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羟色胺激活电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羟色胺激活电流(I5-HT)及其特征。在大多数受检细胞(64/87,73.6%)特别是中、小型细胞,外加5-HT可引起一快去敏感的内向电流,此内向电流可被5-HT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甲基-5-羟色胺所模拟,被5-HT3受体拮抗剂ICS 250-930可逆性阻断。I5-HT浓度-反应曲线的阈浓度为3×10-7mol/L,饱和浓度约为3×10-3mol/L,EC50为21.4+2.2μmol/L,Hill系数为0.96。I5-HT的翻转电位在-2.5 mV左右。胞内透析GDP-β-S证明I5-HT不依赖于G蛋白而存在。本研究结果为了解5-HT3受体介导电流及其特征提供了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耳蜗螺旋神经节(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点,本研究首先成功培养了急性分离的大鼠SG神经元,然后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了培养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可从培养的SG神经元记录到动作电位,且不同的SG神经元具有异质性的放电特征。上述结果提示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可用于体外培养耳蜗SG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研究,为开展听觉信息传导和调控的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药理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了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药理学特性。结果显示:(1)92.3%(60/65)的细胞对ATP敏感,有反应的细胞可记录到三种型式的ATP-激活电流: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型(Fasttype,F型)、快速激活缓慢失活型(Intermediate type,I型)和缓慢激活缓慢失活型(Slow type,S型),三种电流均具有浓度依赖性。(2)动力学特征:三种类型的ATP激活电流上升相从10%到90%的时间:F型:33.6±4.5ms;I型:62.2±9.9ms;S型:302.1±62ms。去敏感相从10%到90%的时间:F型:399.4±58.2ms;S型:>500ms。(3)量-效关系:I型的量-效曲线居中间,F型的下移,S型的上移,三种类型电流的量-效曲线的EC50非常接近。(4)ATP受体的激动剂激活三种类型电流的效能顺序为:ATP>2-MeSATP>α,β-MeATP>UTP>ADP,其拮抗剂PPADS、RB-2和Suramin对这三种电流的拮抗作用基本相同。以上结果提示:三种型式的ATP-激活电流可能是由不同亚单位组合的P2X受体亚型所介导,不同的亚型介导的电流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新鲜分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观察咖啡因对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大部分受检细胞(97.4%,113/116)对外加GABA敏感。1-1000μmol/LGABA引起一剂量依赖性、有明显去敏感作用的内向电流。预加咖啡因(0.01-100μmol/L)30s后再加GABA能明显抑制GABA(100μmol/L)激活电流的幅值。预加咖啡因后GABA量效曲线明显下移;GABA-激活电流的最大值较之对照下降约57%;而Kd值(30μmol/L)几乎不变。该结果提示此种抑制为非竞争性的。预加氨茶碱(theophylline)亦可明显抑制GABA激活电流,同一浓度(10μmol/L)下氨茶碱的抑制作用较咖啡因的抑制作用强。预加安定(diazepam,1μmol/L)对GABA(10μmol/L)激活电流有增强作用,而预加咖啡因(10μmol/L)有拮抗安定增强IGABA的作用。胞内透析H-8后,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咖啡因对IGABA的抑制作用。本结果表明咖啡因在初级传入末稍可能产生对抗突触前抑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也称ASICs电流)及其特征;比较在SD大鼠DRG和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电流分布的异同。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流。结果:依据在pH5.0条件下记录的ASICs电流动力学特征,将急性分离的DRG神经元上的ASICs电流分为四类:T-型、S-型、B-型和O-型;并推断此四种电流类型在周围感觉神经元上分布的一般规律。结论:在SD大鼠DRG和TG神经元ASICs电流都是以"S"型电流为主。4种电流的激活动力学τon(0~63%上升时间)和细胞直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海马内胆囊收缩素(CCK) 阳性(CCK+ )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 用整合有CCK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对培养海马CCK+神经元进行标记,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标记CCK+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CCK+神经元的胞体长径为(22.85±0.77)μm,短径为(16.21±0.42)μm (n=20),静息电位 (RMP)为(-55.90±1.30)mV,膜电容 (Cm)为(45.77±2.06)pF,膜阻抗 (Rm)为(711.00±46.69)MΩ; CCK+神经元500 ms内100 pA去极化电流诱发动作电位的发生频率为(26.17±3.41)Hz (n=12); CCK+神经元的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发生频率[(5.26±0.71)Hz, n=7]显著高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生频率[(3.24±0.62)Hz, n=6]。 结论 CCK+神经元的相关电生理学特征可能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调节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不同速率(dI/dt)去极化电流刺激的反应性,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散的后根节神经元胞体上,以持续去极电流(400pA,180ms)刺激所诱发的重复放电为指标,观察改变去极化速率对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以及最大复极化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去极化速率的减小(20、10、6.6、5、4pA/ms)重复放电频率逐渐增加。若与方波去极化电流刺激所诱发重复放电的频率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不同速率(dI/dt)去极化电流刺激的反应性,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散的后根节神经元胞体上,以持续去极化电流(400 pA, 180 m s)刺激所诱发的重复放电为指标,观察改变去极化速率对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以及最大复极化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去极化速率的减小(20、10、6.6、5、4 pA/m s)重复放电频率逐渐增加。若与方波去极化电流刺激所诱发重复放电的频率和幅度(定为100% )相比较,放电频率分别增加为109.45±2.6% (P< 0.05),113.3±2.8(P< 0.01),115.6±2.4(P< 0.01),121.3±2.4(P< 0.001)和122.8±3.1(P< 0.001);放电幅度分别减小到方波电流刺激时的94.5±1.2(P< 0.001),92.8±2.7(P< 0.01),84.5±2.9(P< 0.05),82.8±1.9(P< 0.05)和75.0±4.5(P< 0.01);增加去极化电流的强度(400, 600 和800 pA),仍可观察到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随去极化速率而变化的现象。