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血乳酸水平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4例体外循环心脏患者经手术后分为生存组(n=394)与死亡组(n=10),分别于转机前、转中阻断升主动脉后、停机时、术后24 h记录乳酸浓度,分析围术期血乳酸水平变化趋势与性别、年龄、阻断时间及生死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体外循环停机时及术后24h对应的死亡组乳酸值(3.65±0.49、3.93±0.49)明显高于存活组乳酸值(1.77±0.03、2.79±0.05)(P<0.05);≤14岁的患者在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后的乳酸水平(2.82±0.04)、体外循环停机时乳酸水平(3.10±0.05)、术后24 h乳酸水平(1.94±0.03)均高于年龄>14岁的患者各时点对应的乳酸水平(1.56±0.05、2.01±0.07、1.52±0.08)(P<0.05);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120 min组停机时乳酸值(3.47±0.49)及术后24 h的乳酸值(3.24±0.75)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意义(P<0.05);性别与乳酸水平无明显相关,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动态血气分析反映乳酸水平及趋势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及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 以及血清microRNA-203(miR-203) 对AKI 的早期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 年9 月—2018 年1 月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的178 例先心病患儿,根据AKI 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KI 组53 例和非AKI 组125 例。观察AKI 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AKI 的危险因素,qRT-PCR 检测两组患儿术前,以及术后2、12、24 和48 h 的miR-203、肾损伤分子-1 (KIM-1)水平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后2 h 血清miR-203 对AKI 的预测价 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术后48 h 内,53 例(29.78%)患儿发生AKI,125 例(70.22%)患儿 未发生AKI。AKI 组患儿年龄小于非AKI 组(P <0.05),术前紫绀型先心病比例、体外循环时间、阻断升主 动脉时间及采用间断性灌注4 ∶ 1 含血高钾停跳液(以下简称血灌)进行心肌保护的比例高于非AKI 组患 儿(P <0.05)。术后AKI 组患儿循环血中KIM-1 和miR-203 水平呈升高趋势(P <0.05),且术后12 h 血清 miR-203 水平达峰值,早于KIM-1 水平达峰时间。ROC 曲线分析,术后2 h 血清miR-203 截断值为1.700, 其预测AKI 发生的AUC 为0.851(95% CI :0.775,0.928),敏感性为85.42%(95% CI :0.825,0.874),特异 性为54.17%(95% CI :0.537,0.587)。经二分类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4 岁[Ol ^ R=1.823(95% CI : 1.594,3.953),P =0.000]、紫绀型先心病[Ol ^ R=1.461(95% CI :1.254,1.726),P =0.005]、体外循环时间> 175.68 min [Ol ^ R=2.105(95% CI :1.587,5.265),P =0.000]、阻断升主动脉时间>101.45 min [Ol ^ R=1.217 (95% CI :1.082,1.339),P =0.000] 及术后2 h 血清miR-203>1.70。[Ol ^ R=1.331(95% CI :1.160 ,3.241), P =0.022] 是发生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灌心肌保护[Ol ^ R=0.729(95% CI :0.558,0.894),P =0.004] 是发生 AKI 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先心病纠正术后AKI 的发生与患儿年龄、术前紫绀、体外循环时间、阻断升主 动脉时间、血灌及术后2 h 血清miR-203 有关,且术后miR-203 水平可作为AKI 发生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患有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住院期间的存活率与死亡率将其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研究中,除了两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的指标均有统计学价值(P<0.05);BMI、术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数量为该病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在CCHD术后ARDS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独立的临床危险因素以BMI、术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数量三项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入住重症外科(SICU)患者共1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 h),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共31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及非体外循环(ON/OFFPUM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置换、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出入量平衡、术后血白蛋白及肌酐、术后8h胸液量、术后8h输血量等14项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P=0.035,OR=1.5)、体外循环时间(P =0.000,OR=4.53)、搭桥数目(P=0.041,OR=0.683)、术中出血量(P =0.001,OR=2.25)及术后8h胸液量(P =0.005,OR=1.75)5项指标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心功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量是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脂肪乳后处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于主动脉开放即刻从体外循环机内快速注入200mL脂肪乳;对照组20例,同法注入200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及主动脉开放后0.5、1、2、4、24h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使用量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24h尿量和24h胸腔引流量。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巴胺使用量、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尿量及24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在主动脉开放后24h时降低(P<0.05),cTnI和CK在主动脉开放后4、24h降低(P<0.05),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2、4、24h时间点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脂肪乳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治疗的低月龄、低体质量患儿其体内乳酸水平与血糖及氧合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人129例,根据术后6 h乳酸水平,将患儿分为高乳酸组(n=43)和正常乳酸组(n=85)。