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新生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于9日龄时注射丙酸睾丸酮,制成ASR模型,用中药天癸方治疗14天,于106日龄左右(动情前期)处死,并取血清,用放免法测定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下丘脑前阿黑皮原mRNA(POMCmRNA)。结果模型组大鼠均无排卵,对照组(未造模)大鼠均排卵,中药组大鼠排卵率为58%。TT和FT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P<0.01)。3组大鼠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雄激素受体(AR)和β-内啡肽(β-EP)共存。下丘脑POMCmRNA水平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降至基本正常。结论ASR模型的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可能通过下丘脑β-EP神经元上的AR引起POMCmRNA表达增加,中药天癸方可使血清雄激素水平和下丘脑POMCmRNA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有一条上行镇痛神经通路到达伏核,在伏核内5-羟色胺和甲啡肽参与镇痛信息的传递。本工作在家兔脑内埋植慢性套管,采用脑内微量注射抗体的方法研究下丘脑弓状核(ARH)及β-内啡肽(β-EP)是否参与上述镇痛神经通路。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红车轴草异黄酮对更年期雌性大鼠β-内啡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红车轴草异黄酮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其对更年期综合征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建立自然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实验组大鼠下丘脑β-EP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红车轴草总异黄酮可调整更年期雌性大鼠下丘脑β-EP神经元的功能。结论:红车轴草异黄酮具有改善更年期雌性大鼠下丘脑β-EP神经元功能,从而起到稳定内环境和缓解P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肝郁动物模型和高雌激素动物模型,并用具有疏肝行气和血的“经轻方”干预两模鼠,并比较二者下丘脑神经递质β-内啡肽(β-EP)值的变化,以探讨临床上肝郁证和高雌激素状态的联系,以及调肝方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绷带束缚大鼠四肢,外加束缚筒造肝郁模型组;高雌激素组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造高雌模型组;同时用中药汤剂灌胃造相应的中药组,用放免法检测大鼠下丘脑β-EP值的变化。结果:肝郁、高雌激素都能升高模鼠下丘脑β-EP值,中药能够降低模型组的下丘脑β-EP值,使之接近空白组水平。结论:本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肝郁证与高雌激素状态有相关性,下丘脑β-EP值呈现出同样的作用趋势,调肝方药对模鼠下丘脑β-EP值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以往的工作证明:视前区是针刺镇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中枢结构之一。它对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伤害性反应有着整合作用。潘建粹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的阿片系统参与下丘脑腹内侧核微注去甲肾上腺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Conrad 等人指出:视前区与下丘脑腹内侧核有着直接的纤维联系。那么,视前区是否会通过其结构上联系影响着下丘脑腹内侧核元的痛觉作用?本实验的目的,通过胞外记录技术,探讨视前区对下丘脑腹内侧核痛相关神经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皮损及不同组织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方法]复制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中药七皮饮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10 d。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皮损Baker组织学得分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得分、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皮损及下丘脑中β-EP含量。[结果]中药治疗后大鼠皮损明显改善,中药组Baker组织学得分及PASI得分均明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呈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皮损β-EP升高(P0.05);模型组下丘脑β-EP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浆β-EP含量无明显变化;皮损处β-EP降低(P0.01);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P0.01)。[结论]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皮损有改善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皮损β-EP、升高下丘脑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大鼠中枢及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n,ACTH)含量的变化及调肝治法方药-加味四逆散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制大鼠活动空间的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和ACTH。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内β-EP水平明显降低,血浆含量明显升高;下丘脑、血浆ACTH水平均明显升高。调肝方药可以明显升高下丘脑、垂体内β-EP水平,降低血浆β-EP含量以及下丘脑和血浆ACTH水平。结论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机制与其调控中枢阿片促黑皮质激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细胞分泌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下丘脑、胃、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大鼠前后脑垂体、下丘脑、外周血、胃、肠组织中SS和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模型自然恢复对照组及正常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脾虚大鼠脑垂体、血、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而下丘脑的SS含量则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而垂体、下丘脑和血浆中的β-E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脑垂体、血、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下降,下丘脑的SS含量上升;胃、肠β-EP含量下降,垂体、下丘脑和血浆β-EP含量上升,且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脑垂体、下丘脑、胃、肠SS和β-EP有双向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体内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及蛋白、基因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健康SD雌性大鼠共128只。