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2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Bre)小剂量用药组和灯盏花素大剂量用药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30和60min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灯盏花素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用药组的SOD、MDA、GSH—PX和AL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对肝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兔16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用药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再灌注60min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用药组的SOD和MD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O和NOS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用药(5 mg)组,每组8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指标;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ST、LDH、MDA、X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Bre组AST、LDH、MDA、XO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Bre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重,Bre组病理损害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预处理对兔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O和不同亚型NOS的变化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的损伤及灯盏花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线粒体中 SOD、 GSH- PX活力及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用药组线粒体中 SOD、 GSH- PX活力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MDA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在肾缺血再灌注中对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做肝门阻断及再灌注;I/R组、L-Arg组分别于缺血前20 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L-Arg 300 mg/kg,然后进行45 min的部分肝门阻断及60 min的再灌注。取下腔静脉血2 ml,并迅速切取缺血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指标;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ALT、AST、LDH、MDA、XODi、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L-Arg组ALT、AST、LDH、MDA、XO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L-Arg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重,L-Arg组病理损害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L-Arg预处理对大鼠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O和不同亚型NOS的变化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MT)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T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病理损伤改变。MT组再灌注2 h、4 h血清ALT、LDH、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MT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基产生过多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期的主要原因,给予MT预处理可通过调节iNOS和SOD来降低MDA、NO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对肾缺血再灌注过氧化物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肾缺血再灌注对过氧化物酶体的损伤及灯盏花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中SOD、GSH-PX、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用药组过氧化物酶体中SOD、GSH-PX、CAT活力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在肾缺血再灌注中对过氧化物酶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珂 《中原医刊》2007,34(3):5-6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30min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脏再灌注90min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测血ALT、AST,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再灌注90min时缺血再灌注(1/R)+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的肝组织MDA生成,SOD消耗,血清ALT、AsT升高值均少于L/R组(P〈0.01),且L/R+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的肝细胞显微结构损害的改变较L/R组轻。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抗氧化,对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Breviscapin)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灯盏花素。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子宫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子宫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增加,子宫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灯盏花素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但SOD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灯盏花素组炎症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OD活性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10 mg/(kg· d)]、灯盏花素高剂量组[20mg/(kg·d)],每组10只.连续7d经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或生理盐水后,建立肝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肾组织损伤明显,低、高剂量灯盏花素组肾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SOD降低(P<0.01),MDA、MPO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灯盏花素组SOD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降低(P<0.05),MPO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白细胞聚集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肺组织MDA、SOD、NO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n=16)放血前15min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66μg/kg/min,分为两个亚组:休克1h组(RO1组,n=8),休克2h组(RT1组,n=8);高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n=16)放血前15min持续泵入瑞芬太尼1.32μg/(kg·min):分为两个亚组,休克1h组(RO2组,n=8),休克两小时组(RT2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8)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按照W igger's改良法制作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家兔右肺上叶测量湿干重比(W/D),并检测家兔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R1组和R2组的肺干湿重比降低;R1组和R2组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NO活性升高(P〈0.05)。与RO2组比较,RO1组、RT1组、RT2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使失血性休克家兔肺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和NO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再灌注60min后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能够减轻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肪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丙二醛 ( MDA)、谷丙转氨酶 ( ALT)、内皮素( ET- 1)及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的变化。方法 :首先通过给予实验动物改良的缺乏胆碱和蛋氨酸( CMDD)饲料制备脂肪肝模型 ,观察脂肪肝组和正常肝组门脉压的关系 ,以及在缺血前、缺血 15或30 min再灌注 60 min时 ,肝组织中 MDA、血清 ET- 1、TNFα、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脂肪肝组门静脉压高于正常肝组 ,缺血前后脂肪肝组肝组织中 MDA含量以及血清 ET- 1、TNFα、AL T水平高于正常肝组 ,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肝脂肪变性引起肝窦狭窄和不规则 ,门脉压增高。含大量脂肪的肝细胞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性增高 ,通过产生过多的 MDA、ET- 1、TNFα,导致肝细胞破坏 ,血清AL T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缺血预处理组(pre组,n=8)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组(butor组,n=8)。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结束后,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冠脉流出液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re组及butor组冠脉流出液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而pre组与butor组比较,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沣榻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所致肝损伤时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生脉低剂量组和生脉高剂量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测定血清中ALT、AST、MDA、SOD和GSH-Px。同时测定肺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生脉低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显示肝出血明显减轻。ALT、AST、MDA、SOD和GSH-Px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和iNOS也降低(P〈0.01)。结论:NO及iNOS在百草枯所致大鼠肝损伤中起一定作用,生脉注射液能降低NO及iNOS水平,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PNS(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组和联苯双酯(BP,150 mg/kg)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每天1次,连续10 d。第10天经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CCl4,10 ml/kg)诱发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蛋白(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200 mg/kg,400 mg/kg)不仅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降低ALT、AST、MDA和Hyp含量,升高SOD、GSH的水平,还可抑制肝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论:PNS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TP(100.0、50.0、25.0、12.5mg/kg)组,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肠I/R损伤模型。于缺血前20min舌下iv药物,假手术组仅分离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再灌120min后,各组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力、MDA和NO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肠I/R损伤后,血清及肝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MDA、NO水平升高,镜检发现肝有明显组织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TP呈剂量依赖性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及NO水平,减轻肝组织形态学损伤。结论TP对肠I/R所致肝损伤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自由基清除作用、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抑制大量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