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五运六气:医学气象历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中的运气学说,源自《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和《六节脏象论》等其他篇论。因《六元正纪大论》中有“五运六气之应见”句,故又称五运六气。其所论内容素以深奥称著,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玄机”。近年来随着医学气象学及系统工程理论的深入发展,运气学说又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仅就五运六气历法的特点、运气格局是古代的大系统理论、运气理论的实践与各家学派等三部分内容来说明运气学说是古代的医学气象历法。  相似文献   

2.
从二十年气候变化看五运六气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运六气学说,首见于《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后世医家统称之为运气七篇。祖国医学运用这一学说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以其理论指导辨证和施治。但是由于运气学说文理深奥,不便于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甚至有的人否认运气,提出:“运气之学,何益于医?”。而张景岳则认为:“常以五六之  相似文献   

3.
《五运六淫用药式》(见《本草纲目》卷一),以辑录《素问·至真要大论》运气偏胜及其关于治则的文字为纲,[1]不收具体病症,只有药物性味而无药物名称。分析这段文字,对于研究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性质与临床治疗具有意义。首先,李时珍把通常所说五运六气订正为“五运六淫”,阐明能致病的邪风应当是指淫邪之气,应称之为“淫”。从致病原理方面对五运六气的笼统提法作了严格界定。其次,对运气学说三阴三阳中的司天与在泉,解释为上半年与下半年,更为简明扼要。由于“五运六淫”未涉病症。因此,从所引《素问》原文分析当时的流行病,以及两汉而下…  相似文献   

4.
明.杜文燮《药鉴》虽以药名书,实贯穿着以五运六气学说(运气)为纲的医疗思维模式,认为百病根源,运气为先;百病生于气(六气),生死决于运(五运);治病六气为本、五运为标;运用药物气味顺逆而达脏腑补泻之效。  相似文献   

5.
全国首届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内容 ,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正如有关中医专家所说 :“要精通《内经》,必先精通运气”。为了促进中医运气学说研究 ,拟定于 2 0 0 1年 2季度在北京举办“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内容 :1.运气理论研究 ;2 .《易经》与运气 ;3.运气与天文、地理等现代科学相关研究 ;4.运气临床研究 ;5 .运气与养生保健 ;6 .运气学说与中医特色 ;7.运气与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注意事项 :1.信封请注明“五运六气会议”;2 .没有论文也欢迎参加听讲 ;3.征文截稿日期 :…  相似文献   

6.
《内经》运气构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素问》七篇大论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论述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病候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学说因多学科知识彼此渗透 ,义理深奥 ,学者不易全面理解和掌握运用 ,以致却步不前。《内经》重视运气学说 ,曾多方提示 :“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 ,“必先岁气 ,勿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 ,不可以为工矣”(《素问·六节藏象论》) ,说明了运气学说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因此 ,开展对运气学说的研究 ,对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7.
唐朝王冰注《素问》自称得师藏秘本,存在着七篇大论,尤是运气学说得以流行。到了北宋、金元时期,运气学说之盛行到了高潮,成为医生行医必修、必考之课程,如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寇宗奭《本草衍义》之书均以五运六气谈医理、药理。医生如果不懂运气就难于行医,故他在《元病式》中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兴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为工矣”,“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强调了医学与运气密切关系,并加以“亢  相似文献   

8.
五运六气理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运气七篇中,论述了五运太过和不及、六气司天与在泉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内外伤辨惑论》围绕脾胃论治作出阐述,虽未详细论述五运六气理论,但本书为李杲结合《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所作,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核。书中所论述对于脾胃疾病在治疗上应用“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运气胜复”理论、在方剂使用上应用“补脾胃升清阳”“火郁发之”理论、在用药选择上应用“四时用药”“木郁者达之”理论,皆体现了李杲对于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运;“气”就是指“风”、“寒”、“湿”、“燥”、“君火”、“相火”六气。“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用五运六气方面的有关内容来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并探讨其规律的学说,就是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运气学说。  相似文献   

10.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内容,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有关中医专家所说:“要精通《内经》,必先精通运气”。为了促进中医运气学术研究,拟定于2001年二季度在北京举办“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内容:1.运气理论研究;2.《易经》与运气;3运气与天文、地理等现代科学相关研究;4.运气临床研究;5.运气与养生保健;6.运气学说与中医特色;7.运气  相似文献   