比较2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及体内葡萄糖、乳酸和氧合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术后体内乳酸水平的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模型对术后6 h患儿体内乳酸水平与葡萄糖及氧合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乳酸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葡萄糖及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乳酸组(P < 0.05~P < 0.01),2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差值(SaO2-SvO2)水平、酮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龄较大是体外循环术后防止乳酸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P < 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及体内高葡萄糖水平是体外循环术后乳酸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体内乳酸水平与葡萄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SaO2-SvO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低体质量婴儿体外循环术后6 h的乳酸水平与葡萄糖水平有关,与氧摄入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肌酐、24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脱机死亡12例(34.29%),成功脱机并转出ICU23例(65.71%),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和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断流时间和血浆输入量,术后APACHEⅡ评分、肌酐、APTT、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OR=0.7973,95%CI 0.6417—0.9906)和术后APACHEⅡ评分(OR=1.8588,95%CI 1.1071~3.1210)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射血分数及术后APACHEⅡ评分,心脏手术前应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完善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血糖和血乳酸水平变化趋势,及血糖和血乳酸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沈洲医院200例择期行CABG术的成人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手术中麻醉诱导后、CPB主动脉阻断后10min、CPB主动脉开放后lOmin、停CPB后10min、手术结束时、ICU后1h、6h、12h、24h和48h时间点血气分析中血糖值和乳酸值等相关指标作趋势分析.分析CPB中血糖峰值和血乳酸峰值与CPB中部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中血糖和血乳酸水平从主动脉阻断后开始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术后血糖和血乳酸水平继续升高.CPB中血糖和血乳酸存在正相关.结论:成人非糖尿病患者CABG手术中,血糖和血乳酸水平从主动脉阻断后开始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星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的100例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者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0例与无并发症组90例。分析所有受试者接受一期根治术后的疗效相关指标,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相关手术指标情况,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61.69±26.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36±21.6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7.98±24.49)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43±1.28)d,住院时间为(18.03±6.09)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包括1例室间隔缺损残余瘘,1例传导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并发症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以并发症为因变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均为原值输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是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随着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的逐渐延长,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随之增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2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进行了手术,对术前准备、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ICU监护加强了重视和改进,并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 手术死亡率5%,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7~78min(平均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6min(平均22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90h(平均26.8h),术后住院时间10~17天(平均12天).结论 重视和改进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先天性先脏病患者CPB(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CPB后有45例出现低氧血症,其余53例未出现低氧血症,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PB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低氧血症组患儿术后2h、6h以及12h和24hPaO2/FiO2水平均显著低于非低氧血症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机械通气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小、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CPB后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和患儿的低龄、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围术期神经功能特点及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50例CCHD新生儿的围手术期资料,利用头颅超声、头颅CT/MRI、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症状进行术前和术后神经系统评估,任何一项有阳性意义即判定为神经发育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CHD患儿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术前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正常组28例(56.0%),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入院年龄、胎龄、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是否早产、是否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呼吸机支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无新发异常组28例(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OR=1.537,95%CI:1.170~2.018,P<0.01)和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OR=1.172,95%CI:1.031~1.333,P<0.05)是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4.95 mmol/L,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4.3%;术后ICU住院时间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712,最佳截断值为18.0 d,诊断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6.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917,诊断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64.3%。 