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 过敏性紫蛊 张某,男,33岁,工人。1994年12月10日入院,病案号92464。 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大小不等的密集紫红色斑点,按之不退色,不痛不痒。赴当地医院就诊,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予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剂多日,紫癜曾一度消失。5天前上述症状又起,至原医院复诊,继服前方无效,遂至本院,经门诊收入住院。入院时,视其双下肢有散在紫红色斑点,压之不退色,微痒,面色欠华。纳谷如常,二便自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常规;WBC 10.3×10~9/L,N0.35,L0.55,E 0.10。中医辨证为热毒内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治拟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消斑。处方:  相似文献   

3.
李振华教授,原河南中医学院学院院长、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迄今已60余a,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擅长辨治脾胃病及疑难杂症.李老对于对于以脾气虚弱为基本病机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尤重于从脾论治,采用健脾益气摄血以治本、收敛止血以治标,常以健脾益气、补血摄血为基本治疗大法;兼阴虚者,佐以滋养阴津;辨有血热者,兼以清热凉血.如此从本论治,取效巩固;对于病情顽固者,需守法守方,方臻痊愈.  相似文献   

4.
杂病从脾胃论治验案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天津300193)胡惠英关键词脾胃论治过敏性紫癜失眠1过敏性紫癜马某,男,6岁,1988年10月6日初诊。四肢紫斑反复发作1年余。起初四肢紫斑大如红豆,不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界线分明,无痛痒。近半年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5.
皇玲玲  郭立中 《新中医》2009,(7):117-119
周仲瑛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大家,幼承家训,业医60余载,医术精湛,擅长诊治内科疑难杂病,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其中瘀热学说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治疗学内容。周教授认为,络热血瘀证每由肝肾阴虚所致,可兼夹湿浊、痰、火,是瘀热相搏证范畴内的重要子证之一,病变深在络脉,特别是微小的孙络。其为病具有广泛性,外而体表四肢百骸,内而脏腑组织,可表现于多种慢性久病,如心脑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陈权主任医师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高层次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临沂市人民医院首席中医专家,临证30余载,工精中医内妇儿等多种疑难杂病,尤其擅长肾脏病的诊治,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吾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近年治疗肾脏病验案三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治误验案3则     
冯俊兴 《山西中医》1999,15(6):24-25
例1:王某,女,63岁,1990年9月10日初诊。尿频、尿急、尿道涩痛3个月,某医院诊为肾盂肾炎,住院治疗1个月,病情略缓解出院。此后症状时轻时重,屡易医药,病依然。症见面色萎黄,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尿频尿急、灼热而痛,少腹作胀,腰酸膝软,纳呆食少,口干思饮,舌质嫩红、苔薄黄,脉洪大。小便常规:尿蛋白微量,白细胞( ),红细胞少许。诊为湿热延久,肾阴亏虚而湿热稽留,投滋阴清热之剂,用知柏地黄汤加蒲公英。服5剂,病无进退。又服5剂,仍无效果。乃细审病情,得知每天下午小便时欲解不能,小便点滴而出。此时神疲乏力,汗出气短,耳鸣眼花,少腹坠胀。再仔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等,但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笔者跟随导师甘欣锦教授门诊,以中医药为主治疗IT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肝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属中医“血症”、“发斑”范畴。难治性ITP属慢性型的一种类型,具有反复发作,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切除脾脏手术均难以奏效等特点。我们自1989年以来,对16例难治型ITP患者从...  相似文献   

10.
从痰、从瘀、从虚论治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武  陈志雄 《新中医》2004,36(5):69-69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患者通过多种治疗措施综合治疗后,血小板无明显升高,或出血倾向控制不佳者。在治疗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从痰、从瘀、从虚方面治疗ITP,效果明显,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晓玲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5,32(10):577-580
张声生教授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在八法理论的指导下,治疗多种复杂性脾胃病,临证用药药味精炼,药量精准,注重寒热温凉、润燥刚柔的搭配,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①重视舌诊,四诊合参;②肝脾同治,重在健脾;③治理脾胃,痰气同治。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恩师李振华生于中医世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深得祖传与师承之真谛,医理精湛,技术全面,尤以治疗脾胃病著称津门.现将跟随先生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与个人体会简陈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脾胃病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病,发病率高,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愈后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取效较好。吴深涛教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吴师深谙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经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与儿科临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 ,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琦教授对中医学的理论建树颇多 ,先后创立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等 ,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了“阳痿从肝论治”、“前列腺炎分期论治”等论说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脾胃外感学说则是王琦教授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提出的新的论点。1 脾胃外感说的提出及其内涵脾胃内伤说是金  相似文献   

17.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8.
孙喜才教授在40余年中医脾胃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立法用药,自成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治疗脾胃病的方法和思路.笔者有幸随其临床10余年,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探讨何新慧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多种因素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常,提出"脾胃诸疾,治宜和理"的观点,即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从升降、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入手调其不和,并注重调肝以和脾胃,使中焦恢复"中和"状态。治疗慢性胃炎以自拟"和胃清化汤"随症加减。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 (简称HP)是 1 983年Warren和Mashall首先发现的。此后的大量研究表明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 ,HP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1 994年WHO宣布HP是第一致癌物。因此 ,清除和根除HP感染可减少以上疾病的发生 ,降低复发率 ,提高治愈率。近年来 ,中医对HP相关性胃病做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绩 ,现将近年来研究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刘子生[1] 认为HP相关性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为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湿热内蕴 ,热灼胃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