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SA水平测定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林  张志根  顾苗根 《浙江医学》2001,23(8):460-461,463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BPH和22例PC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计算FPSA/TPSA比值,并测定BPH患者的实际前列腺体积(PV).结果BPH患者FPSA值为(1.63±1.08)μg/L,TPSA值为(12.38±8.26)μg/L,FPSA/TPSA比值为0.25±0.13;PV为(14.0±1.08)cm3,PV每增加1mm3,TPSA平均增加0.17μg/L,而FPSA平均增加0.03μg/L;BPH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而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与PV无相关性(P>0.05).PC患者FPSA值为(6.05±1.46)μg/L,TPSA值为(37.44±11.58)μg/L,FPSA/TPSA比值为0.14±0.11,与BPH患者比较,FPSA、TPSA值均明显上升(均P<0.05),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BPH患者血清PSA水平随年龄、PV的增加而上升;PC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且较BPH患者更为明显,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当其<0.15时诊断为PC的准确率达77%;测定PSA水平对指导BPH和PC的诊断和治疗、判断P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分泌到精液,弥散到血液中,目前血清PSA的检测是临床上筛查和诊断前列腺癌(Pca)最具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本院从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部52例,均行直肠指检(DRE)、B超、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其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分别为78.8%、50.0%、61.5%、84.6%,PS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P〈0.005),若结合DRE、TRUS(直肠B超),则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达到96.2%;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31例,其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临床病理资料对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5种术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筛选标准进行探讨,以探索这些标准对国人惰性前列腺癌筛查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31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手术病理资料.以手术病理Gleason评分≤6、分期T2、癌灶总体积≤0.5 mL作为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对比国际上研究较多的5种判断惰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标准,分别为Epstein标准(EC)、Sloan-Kettering纪念肿瘤中心标准(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国际前列腺癌研究-主动监测标准(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Active Surveillance,PRIAS)、UCSF标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UCSF)和UM标准(University of Miami,UM),对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urve,AU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方法预测惰性前列腺癌的效能差异.结果:临床病理资料中,共有49例(16%)病例符合5种标准中的任意一种筛选标准,不考虑重复计算,其中符合Epstein标准者24例、符合MSKCC者33例、符合PRIAS者28例、符合UCSF者34例、符合UM标准者22例,仅8例(3%)符合全部标准.手术病理中,共24例(8%)符合惰性前列腺癌的病理标准.通过比较临床病理与手术病理资料,UCSF、MSKCC两标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有良好的表现,AUC也大于其他3种标准,统计效能较高;Epstein、PRIAS两标准的阳性预测值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略低,统计效能中等;UM标准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AUC都较低,统计效能显著低于其他4种标准;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不能提高统计效能.结论:UCSF标准筛选惰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高于其他标准,但其准确性仍较低,符合全部5种筛选标准并不能提高预测效能,此结果与国外大样本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更适合中国人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肿瘤标记物应用的发展,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现已被公认为监测和评估前列腺癌(Pca)的理想瘤标。但PSA属器官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并无特异性[1],且部分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PSA水平也有增高,给鉴别诊断带来不少困难。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血清游离PSA(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比值)在筛选或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进行了不少探索[2,3,4],认为血清F/T比值可提高Pca诊断的特异性。我们从1999年1月~2000年6月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29例Pca,84例BPH病人血清T-PSA、F-PSA并算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界定国人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初步确定骨转移极低风险患者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初次确诊的4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99mTc MDP注射的全身骨骼EC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穿刺前末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临床T分期、前列腺穿刺Gleason评分及骨扫描、相应MRI/CT结果.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得出预测骨转移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496例患者中,81例(16.3%)存在骨转移.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年龄无差异,但骨转移组患者PSA水平大于无骨转移组(P<0.001).随着PSA水平、临床T分期或穿刺Gleason评分升高,骨转移风险增大(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前PSA>20 ng/mL、临床T分期为T3~T4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SA>50 ng/mL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初诊PSA≤20 ng/mL且Gleason评分≤6的79例前列腺癌患者无一例出现骨转移.结论 初诊PSA≤20 ng/mL且Gleason评分≤6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非常低,这部分患者在初诊时不需要行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7.