结论 CCHD患儿围术期神经发育不良风险较高,部分患儿术前已存在异常。术后24 h乳酸峰值和术后ICU住院时间是术后神经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不良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时不同转流温度下进行小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探讨转流温度对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不同转流降温下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以转流中直肠温度最低点作为临床分析观察点,被引入的观察变量包括术中、术后的部分生理指标、术后早期尿量、胸引量,以及术后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和时间如:多巴胺使用时间、硝普钠使用时间等。结果经过统计筛选最终入选的变量是术后24h内尿量(ml/kg)、术中钾、呼吸机带机时间、多巴胺使用时间和24h胸引量(ml/kg)。结论随转流温度的增高,血钾也增高,多巴胺使用时间延长。但术后24h内尿量(ml/kg),24h胸引量(ml/kg)减少,呼吸机带机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经肺动脉灌注低温组胺酸-酮戊二酸-色氨酸灌注液(HTK)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灌注组和对照组。灌注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对照组常规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取右下肺组织活检,观察病理变化。检测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及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监护室(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灌注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轻度水肿,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对照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水肿,肺泡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改良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可以明显减轻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药物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986例(男156例,女830例)AIS后路矫形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记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MI)、术前Cobb角、术前呼吸合并症、心血管合并症、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入胶体液总量、晶体液总量、输血总量、术中出血量、尿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最低值及中心静脉压(CVP)最低值、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应用地塞米松、恩丹司琼以及氟哌利多的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术后镇痛的情况、使用止吐药的次数及种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前进法),筛选术后48 h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结果 986例AIS患者中151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芬太尼用量大(>0.65 mg)[P<0.001,OR=9.303,95%CI 2.373~8.622]、手术前后Hb变化值大(>28.5 g/L)(P<0.001, OR=1.107,95%CI 1.060~1.157)、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P<0.001,OR=11.671,95%CI 2.381~11.284)是AIS矫形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P=0.002,OR=0.027,95%CI 0.006~0.123)、术中应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司琼(P= 0.032,OR=0.241,95%CI 0.066~0.88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术中芬太尼用量大、ΔHb大以及术后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增加AIS术中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以及使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司琼是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年龄、术后24h乳酸负荷与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手术的18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为AKI组(n=91)和非AKI组(n=89)。对心脏瓣膜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心脏瓣膜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KI组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停机乳酸、术后24h液体正平衡量、术后24h乳酸负荷均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24h乳酸负荷是心脏瓣膜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4、1.01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术后24h乳酸负荷对心脏瓣膜术后AKI有预测价值,年龄和术后24h乳酸负荷联合指标对心脏瓣膜术后AKI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有83例(15.1%)发生TND,TND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马凡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史、术前白细胞(WBC)、血清肌酐、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流量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乳酸和TND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WBC、血清肌酐、低流量时间及术中峰值血糖是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高的WBC、血清肌酐预示着术后TND的发生,通过术中控制低流量时间及血糖水平有可能降低T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伍育旗  余旻  杨卫东  于超  郭昌云  黄睿  肖倩  江高燕 《医学综述》2013,19(13):2432-243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患者71例,其中发生术后肾功能损害的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肾功能无损害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年龄≥50岁、术前肾功损害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4.937,95%CI 1.481~16.46)、术前肾功损害(OR=9.847,95%CI 1.016~95.42)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和掌握引起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避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熊刚  张莉  唐令凤  杨康  杨军民 《重庆医学》2002,31(5):367-36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病人血清铜,锌,铁,镁,硒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相血清铜,锌,铁,镁,硒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血清铜在转流结束时最低,术后第二天恢复;血清锌在术后第一天降至最低,于术后第五天恢复,血清铁在术后早期升高,继而下降且较长时间不能恢复,血清镁在转流结束后降低,术后第三天恢复,血清硒术后降低明显,恢复较慢,结论:术前预防性地补充某些微量元素,可能有益于病人更好地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