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全  程康安  吴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4,6(3):157-158,161
QT离散度(QTd或QTcd-心率校正QT离散度)反映了心室电活动的非同步性.多数情况下QT离散度增加与心律失常危险性增加有关.本文旨在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室程序电刺激(PES)结果与QT离散度之间的关系.36例陈旧心肌梗死怀疑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25例诱发出室速,11例无室速.室速患者的QTcd大于无室速的患者(P<0.01).前者ECG12导联中最大的QTc(QTc-max)也大于后者是(P<0.01).18例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中诱发室速的比不能诱发的QTc大(P<0.05).假如以QTcd≥50ms作为PES诱发室速的预测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73%.假如以QTc-max≥460ms作为PES诱发室速的预测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73%.总之,QTcd增加和QTc-max延长与PES诱发室速关系密切,这一关系不因使用胺碘酮治疗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王安伟  陈锡阳 《吉林医学》2010,31(3):318-3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及心室颤动(V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利多卡因无效或电除颤不能维持的SVT及VF患者41例给予胺碘酮3~5 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1.5 m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口服胺碘酮200 mg,3次/d。如心律失常控制不佳,每隔20~30 min再注射75~150 mg,静脉用药平均1~3d,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结果: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126±168)mg,心律失常控制率24 h为65.9%、48 h为82.9%、72 h基本控制。14d后胺碘酮200~400 mg/d口服维持,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治疗SVT及V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死因,可达龙是治疗顽固性室速和室颤的优选药物和终点药物,其药物作用强大,但副作用也较大。1997年10月~2002年4月,本科应用大剂量可达龙静脉注射成功抢救了5例顽固性室速和室颤病人,由于护理得当,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39岁。其中3例心肌病室速,1例为特发性室速,1例特发性室颤。静注可达龙前,5例病人均频繁发生室速、室颤,经用药后病情逐渐稳定。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索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的发生、心电学特点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 ,记录 2 4小时 DCG,记录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并加以人工分析。结果 在 2 0 1 1例 DCG资料中 ,6 0例有 NSVT,以冠心病和 /或高血压病为主 (5 1 .7% ) ;其次是心肌病和心肌炎 (1 1 .7% ) ,42例(70 % )发生在日间 ,1 7例 NSVT发生前有 ST段和 /或 T波改变。单形性 VT5 2例 (86 .7% ) ,伴心悸、胸闷痛者 1 6例 ,其中 1 3例 VT频率 >1 70 bpm或发作 1 0阵次 /天以上或每阵持续 1 0次心搏以上。结论  NSVT以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 ,其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有关 ,亦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NSVT的发生机制多为折返。NSVT发生时有无症状取决于 VT的频率、频繁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16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了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阈值和室性心动过速阈值测定。二者呈显著性关系(r=0.97,P<0.01),提示测定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阈值,可能成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简便安全预测方法。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与今后深入研究的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发生、心电学特点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记录24小时DCG,记录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并加以人工分析.结果在2011例DCG资料中,60例有NSVT,以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为主(51.7%);其次是心肌病和心肌炎(11.7%),42例(70%)发生在日间,17例NSVT发生前有ST段和/或T波改变.单形性VT52例(86.7%),伴心悸、胸闷痛者16例,其中13例VT频率>170bpm或发作10阵次/天以上或每阵持续10次心搏以上.结论 NSVT以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其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亦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NSVT的发生机制多为折返.NSVT发生时有无症状取决于VT的频率、频繁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强所引起的异位性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 在以往的(AMI)的临床研究报告中,这种异位心律的发生率甚低,其主要原因是此种心律失常发作十分短暂,且速率不快与当时窦性心律相似,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自从成立冠心病监护病房并采用连续心电图记录以来,这种室性异位节律的发生率突然增高,有人对100例AMI病人连续做心电图观察时发现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达36%,这与Morris实验性心肌梗塞观察到的发生率相仿。此后的一些报告发现在AMI病例中,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从8%~46.1%不等),其原因主要与其观察方法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发生、心电图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记录24h心电图,记录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并加以人工分析。结果50例NSVT中以冠心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病等。共监测到NSVT164阵,其中1~2阵者36例,3~10阵者8例,11阵以上者6例。持续时间最长11s,最短1.5s。提前指数>1,易损指数<1。无R-on-T及室颤。44例发作于白天活动中,6例昼夜发作,8例NSVT发作后心电图T波变异。结论NSVT在无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一般不引起心室颤动,其发生与心肌缺血及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临床症状取决于NSVT的频率、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1.