其中4月龄16只,作为年轻对照组;另将112只已出现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12、14、16月龄逆灸组,每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在10月龄逆灸"关元"穴(2次/周,连续8周)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热休克蛋白70(HSP70)、HSP70mR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结果:各自然月龄组室旁核、弓状核、视上核HSP70及mRNA表达呈总体升高趋势。CRH、β-EP各自然月龄组呈波动性下降趋势,ACTH总体升高。逆灸组较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室旁核HSP70在14月龄降低,其mRNA在12、16月龄升高(均P0.05);弓状核HSP70在12、14月龄,HSP70mRNA在12月龄均明显升高(P0.05,P0.01);视上核HSP70在14月龄,HSP70mRNA在12、16月龄均明显下降(均P0.05)。CRH、ACTH在14月龄均显著降低(P0.05,P0.01);β-EP含量在12月龄明显上升(P0.05)。结论:逆灸"关元"穴对随后自然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内应激蛋白、基因及体内应激激素的调节作用,可能是该疗法实现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缝背核(DR)和蓝斑(LC)通过各自发出的神经末梢分别释放β-内啡呔、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参与针刺镇痛和痛觉调制的过程。ARC既参与镇痛,也能接受伤害性刺激的输入,例如外周伤害性刺激可以改变ARC神经元的单位放电。我们在实验中也发现,当刺激坐骨神经的强度达到使细纤维(Aδ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表达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00只刚断乳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和高能饲料组。喂养至14周时,根据Lee's指数筛选出食源性肥胖大鼠,并根据每日阴道涂片筛选肥胖不孕模型。1将上述肥胖不孕大鼠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电针组)。2记录大鼠体重参数和内分泌激素的改变;HE观察卵巢的形态改变;qRT-PCR检测下丘脑弓状核GnRH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较正常组,对照组大鼠血清leptin、E2、T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下丘脑弓状核GnRHmRNA表达减弱。电针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降低,GnRHmRNA水平增加。结论电针治疗刺激单纯营养性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GnRH的分泌,从而改善由肥胖所致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垂体、下丘脑、胃、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的机理。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80只大鼠实验性脾虚模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大鼠前后脑垂体、下丘脑、血、胃、肠组织中SS和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脾虚大鼠脑垂体、血、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下丘脑的SS含量则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垂体、下丘脑和血浆中的β-E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脑垂体、血、胃、肠组织中的SS含量下降,下丘脑的SS含量上升;胃、肠β-EP含量下降,垂体、下丘脑和血浆β-EP含量上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脑垂体、下丘脑、胃、肠SS和β-EP有双向调整作用,推论其治疗机理与此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建红  王敏璋  欧阳栋  伍庆华 《中药材》2002,25(12):886-888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调节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机理。方法:(1)菟丝子经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分离得总黄酮提取物;(2)采用声-光-电复合应激刺激造成大鼠心理应激;(3)观察菟丝子黄酮对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β-EP与腺垂体FSH、LH的影响及腺垂体形态学变化。结果: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β-EP水平明显升高,菟丝子黄酮明显降低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提高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量及LH含量,但对腺垂体FSH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下调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β-EP,上调腺垂体LH水平,可能是菟丝子黄酮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法干预后丘脑及下丘脑β-EP受体含量的变化并与电针干预相比较,探讨针刀松解在脑内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L半胱氨酸溶液按1∶1混合静置0.5h后分别于造模第1、4、7天注射于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大鼠左膝关节腔,每次20μL。4周后针刀组和电针组给予相应治疗。治疗3周后大鼠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别测定丘脑、下丘脑的β-EP受体含量及其亲和常数。结果:在丘脑及下丘脑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的β-EP R1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在丘脑三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论在丘脑或是下丘脑,β-EP R2含量的变化都不十分明显,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亲和常数方面膝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β-EP受体亲和常数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在丘脑,模型组β-EP R1及β-EP R2亲和常数的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下丘脑水平β-EPR1的变化趋势较β-EP R2明显,模型组β-EP R1的亲和常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刀松解或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的β-EP受体亲和常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空白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丘脑及下丘脑β-EP受体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在膝骨关节炎的形成过程中痛刺激使得β-EP受体的亲和力升高,这有利于镇痛作用的发挥。针刀松解法一方面通过局部作用降低了痛刺激信号向中枢的传入,另一方面维持了β-EP受体亲和力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针刀松解法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损毁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对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状核是位于下丘脑基底部的一个很重要的神经核团,含多种神经元和神经肽类物质,而且有丰富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与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内部的神经核团有广泛联系,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如内分泌、摄食、情绪、痛觉和免疫等,弓状核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如何呢?