血浆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前列腺癌的前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许晓东 《吉林医学》2012,33(36):7861
目的:分析评价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并计算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并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患者PSA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86,P<0.01);PSAD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54,P<0.01)。PSA值提高敏感度相应下降,特异性提高,PSAD在各阶段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采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评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的准确度及特异性较高,对于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的鉴别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因而常常漏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物之一。它与游离PSA(F-PSA)、复合体呈等分子反应,可分别精确测定游离PSA和总PSA(T-PSA)的含量。由于临床上不少前列腺癌患者出现F-PSA和(或)T-PSA的含量测定结果可为阴性,因此不易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区别。有研究证明,测定F-PSA并计算F/T值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1〕。为此,笔者对37例PCa患者血清F-PSA和T-PSA的含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计算F/T比值,以讨论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指导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及穿刺方案的选择。方法对124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有阳性直肠指诊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常规左、右前列腺尖、体、底6针穿刺活检。另对可疑病灶区加穿1针至2针,并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患者血清PSA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穿刺成功,前列腺肿瘤阳性率为53.2%(66/124),其中前列腺癌(PCA)57例,前列腺增生(BPH)5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8例,平滑肌肉瘤1例,前列腺炎(PI)10例。当血清PSA为4~20ng/mL,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ROC曲线分析,PSAD取值0.2时,敏感性93.1%,特异性75.0%,准确性84%,为诊断前列腺癌最佳界值点。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为诊断前列腺癌重要方法,结合血清PSAD检查可提高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临床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建国  王德林 《重庆医学》2011,40(3):211-2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等临床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有完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发射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CT/MRI、X线和B超检查资料,能够准确进行TNM分期及计算PSAD的57例患者。结果年龄与临床分期(T)呈正相关(r=0.287,P<0.01),PSAD与T呈正相关(r=0.321,P<0.01),并与Gleason评分也呈正相关(r=0.327,P<0.01),T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250,P<0.01)。而年龄与Gleason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比较,骨转移、T、PSAD及Glea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大于7分组与小于或等于7分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3 ng.mL-1.(cm3)-1组与大于3 ng.mL-1.(cm3)-1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3、4年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4%、54%、33%。中位生存时间为43.36个月。结论骨转移、临床分期、PSAD及Gleason评分与预后存在一定关联;骨转移、PSAD及临床分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以PSAD=3 ng.mL-1.(cm3)-1为分界点,>3 ng.mL-1.(cm3)-1组累积生存率比小于或等于3 ng.mL-1.(cm3)-1组明显降低(P<0.05),PSAD对判断PCa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Pca在诊断和治疗前后进行PSA纵向监测。诊断程序:对排尿困难老年患者→DRE(阳性或可疑者)→血清PSA检测升高者→前列腺穿刺活检,依据病理(+)确诊。确诊后行去势以及抗雄性激素药物治疗或加放射治疗。然后定期复查PSA,进行监测。结果TPSA 4~10 ng/mL 3例,11~30 ng/mL 10例,30~50 ng/mL 10例,>50 ng/mL 7例。fPSA均值0.13 ng/mL,fPSA/TPSA(f/T)比值>0.2者4例(13%),<0.2者26例(87%)。随访20例,未坚持用药者PSA再次升高3例,局部病变加重或有骨转移者PSA明显升高8例。对此11例PSA反弹升高病例,再次用药或给予放射治疗后PSA随之下降,1例放射治疗后3个月,TPSA由73.4 ng/mL降至0.02 ng/mL。结论①本组病例PSA均显示升高;②f/T比值,有助于提高PSA在Pca诊断中的作用;③PSA的变化是观察病情最敏感的客观指标;④目前在我国,PSA仍不失为一项筛选Pca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位直肠超声表现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结果,搞高前列腺癌诊断率。方法:对3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型并分析血清PSA结果。结果:弥漫浸润型12例,前列腺整体或一叶内见低回声区弥漫性分布,边界不清,局部血流较丰富,血流束杂乱分布;浸润伴结节型5例,声像图有上述表现的同时局部可伴有球体感结节;孤立性结节型7例,前列腺内有孤立性结节;无异常发现型6例。血清PSA>4~10 ng/ml 4例;>10~50 ng/ml 8例,>50 ng/ml 18例。结论:前列腺癌声像图有一定规律性,可指导活检;对声像图无异常发现或血清PSA<10ng/ml的可疑患者建议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粘迪  吴桐  何健  王旭 《当代医学》2021,27(5):16-19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53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53例为对照组,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检测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作为检测前列腺癌的有效指标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但对低水平 PSA前列腺癌患者则易漏诊。本文分析了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 73例前列腺癌中 PSA<10 .0 ng/ ml的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讨论提高低水平 PSA前列腺癌诊断水平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0例 ,年龄 5 4~ 81岁 ,平均 6 5 .7岁 ,病程 1周至 2 4个月 ,平均 6 .3个月。 10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排尿不畅 ,血尿 4例 ,2例服用 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甾胺 (保列治 ) 1年以上。合并膀胱结石 2例 ,合并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我院 4年来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测定结果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分析兰州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趋势。方法 收集了 165 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PSA结果 ,城镇职工792例 ,农民 866例。对其中 2 37例PSA水平 >10 μg·L- 1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检出前列腺癌 35例 ,占总例数 2 .1% ,占活检病例 14 .7% ;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高于非前列腺癌组 (P <0 .0 1) ;城镇职工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结论 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 ,兰州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 ,城镇职工发病率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尿液前列腺癌基因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尿液前列腺癌基因3(PCA3)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10年10月)、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3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3月—2010年10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尿液PCA3检测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应用Meta-disc 1.4和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尿液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2 69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尿液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95%CI(58%,64%)〕和72%〔95%CI(70%,74%)〕,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2.23〔95%CI(1.88,2.66)〕和0.54〔95%CI(0.46,0.62)〕;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9,0.77)〕。结论尿液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尚可,且有检测方便、无创等优点,可作为临床上无创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sa、fpsa、fpsa/psa比值三项指标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IRM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血清的psa、fpsa值,并计算fpsa/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PH组、Pca组的psa和fps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PH与Pca组在4<psa<10ng/ml时,fpsa/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psa>10ng/ml时BPH与Pca组PSA和FPSA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psa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结合f/t比值可以更好的鉴别Pca和BPH,对Pca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SA、FPSA及FPSA/PSA比值这三项指标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43例,BPH组45例,PC组50例进行PSA、FPSA的检测及FPSA/PSA比值的计算。结果三组的各项指标均存在差异,BPH组和PC组病例在血PSA水平各阶段所占比例及相应FPSA/PSA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PSA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当PSA水平在0~10μg/L时,PC难以与BPH区分,测定PSA、FPSA同时求出FPSA/PSA比值,可以提高PC的诊断率及PC和BPH的鉴别诊断率,同时FPSA/PSA比值的灵敏度、特异性均优于血PSA和FPSA的单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97年8月~2001年7月对113例直肠指检前列腺有结节和/或血清PSA升高者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全身骨扫描,就血清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与骨扫描阳性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