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树宝  周莹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5):587-587,590
分析骨瘤CT表现,结果:多发生于脊柱,肋骨,盆骨,胸骨。原发癌以肺癌占31.9%。  相似文献   

2.
长管骨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苌管骨骨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阅读经临床或病理证裨 30例长管骨骨转移瘤病人的X线平片和CT扫描片,并记录各种征象。结果 CT表现为溶骨型转移20例,成骨型转移6例和混合型4例。溶骨型主要表现为囊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的不完整骨壳,软组织肿块局限,结论CT扫描在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的组织方面优于丝平片,对多数长管骨转移瘤病人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质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鉴别诊断和可能的转移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皮质骨转移瘤X线表现。结果:6例有皮质骨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皮质的病灶向外穿刺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2例皮质的病灶向内侵及髓腔;2例呈碟形皮质破坏。仅1例只有骨膜反应而无皮质骨破坏。7例均有骨膜反应,其中1例为大量的放射状骨针伴有Codman’s三角。结论:皮质骨转移瘤典型X线表现为皮质骨溶骨性破坏,尤其是碟形皮质破坏,大多有骨膜反应。转移途径为血行。  相似文献   

4.
5.
报告肾上腺转移瘤15例,20个病灶的CT检查结果;〈5cm占75%;密度不均占70%,CT值〉27Hu;轮廓不规则,但边缘清楚;可有明显强化。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绝大多数可作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正确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骨转移瘤CT表现,结果:多发生于脊柱、肋骨、盆骨、胸骨。原发癌以肺癌占319%。溶骨性骨破坏占91.7%.表现为松质骨内软组织密度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蜂窝囊状骨破坏,少部分为成骨性或混合性骨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CT特点。方法 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CT表现,其中21例同时作X线平片检查。结果 本组35例共83个椎体受累。CT表现椎体破坏为溶骨型17例(47.1%),成骨型13例(38.2%),混合型5例(14.7%)。32个椎的椎弓根破坏(38.6%),均同时合并有邻近椎体后部的破坏。结论 鼻咽癌脊柱骨转移的最多见类型为溶骨型,但成骨型亦较常见。腰椎为好发部位。椎体受累最多的部位为椎体后部,并可直接侵犯邻近椎弓根。CT扫描在发现、评估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8.
薛元领  杨本涛  王振常 《广西医学》2002,24(12):1936-1937
目的:探讨颅盖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工病理证实的23例颅盖骨转移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均作有CT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CT表现主要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8例(78.3%),也可见成骨性2例(8.7%)或混合性3例(13%)骨质改变。X线平片阳性14例(60.9%)。转移部位以顶骨(40.7%)和枕骨(27.1%)常见,颞骨(11.9%)较少。结论:CT扫描显示病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特征性,能对多数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脏转移性肿瘤为常见的继发肿瘤,由于发病者各异,CT表现也不同.本文根据我院多年来的病例资料将其CT表现总结如下,以提高对肝脏转移瘤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邵龙  毕美娥 《中外医疗》2012,31(9):169-169
目的比较CT和X线诊断骨转移瘤的结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X线检查。结果 120例患者经CT检查后,阳性率为68.4%,120例患者经X线检查后阳性率为45%,转移瘤对溶骨性的破坏力最大,还可能伴有反应性的骨质增生。结论 CT检查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X线检查高,是骨转移瘤更为有效的全身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86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的诊断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186例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的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60.22%,肺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以多发性病灶较为常见,以胸部骨最多见(43.11%),其次为脊柱(26.48%)和骨盆(19.16%)。结论: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见肝转移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了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癌的CT及临床资料。其原发灶包括:胃癌11例、结肠癌19例、直肠癌7例、胰腺癌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平扫:34例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5例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1例为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29例(72.5%)表现为门静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6例(15%)病灶呈动脉期环状或均匀强化;5例(12.5%)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常见肝转移癌以消化道来源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门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是肝转移癌的特征性CT表现,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12~26岁,平均19.2岁。本组共33个囊腔,CT扫描上下颌骨见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区,部分密度不均匀;囊壁厚薄程度不同,多数边缘光滑;在33个囊腔中有27个大于2cm,大于3cm的11个囊腔均见含牙;上颌骨病变累及齿槽骨,形成不规则的骨质缺损,部分骨质边缘硬化;2例囊肿突入上颌窦和鼻腔,导致窦腔扩大;5例下颌骨病变均见不同程度的骨质膨胀,其中2例齿槽骨亦见类似改变,下颌骨病变且有沿颌骨长轴发展趋势。