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植入人发角蛋白大鼠损伤脊髓基因性差异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4-11在汕头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分别从植入人发角蛋白损伤组与单一损伤对照组4^thw组织中提取mRNA,反转录成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接头连接、两次消减杂交和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扩增,而后将消减cDNA产物进行T/A克隆和测序分析。 结果:所获植入人发角蛋白脊髓损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产物散布在280~800bp范围。经蓝白筛选和酶切鉴定,共得到232个阳性克隆。对其中20个做测序分析获得了氨基酸转运蛋白系统A2(Ata2)、细胞色素氧化酶Ⅲ(coxⅢ)、抗过氧化物蛋白5(Prd5)、Tap1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t3)等5个表达蛋白。 结论:prd5、Ata2和COXⅢ分别通过参与脊髓损伤后抗氧化损伤过程。起到抑制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减轻Ca离子紊乱的程度。降低了继发性损害对脊髓组织的二次损伤程度;而Tap1蛋白和Cst3则参与人发角蛋白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发角蛋白植入大鼠损伤脊髓部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脊髓外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是影响脊髓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发角蛋白(humanhairkeratin,HHK)植入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部位,以期达到减轻继发性损害,诱导和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的再生。方法:采用改制Ⅱ型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NYU)装置,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损伤脊髓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的损伤脊髓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第1周为急性炎症时期,HHK周围结构紊乱,集聚大量的炎症细胞,灰质出现坏死;第4周时,炎症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吞噬髓鞘,胶质细胞增生;第12周时,多核巨噬细胞出现在HHK周围,HHK开始崩解,崩解物被多核巨细胞所吞噬;第26周时,神经轴突沿HHK间隙排列生长,灰质中神经元数量增加,HHK周边细胞有序生长。结论:植入的人发角蛋白具有诱导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阻止脊髓空洞的形成,从而减轻了脊髓损伤组织的继发性伤害的程度,改善了神经元再生的外环境,并可以桥接诱导神经轴突定向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发角蛋白植入大鼠损伤脊髓部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锡金  朴英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62-563,T001
目的:脊髓外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是影响脊髓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发角蛋白(human hair keratin,HHK)植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部位,以期达到减轻继发性损害,诱导和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的再生。方法:采用改制Ⅱ型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NYU)装置,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损伤脊髓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的损伤脊髓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第1周为急性炎症时期,HHK周围结构紊乱,集聚大量的炎症细胞,灰质出现坏死;第4周时,炎症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吞噬髓鞘,胶质细胞增生;第12周时,多核巨噬细胞出现在HHK周围,HHK开始崩解,崩解物被多核巨细胞所吞噬;第26周时,神经轴突沿HHK间隙排列生长,灰质中神经元数量增加,HHK周边细胞有序生长。结论:植入的人发角蛋白具有诱导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阻止脊髓空洞的形成,从而减轻了脊髓损伤组织的继发性伤害的程度,改善了神经元再生的外环境,并可以桥接诱导神经轴突定向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可行性。方法体外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移植前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BMSCs移植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每组10只,采用立体定位移植方法分别于各组脊髓损伤部位植入细胞培养基、BMSCs悬液、人发角蛋白+BMSCs细胞悬液。移植后第1、2、4、8周应用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BBB)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移植后第8周处死大鼠,取T9~T11节段脊髓组织制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大体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单纯BMSCs移植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各时段大鼠BBB评分均优于对照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5.64,q=11.86~20.79,P〈0.05)。HE染色观察见3组脊髓均严重受损,灰白质界限模糊,均有空洞和坏死瘢痕组织,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空洞较其余两组少。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移植部位以及头尾端距离移植中心约1 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论 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后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有效促进陈旧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后肢功能的恢复,其效果较单纯干细胞移植显著。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全面了解组织损伤后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研究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只,体质量300~400g,雌雄不拘,随机数字法分为无损伤组及损伤2、48h组,每组3只。