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葛根素治疗42例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了临床对比,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选择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病程2周至6年,平均3.4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55岁;病程1周至8年,平均3.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眩晕的诊断标准:①年…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TCD对比,并进行X^2检验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CD结果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4g,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治疗1wk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毒性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评估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的疗效.方法:选用VBTIV患者62例,年龄40-65岁.经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均正常.选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以短声刺激,刺激声为交替极性,扫描时间10ms,方波脉冲0.1ms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dBSL,最大输出为120dBpeSPL.叠加1000次,增益至1200次.滤波带通为100-2500 Hz,分别给予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应用葛根素治疗1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复查ABR.结果:有51例患者参与了随访.以51次/s ABR与11次/s的ABR差值作为分析参数,治疗前后的组群对比,除了波I潜伏期两者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治疗前均明显长于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将自身的治疗相比,除波I外,治疗后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以作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剂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提高程度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4g,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治疗1wk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毒性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TCD对比,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CD结果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以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8例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VBIV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V疗效确切,且能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分析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杏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川芎嗪注射液,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组老年糖尿病占同期住院糖尿病人的26%,其中59例在40岁以后发病。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是:①症状不典型,易于漏诊、误诊。本组有18例无糖尿病症状而以其他疾病收住院。②并发症较多且严重,本组31.6%合并心血管病,16.7%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者分别达30%、40%与42.3%。③高渗性昏迷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癌伴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我院近5年收治的胰腺癌病例34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34例胰腺癌中伴发糖尿病者15例,发病率44.1%;男女之比1.5:1。其中胰腺癌诊断之前有糖尿病史者5例,占33.3%;与胰腺癌同时发生糖尿病者10例,占66.7%。结论 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癌有关,可胡为胰腺癌所致。 相似文献
13.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东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1):21-22
目的加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结果只有25%(12/48)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余下75%中有58.3%(28/48)表现为精神神经系统症状,10.4%(5/48)表现为无症状的低血糖症。结论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无感知的低血糖和各种精神、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4.
任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2):270-271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胰岛素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对比。随访一年,分别比较二组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4周、12周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胃肠道不适2例,肌肉酸痛3例;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分析了182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并发感染的891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不同血糖水平以及有关并发症对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恶化,其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结论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减少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112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气酸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期以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为主,占87.5%,但 pH 正常者占58.04%,提示在纠正这种病人的酸碱失衡时,需根据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其他临床生化检查和临床症状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特点。方法:统计分析本院内分泌科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①女性病人数77例,占69.4%,男性病人34例,占30.6%。②年龄在60~69岁者88例,占79.3%。③职业上,干部33例,占29.7%;工人29例,占26.1%;家庭妇女29例,占26.1%。④病程0~5年最多,57例,占51.3%。⑤随机测糖化血红蛋白58例,其中41例≥10%,占72.2%。⑥并发症1~7种不等,最多2种共31例,占27.9%;其次3种29例,占26.1%;再次4种24例,占21.6%。结论:老年糖尿病以女性患病率高,年龄大多在60~69岁之间;干部、工人、家庭妇女易发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肝原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T平均162.3 IU/L,AST平均127.8 IU/L,TBil平均116.7μmol/L;空腹血糖<7.0mmol/L者占31.7%,7.0-7.8 mmol/L者占6.1%,>7.8mmol/L者占58.6%,>11.1mmol/L者占3.6%;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占25.6%,>11.1mmol/L者占74.4%.结论: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胰岛素抵抗是其基本机制;治疗应以胰岛素为主,糖尿病可随肝病好转而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中风病人血压的自然变化:附1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63例急性中风病人血压的自然变化。住院血压≥21.3/12.7kPa者为74.2%.而住院第10天仅占35.6%。在住院10天期间血压逐渐下降。住院时血压越高,血压下降幅度越大。中风早期的血压升高可能是对脑部病变的一种应激反应。提出对中风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