对3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入院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问期离散度(JTd)进行了测定。结果:DCM持续性室速及/或原发性室颤(VT/Vf)患者QTd及JTd均显著高于无VT/Vf组(QTd86.30±24.70ms,41.20±10.60ms,P<0.01。JTd83.50±26.30ms,38.50±12.40ms.P<0.01)。提示:QTd或JTd增大.VT/Vf发生可能性增大。认为;QTd及/或JTd可作为评估DCM近期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室壁瘤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接受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或食道导联心电图证实A(P)波与V(QRS)波分离,V波前无H波,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在检查中,将电极导管插至右心室内,电刺激右心室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时,用普鲁卡因胺静脉注射治疗效果好;随访0.5~4年,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能预防VT再发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晚电位与程序电刺激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的关系。17只犬心肌梗塞后3~5天,13只体表记录到心室晚电位,其中12只诱发了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纤颤(94.11%,P<0.01)。结果提示:心室晚电位的出现与程序电刺激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瓦氏动作在终止室上速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法 ,测定 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在瓦氏动作和安静时房室不应期和最大房室传导时间 ,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1室上速组房室不应期在瓦氏动作时延长 (12± 16 ) m s,与安静时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对照组房室不应期在瓦氏动作和安静时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瓦氏动作终止室上速是通过延长房室不应期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超速抑制刺激方式致健康犬不同心室起源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心导管同步描记术测得血流动力学的一系列指标对室速发作时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心室起源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不同,以左右室心尖诱发的室速影响程度最小,左右室侧壁处次之,以左右室流出道部位诱发的室速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中发生心室纤颤是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死亡率高达37—60%[文献统计],近十年来在普心手术中遇到四例,经复苏抢救均获成功。今对本文病例的发生原因、复苏方法及预防措施作分析和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QTd、QT间期改变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4 7例糖尿病患者的QTd、QTc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cmax,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37例非糖尿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QTd、QTcma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加 (P<0 .0 5 ) ;②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SDNN -inde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组QTd与SDANN、SDNN -index及QTcmax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非糖尿病组QTd及QTcmax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无明确相关性。③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而非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组QTd、QTcmax较非糖尿病组延长 ,且QTd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用分级递增剌激方式使健康犬产生不同频率的室速,应用彩色多普勒和心导管同步描记术测得血流动力学的一系列指标,研究了室速时左室的功能。结果表明,当室速心室率较基础心率增加60次/min以下时,健康犬的左室功能处于代偿状态,室速超过此频率时,心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狗周围神经逆行示踪试验的最佳示踪剂及示踪时间。方法:用快蓝(FB)、碘化丙啶(PI)及辣根过氧化物酶(GRP)注射于正常狗坐骨神经,选择不同时间观察脊髓及相应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结果:14天时神经元胞体开始出现FB,随后荧光逐渐加强和阳性标记细胞逐渐增多;而PI及HRP追踪组,仅少量胞体中出现很细的HRP未能观察到PI。结论:狗的周围神经逆行示踪试验最好选择易溶解、激发波长较短的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氨氯地平及联合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SH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Ben)、氨氯地平(Aml)以及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B A)联合治疗,治疗20周,年龄、性别配对的Wister大鼠作对照组。20周后测定收缩压和左心室重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两药联用能明显降低血压,改善左心肥厚,优于单剂用药;Ben组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果优于Aml组。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可降低SHR大鼠血压、逆转SHR大鼠心室肌肥厚(L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