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方法 :采用单核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试验检测 5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3 2例健康志愿者的单核细胞 -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结果 :(1)糖尿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2 )经多元回归分析 ,空腹血糖与单核细胞粘附率存在独立的相关关系 (P <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增强 ,高血糖等代谢异常与此粘附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廖璞  康格非等 《重庆医学》2002,31(3):191-19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中转录因子-κB(No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活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了41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和10例健康正常人(D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κB的活性,并根据有无肾脏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B组)和糖尿病肾病组(C组)。结果:与D组比较,A,B,C三组NF-κB活性显著较增强(P均<0.05),其中C组活性最高,B,C两组间NF-κB活性也有差别(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κB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是伴有肾脏病变的患者,NF-κB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内皮—单个核细胞体外粘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建立了内皮-单个核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了模型中单个核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所见3种形态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称为I型,Ⅱ型和Ⅲ型细胞。对3型细胞进行了形态的描述和定量的观察,认为 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有诱导作用,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是研究内皮一单个核细胞粘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建立了内皮-单个核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了该模型中单个核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所见3种形态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称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细胞。对3型细胞进行了形态的描述和定量的观察,认为培养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有诱导作用。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是研究内皮一单个核细胞粘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高压培养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为高血压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不同的压力(0、120、150、180、210 mmHg)培养细胞,细胞计数法测定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率. 结果 高压培养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粘附率,180 mHg高压培养细胞较大气压力(0 mmHg)培养24 h粘附率增加约3.6倍;但MG132预处理抑制了180mmHg高压培养诱导的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率. 结论 高压培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 LPS刺激PMVEC0h,2h,4h,6h,8h或10ng/ml,50ng/ml,100ng/ml LPS刺激6h,检测PMVEC-PMN粘附率,PM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EMSA)方法检测核因子kB(NF-k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Anti-ICAM-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PMN粘附率的影响。结果:PMVEC ICAM-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kB,60min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Anti-ICAM-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PMN粘附(P<0.0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kB的活化,启动ICAM-1的合成表达,从而导致PMVEC-PMN的粘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1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B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mB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vs0.251±0.050,P〈0.001;0.638±0.084vs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vs3.24±0.57,P〈0.001;5.79±0.91vs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细脚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单核细胞激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细脚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用0.125、0.250和0.500mg/ml三种不同浓度的细胞拟青霉总多糖在37℃体外培养人血单核细胞24h后,用全自动生化分别仪测定其中乳酸脱氢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中性红吞噬试验。结果:细脚拟青霉总多糖使人血单核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升高(P<0.001或P<0.01),对中性红摄取能力也起增强作用(P<0.01或P<0.001),且对体外培养人血单核细胞的调节作用具有剂量效应。结论:细脚拟青霉总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血单核细胞具有激活作用,能增强人血单核细胞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巯基氧化剂联胺作用于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细胞过氧化脂质蓄积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结果发现,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使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加,单核细胞主要粘附于受损伤的内皮细胞表面和间隙。揭示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粘附增加,是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炳坤 《湖南医学》2014,(2):400-4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与疾病的相关性及不同稀释液处理细胞计数的结果差异性。【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T2DM患者29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抗凝全血,不同染色稀释液重悬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连续计数5d,计算批内、批间变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2DM组和对照组患者血脂。【结果】两组的单个核细胞经3种前处理染液稀释重悬细胞后,计数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绝对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结果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单个核细胞计数结果与白细胞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TC、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T2DM组单个核细胞计数结果仅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与T2DM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鹏 《浙江医学》2001,23(7):387-389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者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性,观察抗高血压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两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率(32.8±0.6)%高于正常对照组(18.2±4.1)%,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其粘附率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58,P<0.01);服用依那普利或静注L-精氨酸后,其粘附率无变化(P<0.05);经抗高血压治疗血压恢复正常者粘附率(29.41±6.9)%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L-精氨酸孵育后与高血压患者的单核细胞的粘附率(25.3±5.1)%均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增加;悦宁定、L-精氨酸不能通过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单核细胞而降低其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2.
观察活血化瘀注射液(HHI-I)对细胞因子诱发的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含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培养基共同孵育后,可显著增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粘附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培养其中加入HHI-I或HHI-I含量血清后,则粘附率明显降低(P<0.01),提示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的过度粘附,是活血化瘀重要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体外内皮细胞瑕单核细胞联合培养模型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单核细胞粘附内皮细胞并穿过内皮之间的间隙进入内皮下。研究在发病早期 ,能够稳定内皮结构和功能 ,抑制其发生始动因素———单核细胞粘附内皮细胞从而抑制斑块形成的因素。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低分子肝素 (LMWH)作用于体外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联合培养模型 ,并以溶血性磷脂酰胆碱 (LPC)作为粘附激动剂 ,利用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粘附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LMWH与单位面积粘附细胞的数量呈负相关 ,随着浓度的升高 ,单核细胞粘附率呈下降趋势 ,其中当LMWH浓度变化在 2 0~ 40IU/mL时的变化趋势最明显 (P <0 .0 1) ;加有LPC的LMWH条件培养液中 ,LMWH抑制粘附的作用也是在 2 0~ 40IU/mL时变化趋势最明显。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稳定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处于舒张状态的作用 ,可进一步推断LMWH可以保护内皮细胞免受粘附的单核细胞的损伤作用 ;LMWH并能抑制粘附激动剂———LPC促进的单核细胞粘附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肾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8例2-DM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vWF活性.结果糖尿病组(DM)血浆vW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NC)(P〈0.001),单纯糖尿病组(SD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型糖尿病肾病组(MD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型糖尿病肾病组(SDN)中的vWF活性明显高于MDN组(P〈0.001),亦明显高于单纯性糖尿病组的糖尿病组(P〈0.001).结论vWF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情况,vWF水平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判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配体测定法,检测了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ACTH受体表达。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H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其外周血中ACT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H受体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加,外周血中ACTH含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ACTH受体与ACTH含量在疾病中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在糖尿病中ACTH受体表达的上升,可能更具有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对兔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建立兔30%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EC作用测定PMN-EC的粘附率,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值。结果:烧伤后即刻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组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粘附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TNF-α开始升高,8h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TNF-α的值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严重烧伤后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CE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和血清中HBV-DNA对早期诊断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PCR方法测定40例HBsAg阳性的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血清及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脐血清,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可能是HBV母婴传播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检测脐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对早期诊断BV宫内感染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镀铜镉法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外周血及单个核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PS)和植物血浆素(PHA)诱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3^-/NO2^-)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NO3^-/NO2^-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单相核细胞诱生的NO3^-和NO2^-水平与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血清NO3^-/NO2^-水平与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负相关(P<0.01)。结论: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可能与其来源有关,单个核细胞源性的NO以损伤为主;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分泌NO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对异体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活化作用以及产生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型趋化因子(I-TAC)的效果。方法  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酶消化法分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建立单核细胞与VEC共培养系统。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VEC表面粘附分子CD54、CD62E表达的情况,用RT-PCR检测VEC内I-TAC和IP 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 检测结果表明,VEC与同种异体单核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内IP-10和I-TA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在48、72h的表达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FACS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培养的VEC少量表达CD54分子,不表达CD62E分子。与同种异体单核细胞共培养24h后,VEC表面CD62E和CD54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在同种异体单核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反应中,单核细胞能活化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表达IP-10、I-TAC等趋化因子和CD54、CD62E等粘附分子,参与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