但随着强度的增加,频率和幅度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排除膜片钳实验观察中除钠通道以外的其它离子通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野木瓜注射液对背根神经节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影响的角度,研究野木瓜注射液的镇痛机制.用Hodgkin Huxley模型拟合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所得的10%,25%和50%野木瓜注射液作用前后的膜片钳钠离子通道电流数据,进行参数估计,评价拟合优度,并将所获参数用于建立模拟神经元,在只改变模型钠离子通道参数的情况下,计算机仿真野木瓜注射液作用前后的背根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膜片钳实验结果表明,野木瓜注射液浓度依赖地抑制背根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峰值,并影响通道的激活失活过程.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野木瓜注射液作用后,钠通道半激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偏移,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电流阈值提高.说明野木瓜注射液可能通过影响钠离子通道激活过程从而阻滞初级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干预痛觉信息的传导,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腰骶段脊髓后连合核内的分布。 方法 应用HRP和BSI B4 HRP跨越神经节追踪技术。 结果 将HRP注射到坐骨神经后 ,有一定数量的HRP标记纤维出现于后连合核内 ,而BSI B4 HRP标记的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全部终止于后角浅层 (主要在Ⅱ层 ) ,后连合核内未见任何阳性标记。HRP标记的后根节神经元大、中、小均有 ,其平均直径为 33 2 5± 14 18μm ,而BSI B4 HRP标记的细胞以小型为主 ,其平均直径为 17 5 9± 4 80 μm。HRP和BSI B4 HRP标记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腰骶段脊髓内的分布相似 ,且均向后连合核投射 ,但BSI B4 HRP注入例的标记量明显少于HRP实验组。BSI B4 HRP标记的后根节神经元的数量也明显少于HRP实验组 ,但两者均以直径在 10~ 2 0 μm的小型细胞为主。  结论 终止于后连合核的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可能为粗纤维 ,而盆神经则含有细纤维。这种躯体和内脏神经在后连合核内的不同终止形式可能与针刺镇痛的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切牙牙髓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树脂铸型方法,在解剖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测了大鼠上、下切牙的牙髓血管构筑。其特征为,牙髓中轴血管束由10~20支微动脉和8~12支微静脉构成;中轴血管束中的微动脉和微静脉呈长距离的逆流配置;成牙本质细胞区的毛细血管丛,由分节段且互相独立的微动脉供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型钙通道基因和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及离子电流,以进一步研究其在MSCs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表面分子CD14、CD29、CD34,CD44、CD45、CD106的阳性率和L-型钙通道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观察MSCs细胞中钙离子通道不同亚基α1C、α1D、α1G、α1H、α1S mRNA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细胞离子电流.结果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CD29、CD44、CD106阳性率在93%左右,CD14、CD34、CD45表达阴性.RT-PCR结果显示,可见L-型钙通道α1C亚基的mRNA高表达;但未见L-型钙通道α1D、α1S亚基和T-型钙通道的α1G、α1H亚基mRNA的表达.L-型钙通道蛋白(α1C)呈阳性表达.在36例细胞中16例细胞记录到电压依赖性内向电流,此电流激活电位-30 mV,最大激活电位为0~10 mV,可被nifedipine(10 μmol/L)阻断,细胞外液中以10 mmol/L Ba2 作为负载离子,记录的电流强度明显大于2 mmol/L Ca2 时,证实为L-型钙电流.结论 MSCs不仅有L-型钙通道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具有功能电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RP跨节追踪研究法观察了猫的眶上、眶下,下牙槽和舌神经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半月节内的定位分布及其对三叉神经感觉复合核内的定位投射。结果表明:发出眶上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背内侧部,发出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半月节的腹外侧部,而发出眶下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前二者之间。本文还证实眶上神经投射至三叉神经感觉腹合核的腹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投射至三叉神经感觉复合核的背内侧,而眶下神经投射至上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征,本研究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biocytin细胞内标记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Vme内假单极神经元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1)长时程去极化方波刺激能够引起Vme神经元重复放电,且根据放电模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快适应型神经元和慢适应型神经元两种类型,其中快适应型神经元占绝大多数;(2)经biocytin细胞内标记并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类型的Vme神经元在形态上均为假单极神经元,无显著差别。以上结果提示:形态学类型相同的Vme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具有多样性,这可能与Vme神经元担负复杂的口面部本体觉信息的传递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区的逆行追踪技术结合用盐酸溶液刺激大鼠口、舌粘膜的方法,观察了FOS、HRP单标记和双标记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证明脑干内除臂旁核、孤束核、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脑区外,大量FOS样阳性神经元聚集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Ⅰ、Ⅱ层,三叉旁核(间质核)有中等量分布而Ⅳ、Ⅴ层内仅见散在标记细胞.HRP逆行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注射对侧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束核.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逆行标记细胞局限于背外侧部Ⅰ层,多为沿外缘呈切线方向走行的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细胞.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背外侧部浅层内,可见到一些胞浆内含HRP反应产物、核为FOS样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本文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存在大量对口、舌粘膜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痛感受神经元,其中部分神经元将伤害性感觉传入信息传递至丘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