结论掌握多发性角化囊肿的CT特征,对其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CT征象,提高对CT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46例CT平扫和(或)双期增强扫描可见显示,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 结果 (1)46例共55个癌灶:其中38例单发癌灶,7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双发.(2)38个癌灶边缘模糊,9个侵犯甲状腺被膜,2个侵犯前方肌肉.(3)16个癌灶内见钙化灶,13个有微钙化.(4)9个癌灶CT平扫未见显示.(5)增强扫描后38个癌灶明显强化,37个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8个中央见结节样强化,周围密度略低.32个病灶增强后显示病灶小于平扫.(6)2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平扫病灶边缘模糊,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多伴有微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但低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可能出现中央明显强化结节,增强后病灶范围多小于平扫低密度范围,且可能多发小癌灶并存,常常伴发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患者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骨转移(82.86%)明显多于单发骨转移(17.14%);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多数病人有骨痛症状。结论核素骨显像对甲状腺癌骨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MRI、PET-CT及X射线平片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消失肺综合征的CT诊断价值(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失肺综合征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13例消失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CT图像(包括手术前后HRCT)综合分析。并对全部患者家庭成员进行胸透或胸片或HRCT普查。结果 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中3例为家族性发病,10例为散发性。4例有或曾有自发性气胸史。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行肺大泡摘除术,1例行肺减容术。该组病例按3型分法属单发型2例,多发型6例,弥漫或毁损型5例。结论 CT(包括HRCT)扫描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病人均做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其中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4例经手术证实。结果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结构消失;在门静脉走行区出现血管样结构或迂曲、扩张窦隙样血管结构,在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在动脉期可见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表现为带状高密度影,而在静脉期迅速消失。结论CT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方法,可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对CT表现不典型病例,结合DSA或超声检查(U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腔肿块的CT诊断——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CT对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4年5月收治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肿块患者的术前CT表现.结果 105例中,年龄23~7 8岁.肿块来源于女性生殖系统87例(82.86%),来源于消化系统6例(5.71%),膀胱癌1例(0.95%),来源于其它的11例(10.48%),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分别为8 4.8%、83.3%、100%和91%.肿块最大直径为21.5 cm,平均3.4 cm.术后病理诊断为宫外孕8例,卵巢囊肿10例,卵巢癌1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4例,卵巢畸胎瘤12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颈癌8例,子宫平滑肌瘤1 6例,直肠癌5例,直肠腺瘤1例,膀胱癌1例,炎性肉芽肿7例,盆腔脓肿3例,转移瘤1例.CT表现主要为实性肿块45例,囊实性肿块26例,囊性肿块19例,含脂肪密度肿块12例,肿块中有钙化7例.结论 CT对大多数女性盆腔肿块具有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少数肿块缺乏CT表现特征,CT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9.
研究原发性骨淋巴瘤及继发性淋巴瘤骨浸润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淋巴瘤23例,其中原发性骨淋巴瘤5例,全身淋巴瘤伴发骨浸润18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例CT、MRI表现。结果 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为单发,分别位于股骨、髂骨、肱骨、胸骨和上颌骨,均为浸润性骨质破坏,可伴有少许硬化;18例继发性骨淋巴瘤单骨发生10例,8例为多发骨浸润,其中溶骨型5例,浸润型6例,硬化型2例,混合型5例,病变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可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淋巴瘤浸润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MRI在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转移瘤(SPM)的CT表现,以提高对SPM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SPM的CT表现.结果 :①病灶分布:23例SPM中位于左肺13例,右肺10例;双肺上叶(不含左上叶舌段)3例,右中叶及左上叶舌段5例,双肺下叶12例;位于肺野外1/3者16例,中1/3者6例,内1/3者1例.②大小:<3 cm者18例,>3 cm者5例.③形态、边缘:1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表面光滑,界面清楚,7例呈不规则形并分别或同时见分叶征、毛刺征(2例)、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晕环征(各1例).④密度: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17例,内见钙化灶3例,空洞1例,低密度坏死区2例.⑤本组病例均未见SPM侵犯邻近支气管.结论 SPM的CT表现具有一些特点,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CT表现紧密结合临床和病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