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对乙肝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了解高校大学生的乙肝知识、态度、行为(KAP),以便有针对性地为今后开展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某高校以年级为单位,整群抽取3个年级不同专业的6个班共317名大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乙肝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在乙肝常见临床症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是否会看两对半检查结果等知识方面随年龄增大,正确率增高;在乙肝有无治愈可能、是否愿意使用食堂餐盘吃饭、是否愿意和乙肝携带者一起居住、要求立法保护隐私权等态度方面,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酒习惯和化验两对半或肝功的间隔时间等行为方面,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大学生乙肝KAP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发生状况、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和对吸烟行为的态度,探讨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长沙市某综合性高校中,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获取2092名大学生样本,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状况、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以及对吸烟行为的态度。结果在2061名有效调查样本中,尝试吸烟率为16.5%(男39.4%,女6.1%),偶尔吸烟率为14.8%(男33.8%,女6.0%),每日吸烟率为1.8%(男5.6%,女0.1%),其中男生的各项吸烟率均高于女生(P<0.01);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各类吸烟行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学生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和拒绝吸烟的意愿均高于非医学生(P<0.01);男性、对吸烟的态度和室友吸烟是影响大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大学生吸烟行为与是否为医学专业无显著性关联,但与性别、拒绝烟草的态度、室友的吸烟行为有显著性关联;应制定有效措施对大学生群体的吸烟行为进行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水平,为改进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对浙江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21448名大学生进行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 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68.1%回答不可能,23.8%回答不知道。男学生有自我感知危险意识的比例为11.0%,女学生则为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42.54,P〈0.001);对性途径传播艾滋病形势了解的学生中9.0%有自我危险预测,有性交行为史的学生中12.8%有自我危险预测。与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有关的影响因素有学校、性别、是否了解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正在上升、是否有性交行为史等7个因素。结论 应重视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艾滋病感染危险预测水平,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赵瑞芳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204-205,20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教育、性观念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工商学院1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病与艾滋病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58.4%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其中女生所占比例(73.3%)明显高于男生(48.7%),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性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为“性知识和性病知识”(94.7%),“性道德观”(90.5%)和“性价值观”(82.6%),“性法律知识”(75.8%)和“计划生育知识”(49.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性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性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某高校大学生用药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药品知识掌握现状.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学院不同专业一~三年级6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对常见药物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59.36%,不良用药行为率为26.07%。男、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及不同年级学生不良用药行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加强药品知识教育,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用药习惯和不良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习惯现况,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日常饮食、饮食习惯、营养知识、饮食态度等4个方面。结果59.1%的学生经常吃早餐,14.6%的学生偶尔吃早餐,26.3%的学生几乎不吃早餐,经常吃早餐者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7,p〈0.05);饮食习惯则过多地食用方便面、油炸食品、腌酱菜食品、火腿肠,只有7.5%的大学生不摄取这4种食品;而吃鱼、牛奶、蔬菜的比例较低,分别占43.0%、16.6%、59.1%。在男生中存在喝酒等不良习惯者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1,p〈0.05);学生普遍缺乏对营养知识的了解;70.2%的学生以“口味”作为首选食物标准,仅18.7%选择“营养”。结论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设置需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3、1996年对562名大学生,在接受健康教育前知识知晓情况和内容设置要求的调查,显示:①大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前知识知晓率,1996年较1993年提高了13%(P<0.01);②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设置的高选择率,集中分布于心理健康(50.33%)、躯体健康(43.74%)、性健康教育(41.50%)三方面;③男女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基本一致,仅男性对性知识与婚恋观选择率高于女性(P<0.05)。作者认为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符合国家教委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对健康教育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初步评估以家庭为基础的母亲记录(简称HOMR)的试用效果及了解城市年轻妇女妇幼卫生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作产前检查的比例为98.7%,实际接受过检查的99.6%(知识与行为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在孕周作首次产有检查是必要的比例为60.4%,实际为89.7%(P<0.01);在了解既往妊娠史对本次妊娠关联性方面的知识时,87.0%懂得以往的流产史对本次妊娠有不利  相似文献   

10.