以打击法制成大鼠脊髓闭合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正常及伤后2,48h脊髓组织基因表达谱,寻找伤后发生显著差异性表达的基因。结果有45条基因在脊髓损伤后2h发生了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22条表达升高,23条表达下降;183条基因在伤后48h发生显著变化,包括61条表达升高,122条表达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多条基因发生了表达变化,提示继发性脊髓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表明羊膜上皮细胞能够表达神经系统细胞的几乎全部特异性抗原,且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及递质,如果羊膜上皮细胞用于代替神经细胞,其神经营养作用必将为治疗脊髓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带来广阔前景。目的:观察大鼠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后的存活、迁移及分泌情况。设计:观察实验。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材料:选用1只孕12~14d及1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300~350g,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免疫组织化学染涂色试剂:小鼠抗大鼠溴核苷脱氧嘧啶单克隆抗体购自Sigma公司;兔抗大鼠神经营养素-3多克隆抗体和兔抗大鼠BDNF多克隆抗体(博士德公司);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购自迈新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完成。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大鼠麻醉后,分离皮下组织肌肉,用咬骨钳咬除棘突及椎板,暴露脊髓,用止血钳以一扣力度钳夹脊髓全截面3min,青霉素涂撒创口,缝合肌肉皮肤。术中根据需要吸入乙醚麻醉,1周后移植。②羊膜上皮细胞的获取和培养:取孕12~14d的Wistar大鼠胎盘剪成1mm×1mm×1mm的组织块,经消化培养后,机械吹打使其成为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③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切开原创口,暴露损伤脊髓,将5μL羊膜上皮细胞悬液以1×1012/L的浓度用微量注射器在距损伤处上缘3mm处注入,注入时间为3min,停针5min后缓慢拔出,缝合肌肉、皮肤。④取材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分别于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1,3周后取材,即室温下40g/L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在PBS缓冲液中浸泡20min,4℃下一抗孵育过夜,二抗生物素化抗小鼠或兔IgG37℃孵育20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三抗于37℃孵育20min,0.2g/L二甲基联苯氨显色或AEC显色。主要观察指标: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1,3周后的存活、迁移及分泌情况。结果:羊膜上皮细胞移植1周后,羊膜上皮细胞仍多聚于软脊膜下,可见阳性细胞核;羊膜上皮细胞移植3周后,羊膜上皮细胞迁移更加广泛,中央管及周围灰质中有大量阳性细胞;同时可观察到在损伤脊髓中移植的羊膜上皮细胞能够表达神经营养素3,表现为显红色的阳性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论:羊膜上皮细胞在大鼠损伤脊髓内能够至少存活3周并有广泛迁移,此外还能够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素3。  相似文献   

7.
鲁凯伍  陈哲宇  侯铁胜  金大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68-2770,F013
背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GDNF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仍不清楚。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雄性成年SD大鼠64只,体质量250~300g。干预:采用Nystrδm法制备大鼠胸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压迫质量为50g,时间为5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重度损伤。脊髓损伤后24h,对照组注射6μL阳离子脂质体DC-Chol和2μg pCDNA3的混合物,实验组将6μL DC-Chol和2μg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主要观察指标:应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体内转基因后在局部的表达,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结果:GDNF基因体内转染1周后发现在基因注射局部有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4周后在脊髓损伤周围仍检测到GDNF蛋白表达。脊髓损伤后4周,实验组脊髓损伤区皮质脊髓束HRP标记明显多于对照组,仅在实验组可见部分神经纤维穿过损伤区至远端5~9mm。损伤区NF阳性轴突数(524.33&;#177;80.55/低倍视野)较对照组(309.84&;#177;56.65/低倍视野)明显增多(P&;lt;O.01),GFAP阳性细胞数(186.68&;#177;16.25)明显少于对照组(239.78&;#177;21.44)(P&;lt;O.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能促进近端皮质脊髓束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提示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可用来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CINC—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CINC—1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1h表达迅速增强,伤后6h达峰值(1.027&;#177;0.124)与假手术组(0.175&;#177;0.09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359,P&;lt;0.01),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h。结论:脊髓损伤后CINC—1 mRNA表达迅速增强,提示CINC-1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磁刺激对损伤脊髓组织中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Allen氏WD法制造大鼠T8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 6只 )、脊髓损伤治疗组 ( 16只 )和对照组 ( 16只 )。