11.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12-14,73
刘温舒,北宋哲宗文官朝散郎,任大医学司业。于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该书阐述五运六气之理,解惑分图,推究五运六气的本源,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传承五运六气之学、运用图表概释运气规律、引经据典阐述天地造化之理等3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中医运气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对于研究天地阴阳变化之理,探索自然规律的恒动性与规律性,解释五运六气经典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还有很多重要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有故无殒"是中医药治疗妇科妊娠疾病的理论之一,起源于《黄帝内经》,实践于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扬于妇科名家傅青主。傅青主在其《傅青主女科·妊娠》中阐述并运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妊娠病的中医药治疗。本文总结了傅青主"有故无殒"治疗妊娠病的用药思路,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即辨证精准是前提,药证相符是关键,治病与安胎并举是保障,通过对以上特点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有故无殒"理论治疗妊娠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代不同,痤疮名称有别。唐宋以前一般称之为“粉刺”、“面施”、“面鼓疱”、“面粉渣”、“施疮”等:明代以后称“酒刺”、“粉花疮”、“肺风粉刺”。俗称“壮疙瘩”、“青春痘”、“粉刺”、“暗疮”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痤”的记载,以后晋、隋、唐、明、清代医家对此均有论述。枇杷清肺饮是至今临床常用的治疗痤疮的古代良方。值得提出的是,不少文章认为“枇杷清肺饮”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夕r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但从时间顺序上看,清·祁坤《外科大成》(刊于1665年)载此方在先,而《医宗金鉴》(刊于1742年)载此方在后,且二者药味、剂量完全相同,推论该方当为吴谦借用祁坤之方。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医案》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瑭所作,所载温病、杂病皆有,所记案例时间甚详。内经五运六气,从时间气候角度探讨人生理病理变化的学说,以干支计岁,每六十年一个轮回。举吴瑭医案三例,致病因素都有五运六气成分,或主运或司天或客气,或一或二;从时年当值干支对照分析,容易得出其时气候环境主要特点和人体可能的生理病理状态;三案分析没有引入六气胜复,胜复就是六气之变,在运气学说临床应用上属于复杂的一面。疾病发生、发展时刻都在变化,胜复是运气学说在干支恒定基础上对变化的归纳,如掌握变的规律,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诊治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对传染病早有认识,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强调寒邪,明代吴又可《瘟疫论》对急性传染病又提出了“戾气”、“厉气”和“杂气”说。中医认为传染病的发生是由气候环境因素、人体内在因素和戾气、时行之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诊断模式应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相互补充。中医重视“邪气”对人体的危害,但更重视“正足以胜邪”,注意维护人身的“正气”。“祛邪”是治病常法,其宗旨不单在于杀灭病邪,而重在使“邪气”不得安生而被逐出体外,历代众多名方验方即是战胜传染病的重要“武器库”。今后,更应加强培养“铁杆中医”,发展中药针剂,加强运气学说研究,引进西医的分析科学方法进行辨证,进一步提高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暑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对SARS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恢复期SARS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便秘程度分为4级制定治疗方案,在西医治疗不变的同时,加服中药清暑益气场合沙参麦冬汤,l剂/d,每剂180mL,连服3d。[结果]该方对SARS患者恢复期便秘治疗有效率达90%,腑气通则肺宣降功能得以恢复,临床症状好转。[结论]清暑益气场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对SARS患者恢复期便秘发热、乏力、憋气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芪参苓汤治疗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肠癌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西医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乌芪参苓汤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3年和5年生存率,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芪参苓汤治疗肠癌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戾气学说"本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以"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六淫邪气为致疫之由,虽未出《内经》之藩篱,但未免偏颇。而自清代医家吴有性创立了瘟疫病因学说—"戾气学说",诸多学者和医家皆认为"戾气学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内经》,是一种全新创造性的病源学说。诚如医家能伏案细研《瘟疫论》一书,即便以一己之见,亦能明了吴氏乃依据《内经》的理论,才有此振聋发聩之声。对中医病因学中的"戾气学说"溯本求源,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兴起,疟疾被纳入温病范畴论述。温病学中对疟疾名称、病位等的认识均有继承与发展。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辨治疟疾。本研究基于《温病条辨》一书,从"以病为纲,病证结合""审机辨治,尤重病位""方证相应,随证更方"三方面概括论述,结合吴氏针对三焦不同证侯所施具体方药,详述吴鞠通治疗疟疾的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将中医临床思维与西医学互参,中西合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TheZiWuLiuZhu(I4gu)theory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holdsthathumanqiandbloodcirculate,flowandebbinthetwelvechannelsfollowingacertainlawinthetraditionaltwelvetwo-hourperiodsofaday.Thisperiodical,directional,sequentialcirculationmakesfunctiona1activityofv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