丽水市学生艾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丽水市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为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3个层次整群抽样,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258人,男女比1:1;其中大学生51人,高中生104人,初中生103人;被调查者中听说过艾滋病的占97.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约74.8%,男女生类似(M-W检验,Z=-0.755,P=0.450);不同的问题知晓率不同,大学生与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类似(Z=-0.218,P=0.827),但高于初中生(Z=-4.41,P<0.05);没有发现有吸毒行为的学生;有过性交行为的学生占6.6%,男女生类似,而大学生要高于高中生与初中生,性交过程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不高,且使用安全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孕。[结论]应就不同学校、不同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8所高校中抽取大学生2564名,用白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近1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6%。不同性别、专业、生源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208,P=0.004);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从可改变的社会因素人手,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预防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2.
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567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周围是否有同性恋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各项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9.9%~70.8%。在某些项目上,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态度方面,女生对同性恋比男生更加宽容(P值均<0.05),与同性恋有过接触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正面积极(P值均<0.05)。58.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同性恋知识,17.1%的大学生通过学校课堂获取。87.9%的大学生希望进一步获取同性恋相关知识。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但是对同性恋的认知还亟待提高。采取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是正确对待同性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2%的中学生看过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农村(16.46%)高于城市(14.44%);男生(25.07%)高于女生(6.23%);职中生最高(25.41%),普通中学(13.93%)高于重点中学(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学生中,曾发生性行为率高达22.35%.在高中、职中学生中,35.82%曾单独约会异性朋友,34.95%有亲密行为,7.2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2.10%学生有被迫性行为,73.97%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63.44%知道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31.76%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8.87%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8.52%.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频发但预防教育不足,要加强对青少年性观念及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看法及其影响因素,为在高校开展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杀态度与知识量表,对暨南大学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7%的大学生认为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程度是相似的,认为自杀是不可预防、不可以自我控制的分别占21.5%和15.5%,45.3%的大学生歧视自杀。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比无自杀意念的更倾向于认为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程度相似、自杀不可预防、自杀无法自我控制;女生比男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自我控制的;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家庭经济好的学生更加歧视自杀;个人每月生活费、家庭对本人读书的负担、学习成绩满意度是影响大学生自杀看法与态度的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正确认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理工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自杀态度,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理工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自杀态度问卷(SAQ)。结果自杀态度在不同年级的学生间存在差异,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者占多数,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认同态度占多数。结论自杀态度各指标均提示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物相克认知及膳食搭配行为现况,探讨部分相克食物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兰州大学33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大学生食物相克认知平均得分为(7.72±1.23)分,不同性别、生源之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赞成食物相克说法、认为应避免、经常或偶尔考虑、听说过误食相克食物造成死亡的分别有279,241,273,82人,分别占84.55%,73.03%,82.73%和24.85%;听说过误食相克食物造成死亡、没听过、记不清的分别有82,164,84人,分别占24.85%,49.70%,25.45%;常见的相克食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32人食后产生过不适,占9.70%;此外,亲戚朋友、书籍是大学生获取食物相克相关信息的首要途径。结论部分常见相克食物具备一定食用安全性;应加强科学饮食、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为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和同性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暨南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和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认为同性恋属于性变态的,广州占27.0%,香港占19.0%,澳门占25.5%;对待同性恋行为持尊重平等态度的,广州占30.6%,香港占43.2%。澳门占34.3%;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的,广州占0.8%,香港占2.8%,澳门占4.8%。结论 粤、港、澳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不尽相同;三地大学生均认为社会对于同性恋应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认同同性恋的性爱方式,同时也认识到同性恋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大学100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大学生性行为(包括手淫、婚前性行为)的有关因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手淫的发生与大学生对手淫的认识态度呈正相关,并且男生手淫率高于女生;婚前性行为发生情况与大学生对大学中性行为发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而与大学生是否了解女性易受孕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生殖健康的教育,重点在男生。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2143名,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8.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曾患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服用成瘾性物质、以往有过自我伤害行为、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等。结论 自杀意念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应加强其心理素质教育,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广东商学院在校大学生5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05 %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乙肝防治知识, 40.93 %的大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乙肝的一般知识, 56.48 %的大学生了解乙肝传播途径,71.24 %的大学生能够对乙肝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结论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的态度很积极,对乙肝的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系统、不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应在大学生中宣传和普及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