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分为心脑舒通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组(治疗组)和胞磷胆碱钠对照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对改善病人神经功能,调节脂质代谢,减低高血黏度等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醒脑静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病人的脑电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与预后。方法 6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病人与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60例病人进行脑电图、神经功能缺损与疗效的比较。结果 脑梗死后迟发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率达95.0%,无癫痫发作脑梗死病人异常率为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组总有效率为65.0%,无癫痫组总有效率为95.0%(P〈0.01)。结论脑梗死后病人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极高,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病人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子常规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1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8.89%,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显效率20.75%,总有效率66.04%,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MB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病人的早期康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长春西汀及血栓通,对照组仅采用血栓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比单独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能与降低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用纳洛酮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平衡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分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 血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失去溶栓机会或者有溶栓禁忌证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通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倍通丹红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共15d。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并检测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Fib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通丹红注射液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分别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最佳方法。方法大面积脑梗死病人60例。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罗氏芬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9d加用针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0d(每日1次),以神经功能缺指评分法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手术病死率为20%;术后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3%(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采用手术和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田琥珀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属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田琥珀丸6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47例仅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测定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57%,优于对照组的80.85%(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D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参田琥珀丸可作为治疗CHF的重要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风康对脑梗死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方法,将25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TG、TC、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9.19%)明显优于对照组(82.9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5±7.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4±6.63)分(P<0.01)。结论中风康通过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提高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苓散,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以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安全性指标,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P>0.05),两组体重、LVEF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水肿、肝大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可明显减轻病人体重,提高LVE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填精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的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内服中药基本方为河车大造丸加味;偏于阴虚者加知母、丹参;偏于阳虚者加熟附片、巴戟天、肉桂,每日1付,水煎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单用刺五加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d。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同时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及BAEP的异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EP检测在治疗前后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18%(45/68)和26.47(18/68),对照组BAEP在治疗前后的异常发生率为65.00%(39/60)和40.00%(24/60),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河车大造丸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愈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住院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94例,早期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2例,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非正规性随意锻炼。结果早期康复治疗可使瘫痪肢体在短期内改善伤残程度。3个月判定疗效,康复组及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4.5%和9.8%,愈显率分别为63.8%和37.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经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温肾活血汤治疗冠心痛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肾活血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疗效、心电图变化,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0%(P〈0.05),治疗组在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肾活血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中医胸阳不振病机的相关性。方法240例UA患者(只涉及静息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个类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予温阳通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120例,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降低心绞痛危险分层级别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危险分层级别改善情况明显(P<0.01);胸阳不振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7.6%和21.7%,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76.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脉胶囊治疗UA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证实了胸阳不振是UA发作的中医基本病机,研究中两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4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d静脉输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d静脉输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 (P<0.01);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可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治疗组在改善脑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术期平衡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1个疗程,GCS评分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3个疗程,GC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平衡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可能有促苏醒作用,从而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