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间歇给药对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敏  王阁  杨志祥  单锦露  陈川  许文  李琼  王东  李增鹏 《重庆医学》2007,36(20):2035-2037,F0003
目的 建立改良型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1‰DEN溶液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在诱癌过程中给予大鼠3周休息间歇期,对不同诱癌阶段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6周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不同时期肝细胞核、核仁及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 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诱癌末期的成活率,但没有延长DEN诱癌的进程.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变性、异型、吞噬细胞、恶变成癌细胞等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晚期癌细胞形态结构的定量差异.方法 用体视学方法对10例晚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细胞核、核仁的17个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有7个参数有高度显著差异和显著差异.其中核仁体密度Vv4、细胞比表面Sc、核平均截面积An、核仁平均截面积Au、核平均周长Bn、核仁平均周长Bu有高度显著差异;癌细胞的核仁与核的体积之比Vv有显著差异.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晚期癌细胞核7个形态参数发生变异,为进一步定量研究晚期癌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改进性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与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改进性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探讨肝癌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用1‰DEN溶液间断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6周以后诱癌组大鼠成癌率为96%(24/25),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3个时期,不同时期肝细胞的核、核仁、细胞质内糖原以及细胞质内细胞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有一定规律,观察到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结论 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的理想动物模型.诱癌间歇期不会改变DEN诱癌的进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存在自噬(autophagy)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取材自14 例流产的正常胎儿,胎龄12 ~40 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小,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取材自14例流产的正常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小,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吾上升趋势;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K(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hnRNP 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不同密度肝癌细胞(PLC/PRF/5)中的亚细胞定位.方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hnRNP K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肝癌组织(n=30)及对应癌旁组织hnRNP K蛋白表达差异;应用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比较不同密度肝癌细胞hnRNP K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hnRNP K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hnRNP K蛋白表达在30例的肝癌组织中有21例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20例HBV阳性肝癌组织有16例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而10例HBV阴性肝癌组织仅有5例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细胞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nRNP K主要表达于PLC细胞核中,并且随密度(汇合率为30%、50%、90%)的上升,其表达量逐渐上升.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汇合率为30%、50%、70%、90%)肝癌细胞的细胞质中,hnRNP K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细胞核中,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大,hnRNP K的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肝癌组织细胞核hnRNP K表达上调,且随着肝癌细胞密度的增加,其表达会逐渐增强,HBV感染可能会促进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系统地、多阶段地观察了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3′-Me-DAB 诱癌两个月后,二倍体肝细胞就有明显的增加,在癌前病变中二倍体肝细胞进一步增加;早期肝癌及癌旁细胞是二倍体型的,提示缺乏分化能力的二倍体肝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可能是细胞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癌细胞 DNA 含量结合病理形态更能客观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对一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和离癌较远的非癌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用立体学(stereology)方法加以定量分析。本文用聚类分析,验证了所取样品的合理性,进而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找出区分能力最大的参数为线粒体的体密度,内膜比膜面,嵴膜面密度,并对此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等分化肝细胞癌癌细胞形态参数变化和肝癌患者预后以及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IAS-300自动图像分析仪对38例中等分化肝癌癌细胞进行形态参数的定量分析。结果预后较好的肝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面积、周长、细胞核面积、核周长等参数值明显大于预后较差者;肝癌瘤体较大,癌细胞胞体和细胞核面积较小者具有易复发和多伴有肝硬化的趋势。肝癌预后与细胞和细胞核的形状因子无相关性。结论常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合细胞形态定量分析有可能为临床患者预后评估等提供一些更加能够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甲胎蛋白异质体和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测定了肝癌病人血情及癌组织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异质体)并与肝硬变和非肝癌病人做对照。结果表明,应用LCA分离的AFP异质体只有两种,不同地区的肝癌病人其AFP异质体类型不尽一致,癌组织中的AFP异质体其百分含量与血清中接近,提示肝内存在着分泌两种异质体的肝癌细胞,AFP-N-L百分含量变化与肿瘤大小、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包膜、癌栓等因素有关、肿瘤恶性程度高者以分泌LCA结合型AFP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前磨牙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 ,探讨牙衰老和老年牙病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收集健康人前磨牙 ,按年龄分组 ,然后脱钙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与图像定量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加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钙盐大量沉积 ,牙髓体积缩小 ,牙髓内细胞、血管、牙本质小管和牙髓体密度减少 ;牙髓内结缔组织纤维与细胞外基质体密度增加 ,各年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年龄增加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生物活性成分减少 ,非生物活性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卵圆细胞及其分化的过渡细胞与肝癌组织发生之间的关系。②方法用亲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化学致癌剂诱发F344大鼠肝癌过程中花生凝集素(PNA)、菜豆凝集素(PHA)、荆豆凝集素(UEA)及大豆凝集素(SBA)受体的表达进行检测。③结果部分卵圆细胞、过渡细胞之PNA,PHA,UEA阳性;正常肝细胞、增生灶、增生结节之PNA,PHA,UEA,SBA均阴性;肝癌组织中PNA,PHA,UEA,SBA均阳性。④结论在致癌剂作用下所出现的卵圆细胞及其分化的过渡细胞,与肝癌细胞具有某些共同的糖结合蛋白。卵圆细胞及过渡细胞是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前体细胞。PNA,PHA,UEA可作为肝癌早期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A-L tonic capsule on DNA content in rat experimental hepato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 (DENA) were observed. The experimental rats were divided into 4groups. With exception of group ) in which the rats were only administered with DENA, the rats in the groups A, B, C were previously, simultaneously and subsequently fed with A-L tonic capsule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were administered with DENA. The DNA content of all rat livers was measured using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20 week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E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DNA contents were respectively seen in the groups D and A.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NA contents between the groups A or B or C and D, and also between the groups A and B or C (both P<0.01). 4 components (4C) and ≥5C cells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group D, while 2C cells were the minority. The number of 2C cells in the groups A, B,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D, and the number of ≥5C cells in the groups A,B, C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D (P<0.01). Also,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2C and ≥5C cells between group A and B or C (P<0. 01). It was concluded that A-L tonic capsule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DNA content of hepatocytes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of DNA content in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especially in group A.  相似文献   

