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玉凤 《疑难病杂志》2008,7(12):749-750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对牙科诊治过程的某些环节所产生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对牙科诊疗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烦躁不安、哭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DF影响患者与牙科医生的合作.常常延误病情,使诊疗质量下降,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的身心疾病,了解和分析DF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DF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牙科畏惧症儿童乳牙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1]在儿童中普遍存在,患儿由于害怕高速涡轮机钻牙而拒绝治疗,这对龋病的治疗极为不利.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n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是WH0提倡的一种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然后用有黏结、耐压和耐磨性能的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的技术,我们将此技术用于害怕龋病治疗的儿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口腔门诊儿童牙病治疗中应用全程心理干预法和局麻药物法,对DF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中度或深度龋齿的患儿120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女64例,男56例.A组(心理干预):六手配合医生工作的同时,由巡回护士将心理干预实施于患儿治疗前、中、后的全过程;B组(局部麻醉):六手配合医生工作的同时,治疗前由医生为患儿进行龋齿处的局部麻醉;C组(空白对照):六手配合医生日常工作,不做针对DF的干预.3组均接受常规的充填治疗.观察各组临床效果和DF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医生备洞时间与C组有差异(F﹦170.94,P<0.05);A组患儿配合最好(F﹦88.07,P<0.05);A组和B组医生满意度与C组有差异(H﹦83.17,P<0.05);A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最高(H=95.45,P<0.05);术后1个月补物损坏率A组为5%最低;A组患儿发生DF最低(H﹦82.57,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预防DF较明显,社会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度低龄儿童龋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在牙齿治疗中容易出现牙科畏惧症(DF).文中探讨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对DF患儿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及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摄入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因无法配合门诊龋齿治疗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全身麻醉治疗前后和束缚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5.
虽然口腔治疗的技术不断发展,但牙科畏惧症(DF)依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威胁大众口腔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成人DF的临床表现、病因、不良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区成人牙科畏惧症924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部分成人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的流行情况及其构成因子。方法用DF调查量表(dental fear inventory,DFI)对来诊的成人患者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牙科畏惧症检出率为86.1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牙科患者DF发生率存在差异,DF的五个构成因子中器械畏惧和卫生条件畏惧男女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患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牙科畏惧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张玮 《海南医学》2011,(20):123-12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诊于口腔科的老年人比例快速增长。患者因患有牙科畏惧症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危害了他们群的身心健康。本文就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流行状况、特点、相关因素、危害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甚至因此而逃避治疗的现象。这类患者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对牙科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工作极为不利,从2007年6~12月,笔者对350名牙科畏惧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幼儿龋齿充填中两种预防牙科畏惧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般干预法和母亲教育法在3~6岁幼儿龋齿充填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DF)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50例3~6岁乳磨牙牙合面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男女各25例。一般干预组:提前30 min由医师陪同,讲解有关龋病防治的图片,熟悉就诊环境,熟悉治疗器械,回答患儿关于治疗相关问题的提问;母亲教育组:初诊时不进行治疗,而是由医师对母亲单独进行1 h的教育,再由母亲在家中对患儿进行1周的心理辅导,1周后复诊进行充填治疗;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针对DF的干预。三组患儿均接受乳牙龋齿的非创伤性充填治疗。采用Veerkamp的DF评分标准,由3名医师盲法独立评分,取3名医师评分均值作为患者最终的DF值,对三组DF值及DF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DF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0,0.3),(1.7,1.0),(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0.114,P〈0.01),DF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DF的发生率分别为90%、64%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P〈0.01),DF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龄前幼儿龋齿的充填治疗中,一般干预法和母亲教育法均可预防DF,后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刘琴 《四川医学》2007,28(5):563-565
目的探讨手用或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成人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 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100例需根管预备的DF成人患者,分为手机或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组,观察手用或机用Protaper预备根管时畏惧程度、CDAS得分和脉搏变化。结果机用Protaper组DF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以及手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管预备中两组脉搏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对成人牙科畏惧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卫生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对全程心理干预法和局麻药物法在儿童牙体缺损后嵌体修复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需要嵌体修复的患儿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女56例,男64例.第一组(心理干预):医护六手操作,巡回护士在患儿治疗的全程实施心理干预;第二组(局部麻醉):医护六手操作,医生在治疗前为患儿进行缺损牙体的局部麻醉;第三组(常规六手):医护六手操作,不做针对DF(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干预.3组均接受缺损牙体的嵌体修复治疗.比较各组的DF发生情况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3组间发生DF的差异显著(χ2=12.950,P=0.002),但第一组和第二组间差异不显著(χ2=0.949,P=0.330).3组的人均成本投入分别为1573.46元、1630.48元、1712.03元,以第一组最低.结论:在儿童牙病治疗中全程心理干预法预防牙科畏惧症比局部麻醉法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分析电镜,通过自身对照和配对比较,对20个牙齿的60个样本做了正常和龋病区结构的微观形貌观察,同时进行观察区域的Ca、P、Si分布的分析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郊县农村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成都市郊县地区农村人群的患龋情况,为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郊县地区农村居民378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9.4%和4.1颗,充填率为9.0%,失牙率为30.9%。50-70岁年龄组的患龋率、失牙率高于20-5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龋病在成都市郊县农村人群中患病率高,应加强农村地区的龋病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王梦醒  赵丽萍  邵若蘅 《医学综述》2014,(15):2861-2863
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郑秀超 《中外医疗》2016,(13):111-112
目的:探讨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治疗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龋齿患儿136例,随机分为2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伢典微创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钻去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伢典微创凝胶是治疗儿童龋齿的一种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调查包钢所辖托幼园所3 974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结果:6~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龋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性别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乳磨牙和上颌乳中切牙龋齿患病率高。结论: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宣传,并对儿童龋病进行早期预防保健及治疗,从而减少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已构建的基因重组质粒 pc DNA3- pac A和 pc DNA3- pac P作为防龋疫苗的防龋效果。方法 分别将基因重组质粒 pc DNA3- pac A、pc DNA 3- pac P和 pc DNA3- pac A+pc DNA3- pac P联合使用作为基因疫苗注入免疫定菌鼠颌下腺区皮下 ,以 Keyes龋齿计分法评估免疫后定菌鼠磨牙的患龋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单独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大鼠的龋齿计分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P<0 .0 5 ) ;联合免疫组和 pc DNA3-pac A组的龋齿记分均明显低于 pc DNA3- pac P组 (P<0 .0 5 )。结论 重组基因质粒 pc DNA3- pac A和 pc DNA3- pac P均可有效的控制龋损的发生 ,降低龋坏程度 ,有望成为防龋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确切掌握5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探明相关因素,切实做好龋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53间托幼园所的5岁2279例儿童进行口腔龋齿专门检查。结果5岁儿童患龋率为47.17%,患龋率与刷牙与否、使用氟化泡沫护齿与否呈正相关。结论龋病发生是多因素的,预防龋齿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