治疗组于术后 15min、1h、2h和 4h分别予以磁刺激 ( 0 .5Hz ,70 %最大输出强度 ) ,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15min、1h、2h和 4h各取 4只动物处死 ,取损伤段脊髓组织 ,作石蜡切片 ,用地高辛标记的c -fos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测定c -fosmRNA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fos蛋白OD值在正常组为 3.78± 0 .72 ,在对照组明显增多 (最高达 16 .49± 1.3) ,而治疗组在各时段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 -fos基因表达在正常脊髓组织中呈弱阳性 ,在对照组中表达明显增加 ,治疗组c -fos基因表达的数目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应用磁刺激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 -fos基因的表达 ,这可能是磁刺激保护神经元并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基因芯片可以大规模地平行检测分析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克服了传统的一次实验仅能对单个或数个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的局限.目的:应用含有1 17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损伤4 h,24 h,3 d,7 d,10 d组7组.损伤组切除T7、T8的椎板,并用钢棒从高处自由落下致脊髓损伤.手术对照组仅进行T7、T8椎板切除.正常组和各损伤组于伤后各时间段,手术对照组于术后3 d取T6~T10段脊髓,提取总RNA,运用AtlasImageTM 2.01软件(Clontech)对放射自显影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各个处理组与正常组相比,灰度值差异超过3倍的基因定为有表达差异.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共有显著表达差异基因81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6条,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5条,并在国内外首次观察到神经激肽B、神经肽Y、垂体后叶加压素V2受体等数个基因在脊髓损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实验动物模型能大规模、高通量地观察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的基因表达谱,筛选疾病相关基因,对进一步阐明疾病在基因水平上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脊髓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探讨Nogo-A蛋白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选用10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36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咬除T_9-T_(11)棘突及椎板,避免损伤脊髓;C组按照改良Allen法造模。分别于干预后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每组9只,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蛋白的表达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检测Nogo-A 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ogo-A蛋白和mRNA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组在损伤后24h Nogo-A蛋白和mRNA表达较低,3d后下降至最低,7d后迅速上升达到高峰,至14d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损伤后7d、14d,Nogo-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蛋白在早期一过性下降后可持续保持高水平表达,可能是造成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大鼠损伤后再生时运动皮层神经元基因表达变化以探讨相关的再生机制。方法:新生大鼠脊髓双侧半横断后即刻单侧胚胎脊髓移植,术后3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大鼠双侧运动皮层神经元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差减cDNA文库,通过蓝白斑实验和cDNA斑点杂交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真阳性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发现25个全新的EST片段,在GenBank中登陆并获得注册。结论: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轴突中断后的再生过程中有基因表达变化,变化的基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特点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和脊髓损伤后7个时间点处死组(4、8 h和1、3、7、14、21 d).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p53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另取大鼠32只进行同样分组,用Western blot analsis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极少量表达iNOS;损伤后8 h上述细胞iNOS表达增加,7 d达高峰,14 d仍较明显,21 d降低.p53表达及TUNEL标记阳性细胞的时间分布特点与iNOS相似,7d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损伤部及相邻区.iNOS的Western blot灰度扫描数值时间变化曲线与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率时间变化曲线一致.iNOS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p53表达存在正相关(r=0.854,P<0.01;r=0.951,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与p53表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大量出现.iNOS表达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CINC-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CINC-1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1h表达迅速增强,伤后6h达峰值(1.027±0.124)与假手术组(0.175±0.09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359,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h。结论:脊髓损伤后CINC-1mRNA表达迅速增强,提示CINC-1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一种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中,BBB评分系统和斜板试验均与脊髓损伤程度高度相关。