本实验利用化学损毁的方法,探讨了下丘脑弓状核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我们通过在大鼠新生期腹腔注射谷氨酸一钠(MSG),建立了下丘脑弓状核损毁的大鼠模型,然后,在成年期,观察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显示,在弓状核损毁组这些指标均比注射NaC1对照组和正常组降低,并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在弓状核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弓状核能够调节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其机制推测如下,①弓状核可能通过释放神经肽类物质与红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直接调节红细胞的免疫功能。②弓状核可能通过丰富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影响大脑皮质,大脑边缘系统及下丘脑的调节功能,从而通过垂体-肾上腺轴,交感神经,间接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③弓状核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免疫系统释放细胞因子,来降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对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评分和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阐明电针防治胃扩张疼痛可能的物质基础,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40mmHg压力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低频(2Hz)和高频(100Hz)电针刺激"足三里"为施治因素,观察大鼠拟痛行为学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SP、β-EP的表达。结果:低、高频电针均能明显降低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疼痛行为学评分,与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频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P<0.01)。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低、高频电针可使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继续增加(P<0.01),且低频电针组的SP、β-EP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均可减轻胃扩张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这可能是通过促进了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SP、β-EP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且高频电针的镇痛效应优于低频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曲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谷氨酸(Gl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5组,各组随机分成ld、3d、7d 3个时间点,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经穴可明显改善大鼠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水平,与电针非经穴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β-EP、Glu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去垂体后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肠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的机理。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100只实验性脾虚大鼠模型,经耳摘除脑垂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下丘脑、血、胃、肠组织中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假手术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对比分析各组的变化。结果:脾虚大鼠去脑垂体后,下丘脑、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和垂体保留模型对照,P<0.01;血中的β-EP含量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和垂体保留模型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除血中的β-EP含量略有上升外,下丘脑、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与去垂体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去垂体模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脾虚大鼠去垂体后,壮医药线点灸对下丘脑、胃、肠、血β-EP调整作用不明显,推论壮医药线点灸调节β-EP的效应机制与垂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硕苞蔷薇提取物RBa-Ⅰ对抗吗啡(Mor)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造成Mor依赖大鼠的模型,然后考察RBa-Ⅰ对抗Mor戒断症状的作用及其对下丘脑和垂体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硕苞蔷薇提取物RBa-Ⅰ(5 mg@kg-1,ig)能对抗Mor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使总积分显著减少,但作用比可乐定弱;能对抗Mor依赖大鼠自然戒断症状,且能对抗Mor依赖大鼠体重减轻;经过7 d治疗以后,能明显控制戒断症状;升高Mor依赖大鼠下丘脑和垂体中β-EP的含量.结论硕苞蔷薇提取物RBa-Ⅰ能对抗Mor依赖大鼠戒断症状,使下丘脑和垂体中β-EP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中药宝宝乐对幼龄厌食大鼠模型β-EP及CCK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永平  谢炜  王霞  牛瑜  郭姣  郭军  陈宝田 《陕西中医》2005,26(9):979-981
目的:研究运脾平肝复方宝宝乐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β-EP及CCK的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宝宝乐口服液治疗,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实验动物下丘脑、胃窦部及外周血β-EP和CCK的含量,并与单纯运脾复方儿宝颗粒对照。结果:模型大鼠胃窦部及血浆中β-EP浓度明显下降(1.71±0.80vs6.87±1.63,P<0.01;6.53±1.05vs10.76±4.05,P<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下丘脑和血浆CCK—8浓度均明显增高(131.12±28.56vs91.08±18.68,P<0.05;486.95±113.32vs262.15±95.09,P<0.01);宝宝乐和儿宝颗粒治疗组血浆中β-EP浓度、下丘脑和血浆CCK—8浓度均恢复正常,宝宝乐治疗组下丘脑CCK-8浓度回降较儿宝颗粒明显(85.67±22.62vs108.36±20.97,P<0.05)。结论:宝宝乐能调节该模型中枢及外周β-EP和CCK的分泌与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