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垂体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正>空泡蝶鞍在临床并非少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内,蝶鞍被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占据使其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除产生头痛、视力下降、视野损害等占位效应外,部分患者可伴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在手术、外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甚至发生垂体危象。本文就我院确诊的空泡蝶鞍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空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2岁,农民。因体弱、乏力、纳差、畏寒8年,间断出现昏迷3年入院。8年前曾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出现重度休克住院,经抢救治疗近2个月好转。半年后渐感纳差、消瘦,畏寒、皮肤干燥、脱发、四肢发凉及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近3年加重,伴头晕、全身乏力,极度衰弱、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烧、血尿、神志不清传染病院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查体:体温39.4℃,心率116次/分,血压90/60mmHg,颜面发红,球结膜充血,皮肤有出血点,双肾区叩痛。尿红细胞(++),尿蛋白(++),EHF-IgH抗体阳性,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2岁。主因“突发全身酸痛伴恶心、呕吐、胸闷3天”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10天前曾于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开口70%狭窄,前降支近段50%~6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50%狭窄,于左主干置入Endeavor4.0mm×15mm支架1枚(美敦力公司)。并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京必舒新)20mg每晚1次(连续10天)及其他抗冠心病治疗出院。2006年11月24日患者出现感冒,体温最高37.5℃左右,对症治疗后体温正常,但持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连续3天未能进食,并感全身酸痛不适。11月26日再次转入我院,入院诊断: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PTCA加支架术后,心包积液原因待查,怀疑横纹肌溶解症;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后,低钠血症收住病房。1997年曾于外院行颅咽管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胡华斌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2):795-795
患者,女,54岁。10年前患者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伴消瘦、视力下降,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高、尿糖阳性、尿酮阴性,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测定,确诊为2型糖尿病,一直用口服降糖药(优降糖,二甲双胍)降血糖治疗,病人症状改善,血糖下降(空腹血糖5~7mmol/L),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研究8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变化,发现EHF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均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在病程极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均见升高,可能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垂体功能试验多数患者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反应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后遗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是具有多脏器广泛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损害严重的是肾脏、右心室、脑垂体前叶及腹膜后组织,大多病理改变是可复的,且不留永久后遗症,但我们在该病的病后随访工作中,曾发现有极少数的患者病后劳动力不能恢复,而表现出无力、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毛发脱落、性机能低下等临床现象,对这种病例做进一步的随访和检查工作,现将一例较为完整的资料整理报告如下。患者张某,男,价岁,已婚,农民。患者于1961年几月息典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有畏寒、高热(有指妄)、昏迷、尿少、尿多情况,曾便血、呕血、…  相似文献   

9.
正垂体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20%。根据能否合成和分泌有生物活性的激素,临床上将垂体瘤分为功能性瘤(包括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促甲状腺激素瘤)和无功能瘤。除泌乳素瘤外,手术(经颅或者经蝶窦入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据文献报道,垂体微腺瘤(直径1 cm)手术切除治疗的成功率是70%左右,而大腺瘤则≤30%~([1])。因此,对于大腺瘤,术后定向放疗,如伽玛刀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辅助治疗方式。术后伽玛刀放疗  相似文献   

10.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8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27例,女性51例,平均病程4.8年,席汉综合征38例,垂体瘤32例,颅咽管瘤4例,生殖细胞瘤3例,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6例,空泡蝶鞍2例,脊索瘤,垂体囊肿和隐球菌性脑膜炎各1例,80%以上患者有性腺功能低下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占33.3%,严重的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较少,发生低血压,低血  相似文献   

11.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及危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和5例垂体危象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席汉综合症在逐年减少。感染是危象的主要诱因。临床表现有其多样性和特殊性。早期诊断,及时而合理的治疗是抢救危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垂体前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类合成、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合成,大大推动了内分泌学的进展,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基础和临床内分泌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垂体前叶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研究开始进入分子水平。近几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方面: 1.垂体前叶激素旁分泌的研究 激素的旁分泌和自分泌调节的发现是最近20年以来激素调节的最重要进展之一。现在认为在经典内分泌腺中都存在旁分泌和自分泌调节。垂体前叶至少有5种内分泌细胞,细胞间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最近几年由于研究方法学的改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垂体前叶旁分泌的研究。垂体前  相似文献   