目的:建立改进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对比观察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在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功能评价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4/2008-07在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脐血来自健康足月产妇。实验动物为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0)、磷酸盐注射组(n=20)、脐血干细胞移植组(n=20)。方法:分离和体外培养人脐血干细胞。在显微镜下纵行剖开SD大鼠硬脊膜囊后,于硬脊膜内、蛛网膜外将超薄刀片刀尖直抵椎体骨质,将蛛网膜、脊髓、两侧壁和腹侧的硬脊膜作为一个整体完全划断,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仅打开椎板,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于脊髓两断端分别显微注射人脐血干细胞悬液6×109~7×109L-1,磷酸盐注射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内每2周分别应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进行1次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假手术对照组后肢运动功能于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从术后第2周开始,磷酸盐注射组和脐血干细胞移植组逐渐恢复部分后肢运动功能,两组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测结果均表现出一致的增长趋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从术后4周开始,BBB评分<13分的磷酸盐注射组和BBB评分≥13分的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在斜板试验中差异非常显著(P<0.01)。到术后第12周时,磷酸盐注射组和脐血干细胞移植组斜板试验角度和恢复程度分别为34.25°和52.94%、53.85°和83.23%,并且脐血干细胞移植组高于磷酸盐注射组(P<0.01),而同期磷酸盐注射组和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对应的BBB评分和恢复程度仅分别为8.15和38.81%、13.90和66.19%,可见两组斜板试验角度恢复程度亦明显高于其自身对应的BBB评分结果。结论:与BBB评分系统相比,斜板试验能更敏感地反映大鼠爪的功能恢复,但不能特异性地反映爪的精细运动。而作为主观评分体系的BBB评分系统,虽然特异性很高,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低。因此,联合应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能更好地反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嗅鞘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大鼠NG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对于脊髓损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对策,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NG2是主要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分子,对轴突有抑制作用.目的: 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NG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嗅鞘细胞移植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作用途径.方法: 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及DF12组各28只.空白组仅切开T10全椎板及T9,T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其他处理;其他3组应用脊髓横切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嗅鞘细胞移植组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每侧断端植入20 000 cells;DF12组于相同部位注射DF12培养液.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3,7,14,28,42和56 d时,取材按照SP试剂盒的操作步骤检测NG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 空白组NG2呈低表达,在模型组、DF12组脊髓损伤24 h后损伤部位的NG2的表达开始升高,7 d时达到顶点,4周时NG2表达明显降低,6,8周时仅在局部有所表达.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1 d时NG2表达开始增加,主要在损伤部位,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DF12组相比NG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高于空白组NG2各时间点的表达.提示嗅鞘细胞移植后NG2的表达水平降低,嗅鞘细胞具有抑制NG2表达的作用,可消除或减轻细胞外基质中对轴突有抑制作用的化学屏障,这可能是其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轴突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改良的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并探讨再生基因(Reg)-2蛋白在SCI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36只SD大鼠。参考Allen法,使用自制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中度损伤。以行为联合评分法(CBS)评定模型的可靠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正常对照组、伤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Reg-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SCI后大鼠一般情况符合临床损伤特点,且稳定性强;各损伤组大鼠神经功能联合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神经元内有微量的Reg-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7.3±2.6,Reg-2相对表达量为0.038±0.007)。SCI后1天,大鼠脊髓内Reg-2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至伤后第7天仍呈高水平表达(阳性细胞数为90.0±3.6,相对表达量为0.694±0.018),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天内,Reg-2免疫阳性细胞以后角神经元为主,而伤后7天以前角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结论:本实验装置制作的大鼠SCI模型稳定、可靠;SCI后Reg-2蛋白表达开始升高,对受损神经起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