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麻腮风(MMR)疫苗初免效果和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初免效果 ,探讨其免疫程序。方法 :对 8月龄婴儿用MMRⅡ疫苗初免 ,16月龄时用S79株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再免。用血凝抑制 (HI)试验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结果 :易感儿初免后 1月麻疹、腮腺炎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和GMRT分别为 10 0 %和 5 6 6 3± 2 0 5 ,7 5 5 %和 1 10± 1 43以及 97 83%和 183 77± 4 0 2 ;8个月后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和GMRT分别升至 43 48%和 1 72± 2 0 6。腮腺炎疫苗再免成功率和GMRT分别为 86 96 %和 7 5 3± 3 32。结论 :8月龄MMR疫苗初免对麻疹和风疹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对腮腺炎效果较差 ,但用腮腺炎疫苗再免后仍可获良好的免疫效果 ;可以选用 8月龄MMR疫苗初免和 15月龄后腮腺炎疫苗再免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6月龄与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的血清学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 探索麻疹疫苗最佳初免月龄。 [方法 ] 分别选择卢湾、杨浦、南汇 3个区县 6、8月龄健康婴儿192名和 177名 ,给予麻疹疫苗接种 ,并对其免前、免后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观察。 [结果 ]  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后IgG抗体阳转率 92 .6 1% ,GMT 1340 .15 ;8月龄婴儿IgG抗体阳转率 96 .0 0 % ,GMT 1138.11。[结论 ] 如果 8月龄初免前婴儿麻疹发病率高的地区 ,可考虑将初免时间提前至 6月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京市近年麻疹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向 2~7月龄婴儿和20岁以上成人转移等新情况,本文对麻疹的流行病学、流行因素、人群免疫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配对与追踪观察方法对婴儿母传麻疹抗体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着重对近年麻疹发病年龄变化原因、疫苗时代的初免月龄以及有争议的再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提出适当调整本市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提前初免,婚前再免,坚持原有再免方案的高水平控制或消除麻疹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8月龄婴儿的比较,分析6月龄婴儿的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阳转率。结果免疫前IgG滴度,6月龄免前麻疹IgG滴度高于8月龄,只有6.06%的6月龄婴儿处于低保护水平;免疫后6月龄、8月龄婴儿麻疹IgG滴度平均分别为751.44mIU/ml、1076.14mIU/ml,8月龄的免后麻疹IgG滴度高于6月龄(P=0.003);6月龄、8月龄免后麻疹IgG阳转率分别为93.55%、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处于麻疹易感状态,在现有2剂(8月龄、1.5岁)麻疹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将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既能保证麻疹疫苗的高覆盖率,又能减少小年龄组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母婴麻疹抗体监测及初免月龄的探讨山西省太原市卫生防疫站(030012)牛玉梅太原市性病监测中心杜惠玲为了解我市目前育龄期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婴儿体内麻疹被动抗体的持续时间,探讨麻疹初免的最佳月龄,我们首次对我市未经麻疹疫苗免疫的婴儿进行了麻疹...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初免月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广州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方法在广州市2个区和1个县级市随机抽取6月龄婴儿50名和8月龄婴儿127名进行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效果观察,抽取166名3岁(已完成了8月龄麻疹初免)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免疫效果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组初免后GMT和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2663和99.2%,均比6月龄(1∶916,9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组儿童再免前GMT为1∶1102,免后上升为1∶4940,免疫成功率为73.4%,再免前抗体滴度<1∶200的再免疫成功率为100%,再免成功率与再免前抗体滴度呈负相关(P<0.01),免前抗体滴度越低则免疫后4倍增长率越高。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麻苗免疫成功率和免疫后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月龄初免比6月龄初免效果好,广州市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仍以8月龄为宜。3岁儿童再免疫对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消除免疫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母婴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母婴及5~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观察,了解本地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为制定基础免疫最适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母亲及其所生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50%,GMT774.59和78.50%,GMT408.93;新生儿麻疹胎传抗体远高于5~8月龄.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建议可将麻疹初免月龄提前,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提高婴儿胎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本地人口 398人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监测对象分为 6个年龄组 ,男女比例接近 1∶1;选择 8~ 12月龄婴儿开展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及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同时调查 4岁儿童麻疹疫苗再免成功率。结果  2~ 4 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 92 7%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996 8,不同年龄组人群GMT水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婴儿母传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 2 0 0 %和 1∶5 12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和再免成功率分别为 88 0 %和 78 5 %。结论 为加快惠州市的麻疹控制步伐 ,建议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 1~ 14岁人群的MV强化免疫活动及育龄期妇女MV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
