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脑瘫患儿,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认知训练、粗大运动疗法、精细运动疗法治疗,1次/d,4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1次/d,4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认知训练、粗大运动疗法、精细运动疗法等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运动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32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前进行粗大运动功能66项评分;分别给予运动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和传统运动疗法治疗,然后再对两组进行粗大运动功能66项评分,再对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运动疗法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以运动游戏的形式,对48例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训练,并在3个疗程后予以感觉统合量表评定。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前庭失调、触觉防御、本体感觉不良、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各项目评分,在训练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调整后的显著性水平α’。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多动症儿童中应用的内容与技巧。方法根据多动症的特点,针对每个多动症儿童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老师与儿童一对一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通过对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毛病,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提高。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多动症儿童有一定疗效,坚持训练和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的内容与技巧。方法根据孤独症的特点,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老师与儿童一对一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毛病,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提高。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有一定疗效,坚持训练和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MR)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促进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恢复。方法选取在康复科住院2~11岁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选取在康复科住院2~11岁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分成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与药物治疗两组,为期3个月。结果根据感觉统合能力测验,瑞文测验特殊训练题分析及观察得出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前庭平衡功能,触觉,本体感觉,学习能力,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水平比只接受药物治疗组明显提高。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的开展提高了患儿智力水平,为患儿融入集体,接受学校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敏  罗军  许小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97-2298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本地区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儿童的康复作用,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比较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儿童在训练前后有行为问题的例数变化,感觉统合行为问题评分的均数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训练后患儿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评分均有明显好转,显效率分别为88.8%~95.0%和83.3%~96.7%。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不仅能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行为问题和注意力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及神经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他林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多动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儿童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利他林治疗组给予利他林口服,感觉统合训练组给予统合训练,等多动症状控制后停止给予治疗措施,半年后评估.结果利他林治疗组停药半年后55例(91.7%)患儿重现多动症状,而感觉统合训练组则只有15例(25%)患儿重现多动症状.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比利他林更持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 年龄(7.25±1.0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 年龄(7.22±1.0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 训练3个月, 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感觉统合评分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智力发育状况评分分别为(78.96±6.12)分、(96.43±8.75)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66.75±8.13)分、(89.74±7.43)分;观察组护理后感觉统合评分为(40.52±8.44)分, 低于对照组的(51.43±8.10)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智力水平, 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认知落后患儿的影响。方法:将46例3-6岁符合认知落后诊断标准~(1)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对其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常规训练,两组每周集中训练5d,每天50min,持续3个月,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Ⅳ)~(2),评价训练效果。结果:所有认知落后患儿均有改善(P0.0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入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认知水平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多种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主要指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以及视听觉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障碍。感觉统合训练通常都是基于经典的感觉统合理论,临床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及脑性瘫痪(CP)等多种疾病治疗。本文就感觉统合理论及感觉统合训练的适用范围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治疗方法对200例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及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成绩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能显著改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提高学习成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多动综合征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莉颖  薛莉静 《河北医药》2000,22(2):110-111
目的 探讨儿童多动综合征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方法 对32例多动综合征患儿及对照组30例儿童均进行了感觉统合检核表的评定,注意力缺陷测试及瑞文测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双动综合征儿感觉统合失调及注意力缺陷的比例较高(P〈0.01);瑞文测试IQ得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儿童多动综合征患儿多伴感觉统合方面的异常,在其诊治过程中,应结合感觉统合的测试,异常者及时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陈浩丽 《首都医药》2005,12(8):30-31
目的探讨合并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方法对53例合并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一疗程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每疗程20次,每次90分钟。结果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有效率达83%;持续性注意力测试的改善率达69.8%;行为情绪、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合并有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效果是肯定的,对注意力、行为情绪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感觉统合训练,观察融入了神经发育治疗的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中选取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包括常规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其感觉统合训练融入神经发育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病例运动功能变化和改善水平。结果观察组在GMFM-88目标区评分和Gesell发育商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融入神经发育治疗的感觉统合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脑瘫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运动和智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育正常所占比例84.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及功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SD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感觉统合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干预,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的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两组ABC评分、CAR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ABC评分、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干预ASD患儿能够纠正患儿的异常行为,减轻ASD症状。  相似文献   

18.
韦雪桦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23-2524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同亚型的感觉统合功能水平及差异。方法将符合症状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进行感觉统合检核量表(6.12,64项)评定,分析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及发展水平。结果ADHD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率为65.8%(50/76),其中严重失调34.2%、轻度失调31.5%。三种亚型ADHD儿童的感党统合失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以前庭平衡及大脑双侧分化情况失调较为严重占76.3%,发育性运动功能的失调排第二位为65.8%,学习情况状况失调排第三位为63.2%,本体感觉和身体协调功能失调最轻为28.9%。结论ADHD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功能障碍,主要以前庭平衡及大脑双侧分化情况、发育性运动功能和学习情况状况失调为主。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治疗儿童ADH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儿童孤独症患者给予感觉统合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了67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从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6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感觉统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临床收治儿童孤独症患者时,应尽量给予感觉统合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美国临床的心理学家Ayres.A.J,于1969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国内引进.主要使用合并前庭、本体感和触觉刺激的适当运动反应.来改善儿童的学习成绩、运动协调和语言功能.并用于某些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及情绪障碍的辅助治疗及矫治某些行为症状。现多用于学习障碍儿童的治疗。现就我科临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