13.
对1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营养障碍综合征患者于病后2-28个月随访时行垂体前叶靶腺功能检测,发现10例为垂体前叶机能低下症。结果显示,垂低症是营养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该综合为垂低症的早期表现。提示对临床诊断为营养障碍综合征的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男,6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4年,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多尿、烦渴、多饮症状,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0.0 mmol/L,餐后血糖16.1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口服“消渴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等药物治疗,病程中饮食控制较差,血糖控制不满意,2年前改为诺和灵30R 胰岛素早餐前20 IU、晚餐前16 IU 皮下注射。近半年来,时有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发生,发作时自测血糖1.2~2.0 mmol/L,口服糖水后症状缓解。入院前1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急查血糖1.7 mmol/L,经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神志转清,收住入院。体格检查:身高170 cm,体质量60 kg,体质量指数20.76 kg/m2,血压116/86 mmHg,心率110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差,表情淡漠,懒言,眉毛稀疏,腋毛阴毛脱落,轻度贫血貌,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Hb)96 g/L,其余项目正常;尿、便常规无异常,血钾4.09 mmol/L,钠130.7 mmol/L,氯95.3 mmol/L,葡萄糖11.48 mmol/L;血、尿淀粉酶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总胆固醇3.0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3 mmol/L;肿瘤系列检查无异常。血游离皮质醇<26.6 nmol/L,24小时尿皮质醇17.6μg;甲状腺功能检测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3 pg/ml(括号内为正常值,下同,1.60~5.78 pg/ml),甲状腺素(T4)5.31 pg/ml(6.40~24.75 pg/ml)、促甲状腺激素(TSH)0.38μIU /ml(0.50~4.86μIU /ml);泌乳素(PRL)18.01 ng/ml;生长激素(GH)4.88 ng/ml (0.06~5.00 ng/ml),促卵泡激素(FSH)1.25 mIU/ml(1.50~11.5 mIU/ml),黄体生成素(LH)1.02 mIU /ml(1.1~8.2 mIU /ml),雌二醇(E2)55 pg/ml(<60 pg/ml),睾酮(T)2.0 ng/ml(2.50~10.51 ng/ml)。垂体 MRI 检查示:垂体萎缩,后叶高信号消失;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110次/分;胸部拍片、腹部 B 超、头颅 CT、胰腺 CT 均正常。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纠正低血糖,停用所有降糖药物,监测血糖仍在2~3 mmol/L。明确诊断后予以激素替代治疗,口服强的松上午5 mg、下午2.5 mg,左甲状腺素钠片25μg 起始逐渐加量。血糖控制良好,电解质恢复正常,住院16天后出院。出院两个月后随访,强的松上午5 mg、下午2.5 mg,左甲状腺素钠片75μg 每日1次,十一酸睾酮40 mg 每日1次,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早晚各16 IU,血糖控制良好,未再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6.
用放免测定EHF患者T3、T4、TSH含量,并设正常对照。结果:EHF各期T3含量均降低,少尿期和多尿期降低显著。T4在轻中型组的发热期升高,而在少尿期和垂危组的低血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检测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探讨促性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9例60岁以上无明确诱因首次诊断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垂体相关激素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低于正常值28例,占96.6%,卵泡刺激素(FSH)低于正常值27例,占93.1%;(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低于正常值27例,占93.1%;(3)促甲状腺激素(TSH)低于正常值18例,占62.1%。结论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多见,较其他垂体激素降低出现早,发生频率高,可作为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早期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3岁。因发热7d,少尿3d入院。体检:神清,体温37.5℃,心率144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8/52mmHg(1mmHg=0.133kPa)。球结膜充血,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肾叩击痛(+)。WBC17.1×10^9/L。Hb165g/L,PLT40×10^9/L。血Na^+ 126.8mmol/L.K^+ 4.33mmol/L,血尿素氮23.9mmol/L,肌酐620.3μmol/L,[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老年患者120例,进行常规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垂体激素兴奋度实验,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老年患者出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不足的症状,79例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46例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出其他症状,如头痛(21例)、视力下降(14例)、尿崩症(5例)等症状。老年患者垂体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大部分较正常值范围低,其中促性腺激素(Gn),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降低老年患者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VEP)兴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EP)兴奋试验的激素上升延迟平均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垂体激素水平及垂体兴奋能力测试作为垂体功能水平检测,尤其是Gn水平含量,以期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