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调查仪征化纤公司卫生防疫站白德心为了解本公司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91年5、6月间,对8~9月龄婴儿进行了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选择出生后满8足月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101名婴儿为对象,疫苗由卫...  相似文献   

10.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状况及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1999年我们对广州市产妇和新生婴儿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并对6月龄和8月龄婴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MV)的免疫成功率进行血清学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产妇和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均为98.4%,GMRT分别为1588.34和1354.73;6月龄和8月龄婴儿免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4%和11.1%,GMRT为2.07和1.80;免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升至93.9%和98.9%,GMRT升至1260.45和2358.0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9%和97.8%。2.07和1.80;免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升至93.9%和98.9%,GMRT升至1260.45和2358.0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9%和97.8%。8月龄的血清免疫效果明显优于6月龄,提示目前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婴儿麻疹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55例小于1岁麻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小于 1岁年龄组麻疹发病原因 ,制定防制策略 ,加速我市控制麻疹的步伐 ,对 5 5例小于 1岁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全市麻疹监测和疫情报告两个系统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 ,采集静脉血测麻疹IgM抗体 ,择其抗体阳性的麻疹确诊病例 5 5例进行详细调查 ,填写统一设计好的调查表 ,最后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5 5例中 ,小于 8月龄 2 6例 (47.3%) ,大于 8月龄 2 9例 (5 2 .7%) ;大于 8月龄 (麻疹免初月龄 )有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仅占 2 7.6 %,其中城市病例中 ,接种MV者占5 0 %,农村病例占 11.1%。结论 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比例较多 ;农村MV接种及时率低是造成小于 1岁儿童麻疹发病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湖南省于2001年开始,对4岁组儿童加强一次麻疹疫苗接种.笔者搜集整理了1997-2004年祁阳县小儿麻疹发病资料,对232例小儿麻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4岁年龄组加强免疫前后,4~7岁年龄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前后对比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9.46,P<0.01);8月龄前麻疹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人数月龄构成比集中在6~8月龄(占86.4%).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湖南省推行的4岁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对提高儿童群体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上意义重大;为减少≤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的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78名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及其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20对新生儿及母亲、282名18-38岁育龄期妇女,观察其麻疹抗体消退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与其母亲和18。36岁育龄妇女的抗体水平相一致;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14.86%-55.71%之间,且7-8月龄阳性率显著低于5。6月龄(x^2=11.69,P〈0.01);新生儿阳性率及GMT远高于5—8月龄婴儿,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着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278名5—8月龄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其免疫成功率为84.89%,GMT平均为1:1154.8,6-8月龄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5月龄的婴儿(x^2=8.55、14、64、25.73,P〈0.01),尤其以8月龄婴儿免疫应答为好。另外,初免麻疹疫苗前IgG抗体滴度对免疫应答结果有明显的影响:180名IgG抗体≤1:200的婴儿,其免疫成功率为86,11%,19名IgG抗体滴度为≥1:800的婴儿,有10名免疫成功。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预防我市出现麻疹发病向低年龄组转化的趋势,在同时考虑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胎传麻疹抗体对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两种干预措施,第一种是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还是定为8月龄为宜,从联合免疫等方面考虑也比较科学合理,对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这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第二种是建议在麻疹流行期内,应急接种可从6月龄开始,从而可为更多的婴儿提供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近年来昆山市麻疹发病情况,分析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与消除麻疹的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8年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找出流行规律。结果麻疹发病以婴幼儿和成人麻疹为主,1岁组以下和15周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分别占27.58%和58.97%。结论要关注低龄婴儿和成人麻疹发病,调整免疫策略,将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进行,并对高危成人接种麻疹疫苗或麻腮风疫苗。  相似文献   

15.
