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基础。抑制血管生成可使肿瘤萎缩坏死或使微转移灶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反应停于上世纪中叶作为非巴比妥类镇静剂用于早孕反应,后曾因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近年研究发现,反应停能明显抑制兔角膜血管生成,具有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因而被应用于肿瘤研究。然而,实验研究中反应停对实体瘤的抗肿瘤效应并不一致,作用机制也未完全明了。我们对反应停药理作用、抗肿瘤效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应停的新生—抗肿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肿瘤血管生成是现在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曾因严重致畸作用而被禁用的反应停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因此被用于抗肿瘤的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都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发现反应停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疗效,预示反应停将有可能在抗肿瘤领域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生长、转移与复发是血管生成依赖的,故以肿瘤血管生成的各个环节及其发生过程中的生化改变为靶点,研制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近年来随着动物及体外和体内实验发现反应停(酞咪哌啶酮,thalidomide)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的潜能等作用,特  相似文献   

4.
反应停的新生--抗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肿瘤血管生成是现在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曾因严重致畸作用而被禁用的反应停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因此被用于抗肿瘤的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都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发现反应停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哪疗效,预示着反应停将有可能在抗肿瘤领域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血管能抑素是继血管生成抑制素、内皮抑素之后新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管能抑素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了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而倍受关注,成为抗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其联合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是肿瘤的生长对血管生成的依赖性.新生血管为肿瘤的生长、转移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在无新生血管生成时,实体肿瘤的生长明显被抑制,只局限于原位癌或几百个微米的微转移;而一旦新生血管长入,肿瘤将迅速生长,且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大大加强.Folkman把这一现象称为"血管生长切换机制".目前,以抗血管生成为目的的肿瘤治疗策略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且在动物试验中已显示出独特的抗肿瘤效应,不过由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性、异时性及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自身作用的局限性等原因,其临床疗效并不很理想.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与传统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联合治疗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Wu JX  Xu BL  Huang WL 《癌症》2005,24(3):376-384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以抑制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有望成为抗肿瘤新疗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多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中一些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周霞  王跃珍 《肿瘤学杂志》2007,13(6):505-508
反应停因其具有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多靶点的抗肿瘤效应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动物试验证实反应停能对抗肝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降低肺转移等;在临床应用上,反应停无论是单药还是与TACE、放疗等联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就反应停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倩  许尤琪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5):1146-1148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近年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当前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亦受到广泛的关注。中西医抗肿瘤血管生成已被证实对大肠癌具有可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芬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76-1079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调控过程。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形成是抗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型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试验证明其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有关血管内皮抑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同时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肿瘤的临床预后指标。血管内皮抑素的基因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不仅显著增强其他治疗抗肿瘤效应,而且可减少其他治疗的毒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广谱、低毒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肿瘤的耐药性,这对于人类最终克服肿瘤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国内外对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报道较多。本文就血管内皮抑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还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间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机制如下:(1)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分泌VEGF,调节VEGF-VEGFR自分泌环抑制血管生成;(2)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黏附作用;(3)诱导循环内皮细胞祖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分泌MMPs;(4)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但唑来膦酸抗肿瘤活性的用药剂量不同于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血管治疗与肿瘤血管及微环境的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最初提出是由于发现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肿瘤血管提供营养物质。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单纯抗肿瘤血管治疗的疗效并不确定,但是将其与化疗或放疗序贯地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随着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认识的加深,目前已认识到异常的肿瘤血管及肿瘤微环境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平衡发生偏斜的结果。研究者提出抗肿瘤血管治疗可以使得肿瘤间质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恢复平衡,从而使肿瘤血管及其微环境发生暂时的正常化。在这种正常化的状态下,肿瘤血管抗转移的能力增强,肿瘤细胞的供血、供氧增加,并且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强。肿瘤血管及其微环境发生正常化的理论,提升了抗肿瘤血管治疗的临床地位,为制定更合理的抗肿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秒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9):988-992
蛇毒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或)抑制细胞迁移等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和(或)时间效应关系;此外,蛇毒还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蛇毒抗肿瘤机制如下:1)通过阻断某些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转移;2)通过激活死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通过调节抑(促)癌基因表达或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4)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蛇毒在抗肿瘤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蛇毒抗肿瘤应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了蛇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蛇毒抗肿瘤成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是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它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因具有神经营养、抑制新生血管、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PEDF在实体肿瘤中抗血管生成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多项研究表明PEDF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现就其抗肿瘤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具有明显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现综述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转移侵袭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探讨其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目前发现一些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小剂量、短间隙、持续给药可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被称作“抗肿瘤血管生成化疗(anti-angiogenic chemotherapy)”。近来从中药人参中提制的人参皂甙Rg3也被证实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小剂量吉西他滨和人参皂甙Rg3联合治疗对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别给予小剂量吉西他滨、人参皂甙Rg3以及二者的联合治疗。利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免疫组化技术等观察和比较各治疗组的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人参皂甙Rg3和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小鼠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彩色超声多谱勒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比单药治疗组具有更高的肿瘤坏死率和更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结论小剂量吉西他滨与人参皂甙Rg3联合治疗可能具有协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从而取得协同抗肿瘤效应,同时可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程鑫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534-536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的新策略。Endostatin是1997年O'Reilly等从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的培养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实验证明,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Endostatin还可直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Endostatin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有关Endostatin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现综述近年来有关Endostatin抗肿瘤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化学分离和提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当归抗肿瘤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当归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造血、抗血小板聚集、平喘和镇痛等多种作用。当归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黏附性和侵袭力、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耐药和放化疗增敏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为明确当归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松萝酸是一种地衣类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表明松萝酸能抑制促癌剂诱发癌变,并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随着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松萝酸抗肿瘤应用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肿瘤新生血管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Endoglin是参与调节TGF-β信号传导的跨膜蛋白,作为TGF-β家族的辅助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Endoglin作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之一,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且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目前以endoglin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策略已被证实具有一定成效,但肿瘤细胞依然存在对药物的抵抗、复发及转移等现象。为寻求这一现象的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某些原发肿瘤细胞中表达的endoglin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就endoglin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作以一简要综述,为今后如何抑制其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