14.
StudyontheRoleofMastCellsintheDevelopmentofLiverFibrosisDuringDiethylnitrosamine(DEN)-inducedHepatocarcinogenesisinRatsXUXian...  相似文献   

15.
用直接法制备染色体、病理切片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3’-甲基-4,4’-二甲基偶氮苯(3’-Me-DAB,三甲基奶油黄)诱发大鼠肝癌的诱癌过程。发现诱癌过程中鼠肝组织内细胞增生活跃:早期为卵圆细胞和残留的肝细胞;中期为增生结节内的肝细胞及汇管区胆管上皮细胞;后期为肝癌细胞。同时也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的变化。染色体畸变以染色单体型为主,提示致癌剂作用于S和G_2期细胞。1、2号染色体断裂率高于理论值,这可能与染色体结构重排有关。癌变过程中染色体畸变可能有累积和放大。我们还对肝癌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将实验树鼩随机分为4组:黄曲霉毒素(AFB1)组(A组)、乙型肝炎病毒(HBV) AFB1组(B组)、HBV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定期抽血,用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检测树鼩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实验组的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不同.结论: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NTERT所反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可灵敏地反映该过程不同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超微病理特征,以及c—myc、HER-2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用AFB-(400μg/kg)间断腹腔注射雄性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病变肝组织中C—myc、HER-2mRNA的表达。结果本组大鼠肝癌模型中,肝细胞呈变性损伤、异型性到癌变,典型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线粒体由增生肿胀到枯竭、空泡变;糖原颗粒逐渐减少等特征性变化。C—mycmRNA在损伤病变、早期癌变和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F=4.81,P=0.035;F=12.43,P=0.000;F=12.57,P=0.000)。HER-2mRNA在早期癌变组织、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损伤病变肝组织(F=10.89,P=0.001;后者F=11.48,P=0.000);结论AFB1诱导性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异型性及癌细胞渐变的超微结构特征,C—myc、HER-2异常表达参与AFB1诱导性大鼠早期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D90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D90的动态表达。结果 DEN诱发肝细胞癌诱癌率为100%,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分为肝细胞损伤期、增生硬化期和癌变期3个时期。在正常大鼠肝组织,无CD90阳性细胞表达。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CD90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增多,主要分布于汇管区周围。进入癌变期,CD90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弥漫分布。结论 CD90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逐渐增高,认为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内两种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的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细胞内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的活性。方法:采用化学诱癌法、免疫法、亲和层析法、WesternBlot技术等方法。结果:(1)钙离子依赖性PC-PLC活性在诱癌过程中逐步升高;(2)鞘磷脂酶活性在诱癌过程中无显著改变;(3)PC-PLC抗体对钙非依赖性PC-PLC活性具有显著抑制;(4)肝细胞顺存在着与PC-PLC抗体相结合的蛋白质;(5)钙领带性和钙非依赖性PL-PLC的蛋白峰有部分重叠;(6)亲和层析柱提纯的酶蛋白只有钙非依赖性PC-PLC少万籁 ,结论:肝细胞中存在两种不同活性的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  相似文献   

20.
用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_(344)大鼠化学诱发肝癌过程中GGT与AFP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梁状型以AFP阳性为主,腺管型以GGT阳性为主;胆管细胞癌以GGT阳性为主.提示在形态学上,肝细胞癌可以同时表达GGT与AFP;增生结节GGT和AFP的表达与肝癌的细胞类型相关.对肝癌发生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