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疫苗时代育龄期妇女体内麻疹抗体多为麻疹疫苗所介导,所生婴儿母传抗体消失提前,未及初免月龄已成为易感者。针对北京市及其它一些大城市<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为控制该人群发病,选取北京市户籍的6月龄婴儿119人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结果显示6月龄婴儿中有84%母传抗体已阴转,阳性者抗体水平也极低。接种MV后抗体阳性率达到86.6%,免疫成功率为80.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28.45;接种后的发热率、皮疹率分别为16.8%、2.52%。提示实施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与本市8月龄婴儿初免监测数据相比,6月龄婴儿的MV免疫成功率和GMT偏低,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外,与年龄相关的因素如低月龄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可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更为主要的因素。建议对6月龄和8月龄婴儿MV初免的成本效果进行研究,如果采取6月龄初免,应考虑在满1岁时复种1剂MV;加快研制免疫原性好并适用于低月龄婴儿的新型MV;对与年龄有关的因素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卢湾区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不断提高 ,卢湾区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 ,1997年发病率为 0 .79/10万 ,均为成人麻疹 ,1998、1999年麻疹发病率均为 0。 1999年上海市报告的常住户口麻疹病例中≤ 8月龄儿童及≥ 2 0岁成人分别占 30 %左右。为了解卢湾区不同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及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 ,为日后的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于 1999年5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卢湾区初免儿童 :6月龄 71名 ;8月龄 6 1名 ;健康人群 3~岁 ,5~岁 ,8~岁 ,11~岁 ,15~岁 ,2 0~ 2 …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143名4 ̄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其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 ̄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的阴性率为75.00% ̄94.87%,且6 ̄7月龄婴儿较4 ̄5月龄婴儿的阴性率更低(χ^2=5.11,P〈0.05);而4 ̄7月龄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其免疫成功率为84.38% ̄100.00%,6 ̄7月龄婴儿的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4 ̄5月龄的婴儿(χ^2=5.37,P〈0.05),GM  相似文献   

18.
婴儿母传麻疹抗体的消退月龄,取决于母体基础抗体水平的高低。许多学者报导当今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退月龄有所提前,且初免月龄前发病比重增大,青年和成人麻疹病例增多。为了解疫苗时代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0年对哲盟部分地区的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0~8月龄婴儿各70余名,监测麻疹母传抗体;对6~8月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以下婴儿母传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09,各月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未达保护水平;6月龄、7月龄、8月龄初免后GMT分别为1︰1407、1︰1897、1︰2410,初免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3组的阳性率均≥90%,免疫成功率﹥85%,接种MV未出现异常反应,提示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但6、7、8月龄3组间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前母传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干扰作用。[结论]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滴度均较低,无有效保护作用;6足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建议进行育龄妇女孕前接种MV和提前婴儿MV初免时间的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策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麻疹胎传抗体的跟踪观察及初免月龄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通过了解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和不同月龄婴儿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探讨减少小月龄麻疹病例的对策。方法:采用ELE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月龄时降低50%,6月龄和8月龄降到15%左右,几乎无保护作用,且6月龄和8月龄婴儿接种疫苗后免疫成功率间无差别。结论:目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低,到6月龄时大部分婴儿胎传抗体已降到保护水平以下,因此,为实现消灭麻疹的总目标,在小月龄麻疹发病率高的地区可考虑将麻疹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