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isfatin作为作为一种新的脂肪因子有模拟胰岛素作用的特性,它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高表达[1]。Visfatin水平与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尚存在争议,而人群中的visfatin与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关系尚未系统的检测。因此我们提出假说,在社区研究中血visfatin与肥胖、糖尿病及内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叶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83-2484
脂肪组织不仅能调节能量储存与营养平衡,而且还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抵抗素、脂联索、网膜素等,这些脂肪因子具有广泛的内分泌及心血管活性作用.肥胖时随着脂肪的堆积以及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脂肪因子分泌失调,可引起多种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活性,降低血糖、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有研究表明,vifatin可能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肥胖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简述visfatin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是生物合成NAD的关键限速酶,又被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PBEF)和内脏脂肪素(visfatin).最近研究发现,Nampt/Visfatin/PBEF在NAD生物合成、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急性肺损伤、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主要对Nampt/Visfatin/PBEF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雪梅  朱铁虹 《河北医药》2008,30(3):368-369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研究表明,它可能是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分子.现在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它还分泌多种因子,包括痩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网膜素(omentin)、 visfatin等.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对高脂喂养SD大鼠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Visfatin由Fukuhlara等[1]2005 年发现,主要由内脏脂肪分泌.具有促进脂肪形成、降低血糖等类胰岛素作用,与肥胖、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联系.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因子的产生[2].本研究通过高脂喂养建立肥胖SD大鼠实验模型,用吡格列酮干预来观察其对visfatin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内脏脂肪素是于2005年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是各种病因造成的慢性肝病终末期临床表现,本质为代谢性疾病,内脏脂肪素与肝病的关系密切,目前研究多为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关于肝硬化时内脏脂肪素水平的研究国内尚无报道,本研究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  相似文献   

7.
张蕾  杨秀红  陈树春 《河北医药》2011,33(2):184-185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作为研究对象,高脂饮食4周,诱导IR模型成功后,给予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继续喂养8周。ELISA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和VCAM-1,RT-PCR方法测定内脏脂肪visfatinmRNA表达。结果 (1)高脂喂养12周大鼠血清visfatin、VCAM-1升高(P〈0.01,P〈0.05)。(2)罗格列酮组血清VCAM-1下降(P〈0.01);visfatin无明显变化(P〉0.05)。(3)高脂喂养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mRNA表达增强(P〈0.05),罗格列酮组与高脂对照组比较,visfatin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与VCAM-1、TG、TC、内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0、0.499、0.367、0.44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isfatin是VCAM-1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VCAm-1水平,可显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观察不同visfa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体质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visfat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男性、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isfatin表达量与性别、年龄、UA无相关性,与FPG、HbA1c、WHR、BMI、HOMA-IR、TC、TG、LDL-C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有关,与人内脏脂肪的数量有很强的相关性,与糖脂代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106例研究对象根据ADA标准分为三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DM,n=50)、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GIGT,n=24)以及糖耐量正常组(NGT,n= 32)。收集各组临床、围产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isfatin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不同组别visfatin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相关性。结果:GDM组血清visfatin水平(84.04±22.15 ng/ml)高于GIGT组(65.71±13.38 ng/ml)及NGT组(56.11±10.39 ng/ml)(F=26.562,P=0.001)。三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也存在差异,GDM、GIGT及NGT组分别是27.91±10.31mIu/L、26.94±6.69mIu/L以及22.32±3.37mIu/L,差异有显著性(F=4.984,P=0.009)。血清visfatin水平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636, 0.738, 均P= 0.001);visfatin水平与孕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具有相关性。结论 妊娠妇女内脏脂肪素高水平表达增加了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程度,通过影响糖脂代谢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通心络治疗组(A组)及常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3颗,每日3次,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因子(visfatin)和IL-6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6个月后的visfatin和IL-6浓度下降明显[(10.20±0.70)ng/L vs.(9.60±0.77)ng/L和(9.45±0.69)pg/L vs.(9.03±0.81)pg/L](P<0.05)。A组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在用药后有降低和减小的趋势,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抑制冠心病患者血清visfatin和IL-6的表达,但对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钢 《华夏医药》2009,(4):299-300
目的 对比已确诊为代谢综合徵(MS)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NC)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探讨MS与visfatin之间的关系。方法MS组(68例)和NC组(60例)的血清visfatin水平,MS采用IDF2005标准。结果MS组血清visfatin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visfatin与代谢综合徵密切相关,并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江苏医药》2012,38(8)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通心络治疗组(A组)及常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3颗,每日3次,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因子(visfatin)和IL-6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治疗6个月后的visfatin和IL-6浓度下降明显[(10.20±0.70)ng/L vs.(9.60±0.77) ng/L和(9.45±0.69)pg/L vs.(9.03±0.81) pg/L](P<0.05).A组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在用药后有降低和减小的趋势,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抑制冠心病患者血清visfatin和IL-6的表达,但对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宋涛 《淮海医药》2024,(1):22-25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20例血压正常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将研究组分为低BPV(35例,24 h SBPV<15%)、中BPV(47例,24 h SBPV为15%~20%)、高BPV(38例,24 h SBPV>20%)3个亚组。比较2组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血压参数,分析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与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BPV患者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β2-MG[(5.46±1.13)mg/mL]、visfatin[(9.75±2.08)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1.37±0.42)mg/mL、(2.86±0.6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郭皓宇  曾亚  王赛 《中国药业》2012,21(12):38-40
目的 观察血清脂肪因子内脏脂肪素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前后的变化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疗程12周;对照组用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tc)、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并计算血清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药物干预前后BMI,WHR,HOMA-IR、血清内脏脂肪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WHR,SBP,DBP,HOMA-IR、血清内脏脂肪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WHR,HOMA - IR的差异与血清内脏脂肪素的差异呈正相关(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内脏脂肪素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正>人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一个新发现的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脂肪因子,在内脏的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是由Hida等[1]首先在OLETF大鼠(一种以腹部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为特点的大鼠模型)的内脏白色脂肪组织分离鉴定出来。Spiroglou等[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不但在主动脉周围、冠状动脉周围和心尖部心外膜脂肪组织中发现Vapsin的表达,而且在人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36例,辛伐他汀治疗组38例。分别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生化及visfatin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较无斑块组高,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3组患者TG、T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升高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众多脂肪细胞因子的不断发现,如瘦素、抵抗素、脂肪源性TNF-α、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IL-6、内脏脂肪素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等,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贮能器官,而且它还具有丰富的分泌功能,从而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AP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内脏脂肪过度增加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子,心前脂肪层是聚集在心膜外内脏型脂肪,可以直接反映内脏脂肪总体情况[1]。估测内脏脂肪量最可信、最准确的方法[2]一直被认为是CT、磁共振成像(MRI),但是CT、MRI价格昂贵,临床研究中成本较大,在CT检查中又需要照射大量X射线,对健康体检人员无益,MRI检查时间较慢,难以推广。超声可以替代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男性腹部内脏所含脂肪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研究小组成员罗斯博士说,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体重并不是影响死亡率的最重要指标,因此他们试图找出肥胖与死亡率最为相关的因素。研究人员利用CT图像获得了291名男性的腹部切片数据,并测量出其内脏、皮下和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发现,仅靠内脏脂肪含量就可以预测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PCOS患者53例,正常对照(C)组27例.检测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同醇(TC)、血浆内脏脂肪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A1)组和非胰岛抵抗(A2)组与C组比较,再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1)组和非肥胖(B2)组与C组比较.结果 A1、A2、B1和B2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COS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FIns、IR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在PCOS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