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是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冠状动脉循环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本病多发生于40~60岁以后。我国的发病率虽较欧美低,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976年我国12个城市统计资料,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陶寿淇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9,(5)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推广应用已有十余年。近年来,在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施行这种手术的病人逐年增多,到1978年为止,仅在美国已有约40万人作过这一手术。尽管在这十余年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对于手术的指证及效果,尚有很大争论。本刊在这一期上译载了Favaloro所作“心肌直接再血管化:十年的历程”的报告。Favaloro是这一手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总结其本人十余年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病例选择及手术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强调术前诊断检查中高质量冠状动脉造影及其精确分析的重要性。但对手术效果的估价偏高,不能代表各家一致 相似文献
3.
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MI surgery)要比“小切口”、“腔镜”外科等的内涵更为广泛,它包括电视胸镜经小切口来完成的手术,它应达到对身体最小的创伤包括局部与全身。体外循环对人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不良后果是明显的,对经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言,把当前应用微创手术器械完成的非体外循环不停跳的冠脉架桥术(off—pumpCABG)列入微创手术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黄国长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0,(4)
本文分析美国St.Luke医院1970年6月至1973年12月施行的748例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施行室壁瘤切除及瓣膜手术者不包括在内。男性646例,平均年龄为51.8岁;女性103例,平均年龄53.9岁。手术指征是内科治疗无效的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程度超过管腔直径50%,远端通畅且心功能良好者。在硫苯妥钠诱导、气管内插管和体外循环下手术。全部远端吻合口是在心室颤动下进行,尽可能避免钳闭主动脉血流。旁路移植血管中33%是用乳内动脉,67%采用大隐静脉。平均随访59个月(5~94个月)。随访不到二年者仅14例(2%)。术后所有存活病人每年进行检查。结果:(1)手术死亡率:术后30天内死亡作为手术死亡。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5%。如果第一年的结果不包括在内,则手术死亡率下降到1.5%。手术死亡率和移植旁路血管数无关。(P>0,10)。(2)术 相似文献
5.
毛履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1,(4)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确认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病人逐年增多。决定手术时要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为:手术危险性、病残率、症状缓解、功能效应等。从早期的手术以来,对手术技术和病人手术期间的处理已作了许多改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有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对生存率的影响争论很多,这种争论有时甚至很为剧烈。最近,由于发表了多篇结果相似的文献,使这种争论大致平息。现在几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在某些类型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本文旨在复习有关旁路手术对生存率影响的文献,从而确认某些类型的病人可以应用外科治疗延长生命。但是由于过去研究工作的设计不同,对临床资料的解释各异,所产生的争论又如此之多,首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1969年以来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中度到重症心绞痛的最重要进展。内科和外科治疗是互相补充的,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应接受适当 相似文献
8.
9.
王德传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4,(2)
近年来,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非机械性并发症提倡施行急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施行急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的早期危险性及五年生存率。方法:1974~1981年圣文森特医学中心共施行80例急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这些患者可分成两组:第一组66例为有梗塞扩展预兆者,第二组14例为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其中微创冠脉旁路移植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bass grafting,0PcABG)是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OPCABG由于不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多数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龄、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升主动脉钙化、再次搭桥手术等,老年患者常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OPCAB避免了主动脉插管所致的粥样斑块脱落栓塞。 相似文献
11.
李志善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1)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因创伤较少同时费用节省而日益盛行,但既往所做的PTCA主要是在单支血管近端阻塞的患者,其成功率10%,死亡率7%,近来许多中心成功率达90%,然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多数做了旁路手术.因而PTCA对临床的真正影响最后可能取决于此术能否运用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本文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PTCA的作用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结果进行回顾性非随机比较. 相似文献
12.
13.
任长裕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8,(5)
纽约大学在过去十年中,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作了广泛的临床研究。为了研究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对寿命的影响,作者将1968年2月至1975年12月期间的1172例择期性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病人,进行分析研究,随访率达97.7%。因进行性心绞痛加剧而施行紧急手术,同时换置心脏瓣膜或施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的病人,则不包括在内。患者中男967例,年龄27~79岁,平均 相似文献
14.
15.
需行瓣膜手术的部分患者,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者可能同时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ronary artery disease,CAD)。CAD患者也可能同时伴有瓣膜损害。这些患者大多年龄大,病史长,术前心功能较差且常合并多器官病变,心脏病变除瓣膜、心腔结构等改变外,心肌本身灌注不足,使病变进一步加重,外科治疗常需同时行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该病手术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16.
黄伟民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4,(5)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后,每年有5~10%的患者症状复发或恶化;长期随访表明,约有10%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再手术在技术上也是困难的。对某些经小心选择过的患者,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可以免除或延迟再次做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本文报告曾作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但因有明显缺血性症状复发而需第二次再血管化手术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即刻和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杨西铭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3,(5)
对于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并发心肌梗塞的严重性,认识尚不一致.由于这类病人已经处在严密的医疗监护下,且大多数在早期并未因此造成明显危害,所以很多人认为该并发症是相对安全的.作者根据西雅图心脏病监测中心的心血管造影登记对1,867例做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进行了远期随访,发现术中发生过心肌梗塞的病人,其近、远期总的死亡率为无此并发症病人的3倍,认为该并发症不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CABG)围手术期肺通气和弥散功能变化。方法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均为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取材,测量围手术期最大潮气量(FVC)和1min用力潮气量(FEV1)与预测值的比值,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动脉氧含量(CaO2)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FVC、FEV1及CaO2指标在术后下降明显,P(A-a)O2术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肺功能损害严重,应加强围手术期肺脏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