东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和粤中珠江三角洲等4个地域28个县(市/区)28个乡(镇)56个村(街道)调查点的鼠类动物均有广州管圆线...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理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初步了解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类哺乳动物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情况,采用捕鼠笼和鼠夹捕捉小兽类哺乳动物,共捕获小兽526只,分属3目5科10属20种,以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占29.86%;感染小兽77只,分属2目8种,感染率14.64%,其中以卡氏小鼠、中华姬鼠、白腹鼠和齐氏 姬鼠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48%,29.03%,18.75%和18.47%。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较高,有必要进行预防和控制人群微小膜壳绦虫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漳州市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的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按鼠类孳生环境选取漳州沿海(平原和丘陵组)和山区(丘陵和山地组)的4个县18个村,采用笼捕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后,解剖心、肺,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计算鼠类感染率,分析捕鼠点的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与鼠类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1 551只,分属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褐家鼠(R.norvegicus)、臭鼩鼱(Sorex araneus)、小家鼠(Mus musculus)和黄毛鼠(R.lossea),其中黄胸鼠最多,占41.8%(649/1 551),其次为褐家鼠和臭鼩鼱,分别占28.4%(441/1 551)和20.9%(324/1 551)。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9.2%(142/1 551),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3.2%(58/441)和11.4%(74/649),与臭鼩鼱[1.5%(5/323)]、小家鼠[1.4%(1/74)]和黄毛鼠[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沿海地区鼠类感染率为12.4%(83/668),明显高于山区的6.68%(59/883)(χ~2=15.083,P0.05)。其中沿海平原组与沿海丘陵组感染率分别为12.7%(53/416)和11.9%(3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区丘陵组与山区山地组感染率分别为9.2%(46/499)和3.4%(13/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0,P0.05)。142只感染鼠共检获成虫696条,成虫主要寄生于肺动脉,占总虫数94.3%;其次为心脏,占总虫数5.7%。雄性与雌性鼠感染率分别为9.2%(73/795)和9.1%(69/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胸鼠和褐家鼠为漳州市广州管圆线虫重要保虫宿主。各类生态环境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云南大理小兽旋毛虫感染及感染小兽种类,为当地旋毛虫病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在室内和野外生境诱捕小兽,鉴定小兽种类,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检查小兽旋毛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3目6科13属24种小兽,其中黄胸鼠、褐家鼠、斯氏家鼠、白腹鼠、卡氏小鼠、齐氏姬鼠、青毛鼠和中缅树鼩血清旋毛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22.03%(63/286);褐家鼠、齐氏姬鼠、白尾鼹和中缅树鼩体内查到旋毛虫幼虫或成虫。结论云南大理地区一些家、野栖小兽可感染旋毛虫,为人类旋毛虫感染的潜在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Capillaria hepatica infection in wild rodents collected from the States of Kelantan, Selangor and Johore in Peninsular Malaysia since 1973 is reported. A total of 1,258 rodents consisting of 20 species of house, field and forest rats, and 7 species of squirrels were examined for the parasite and 17 species consisting of 111 murids and 1 flying squirrel were found infected. The house rat, Rattus norvegicus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rate, followed by 3 species of field rats, R. tiomanicus, R. argentiventer and Bandicota indica.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was low among forest ra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Lenothrix canus. Only 1 flying squirrel, Hylopetes spadiceus was found with the parasite.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relation to the host behaviour and habitats was discussed. C. hepatica appears to be widespread throughout Malaysia with a wide range of hosts among rodent species. Some new host records are presented herein.  相似文献   

13.
巍山县永建乡小型兽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9月,在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捕获小型兽类908只,隶属4目5科7属13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97.36%。剖检905只,有4种438只感染肝毛细线虫,感染率48.40%。其中黄胸鼠881只,阳性435只,感染率49.3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城区鼠、蚤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等,为鼠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口岸鼠情进行监测,并利用微量血凝法检测F1抗体及抗原.结果 通过1年的调查,在城区布放有效板夹6 845个,捕获鼠形动物290只,鼠密度为4.2%,居民生活区高于作业区(P<0.01),经过鉴定隶属2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褐家鼠和小家属,分别占41.3%和34.3%;从口岸城区捕获鼠体表采集蚤288只,隶属3科5属6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13.5%,总蚤指数为1.0,其中褐家鼠的染蚤率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22.5%和2.4;共检测鼠血清52份,鼠脏器材料86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灭鼠灭蚤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居民区,同时兼顾作业区;加强对城区褐家鼠和印鼠客蚤的监测和控制;密切关注口岸郊区的鼠、蚤情况,这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云南省大理市啮齿动物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率。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大理市4个乡镇采集啮齿动物样本,采用巢式PCR扩增CoV和HEV的保守序列基因,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共捕获76只啮齿动物属于5属6种,CoV感染动物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感染率分别为40.74%(11/27)、2.38%(1/42);HEV感染动物为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14.81%(4/27)、2.38%(1/42)。在银桥镇捕获的2只褐家鼠中同时检测到CoV和HEV,感染率为7.41%(2/27)。基于CoV的部分RNA依赖的RNA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的434 bp核苷酸片段分析,11株CoV阳性样本均来自褐家鼠,为α-CoV,与来自中国福建黄毛鼠(Rattus losea)RtRl/FJ2015同源性最高,为99.73%~99.74%;1株CoV阳...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福建省鼠类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每d将捕获的鼠类,以村为单位,进行逐一编号、鉴定鼠种、♀、♂和成、幼鼠后,取出心、肺,置生理盐水玻皿内将其撕碎,发现虫体再逐条取出置另一生理盐水玻皿内,计算成虫条数和鉴别♀♂。结果共调查9个地、市23个县(市、区)35乡(镇)67个村,除龙岩市的上杭县和福州市辖平潭(海岛县)未发现鼠类感染外,其余21个县(市、区)均发现感染。共检查鼠类4890只,发现感染鼠434只,感染率为8.90%。其中,以褐家鼠感染率最高,为17.75%(315/1775);黄胸鼠其次为6.21%(49/789);臭鼩鼱和小家鼠较低仅为2.81%(29/1032)与2.52%(3/119)(χ2=185.06,P<0.001)。不同鼠龄的感染率,成鼠为21.37%(222/1039),远远高于幼鼠的11.11%(30/270)(χ2=14.50,P<0.05)。结论福建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已遍及全省9个市和绝大多数的县、市、区的农村和城镇周围。其感染鼠的分布与当地福寿螺的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200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001~200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102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2.94%.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昆明市、楚雄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19%.2002年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9种891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种;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65%,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2001年在大理市野外捕鼠12种140只,大绒鼠为优势种,带毒鼠为大绒鼠、大足鼠、黄胸鼠、社鼠和短尾鼠句.结论监测区内存在有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率有关.应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