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利军 《吉林医学》2011,32(12):2401-2401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方法与效果。方法: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急诊抢救措施,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主要死亡时间差异在于1~2 h。结论:创伤性休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死亡率高,应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液体复苏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谦  赵佳 《海南医学》2000,11(5):53-53
我科自1993年-1998年共收治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192例,现就其救治谈谈体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92例伤者中,男性148例,女性44例,年龄10岁~72岁.平均36.7.其中:车祸伤101例,高空坠落21例,斗殴31例,塌方8例,爆炸伤12例,严重烧伤19例.伤后就诊时间为数分钟~8小时,<30分钟78例,30分钟~60分钟95例,1小时~3小时12例,>3小时7例.  相似文献   

3.
赵霞 《中外医疗》2010,29(1):160-160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强调医护密切配合,采取迅速有效抢救措施及手术止血的重要性。结果48例手术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娴熟精湛的急诊手术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所接收的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称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抢救,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6.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7.5%,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发病突然,在早期时候致死率比较高,因此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车送诊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由家属送诊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抢救介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干预能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准备时间与抢救介入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48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特征、规律,为急诊同行们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48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总结。结果: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伤为主(占68.45%),其次是高处坠落伤占24.16%;年龄以30~40岁为主(占36.53%),其次是20~30岁占30.14%;月份分布以1月份逐渐增多,7月份达最高峰,8月份又逐渐减少,呈“弓”形分布。结论: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特征,制定相应的应对急诊应急抢救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梅  吕秀春 《吉林医学》2007,28(12):1440-1440,F0003
目的:探讨临床创伤性休克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方法:对102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判断、及时扩容、正确纠正低体温、心理护理做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早发现,及时输液、输血,保暖,加强心理护理,102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都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结论:持续的病情观察,及时补液,扩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救中心自成立来收治创伤性休克5 0 7例 ,除 49例因多发性骨折合并严重脑挫伤或多脏器损伤外 ,其余均抢救治愈。现总结抢救护理体会如下。1 抢救护理采取综合抢救措施 ,休克病人绝对卧床 ,采取平卧位或头高 15°~ 2 0°,腿抬高 2 0°~ 30°,改善脑灌流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周密的急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果、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迅速正确的抢救与急诊护理,观察组32例抢救成功,死亡患者2例,死亡率为5.88%;对照组23例抢救成功,死亡患者6例,死亡率为20.69%;观察组有效的救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大大缩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可有效减少死亡病例,并发症少,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方式分组,家属送入医院未进行院前急诊护理58例,另外由120送入医院开展了院前急诊护理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相关护理效果。结果:院前急诊护理组获得救助介入时间明显短于未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院前急诊护理组在MODS、死亡、窒息发生的概率上明显低于未进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卢丽 《医学文选》2002,21(6):949-950
我科在 1 998年 4月~ 2 0 0 1年 4月成功地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共 35例 ,现将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5例病人中 ,男 2 2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 5岁 ;损伤分类 :多发性骨折 32例 ,骨折合并脏器损伤 3例。2 抢救护理措施2 .1 快速扩充血容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是低流量引起循环供血不足 ,以致组织细胞缺氧、坏死 ,最终导致心、肺、肾等器官急性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 ,是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 [1]。改善组织灌流以疏通微循环 ,迅速改善组…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休克病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病情急剧加重可导致死亡.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救治1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规范的抢救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从而使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方法:选取收治的6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治疗组采取综合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急救方法的掌握和护理表现状况;家属对护理认可度进行评价及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护理人员对急救方法的掌握和护理表现状况;家属对护理认可度进行评价及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都要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急诊护理措施中,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并且得到患者与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是由急救车送入院,并给予院前急诊治疗,94例是由患者家属送入院,未施行院前急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急诊入院组抢救成功率93.8%,高于家属送入院组的74.5%;MODS发生率5.4%,低于家属送入院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治疗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毕庆玮 《黑龙江医学》2002,26(5):386-386
由于交通肇事等造成的创伤病员多病情危重、紧急、复杂程度高 ,死亡率高。因此 ,做好创伤性休克病员的紧急抢救至关重要。在抢救中突出一个“急”字 ,争分夺秒 ,积极抢救。1 急救与监护立即将病员安置在抢救室。给予平卧位 ,立即测量生命体征 ,通知医生和有关科室。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护。每 5~ 10min测量生命体征 1次 ,随时做好各种抢救工作。2 迅速补充血容量2 .1 建立 2条静脉通路 ,如静脉穿刺因难 ,立即行深静脉穿刺 ,以保证输血、输液顺利进行。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补液速度可根据病人的血压、脉博、每h尿…  相似文献   

17.
18.
田艳梅 《中外医疗》2014,(8):155+157-155,157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与价值。方法抽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观察患者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患者成功抢救后痊愈49例,抢救成功率为94.2%;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05±2.13)d,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0例,满意19例,满意率为94.2%。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优质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抢救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9.
莫华 《医学文选》2002,21(4):507-508
我科自 1 994~ 2 0 0 1年收治创伤性休克 1 72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72例 ,男性 1 2 9例 ,女性 43例 ,年龄 1 3~ 77岁 ,平均 38岁 ,其中车祸 91例 ,高空坠落 2 1例 ,斗殴 37例 ,塌方 1 0例 ,爆炸伤 1 3例。伤后就诊时间为数分钟~ 4小时 ,其中 <30分钟 70例 ,30~ 60分钟 85例 ,1~ 3小时 1 1例 ,>3小时 6例。伤情 :多发伤 1 5例 ,单纯颅脑损伤 31例 ,腹部伤70例 ,胸部伤 2 7例 ,脊柱四肢伤 2 9例。伤情评分AIS- ISS>1 6分。按休克指数 [1]进行分度 ,轻度 2 9例 ,中度 49例 ,重度 94例。1 .2 救治方法 病…  相似文献   

20.
陆婷  赵文斌  胡振玉 《医学争鸣》2004,25(10):876-876
1临床资料我院1995/2002年创伤性休克患者126(男95,女31)例,年龄6~75(平均39.2)岁. 轻度休克27例,占21.43%,中度休克41例,占32.54%,重度休克58例,占46.03%. 车祸伤63例,坠落伤22例,刀伤20例,钝器伤12例,挤压伤9例. 颅脑损伤71例,胸部损伤13例,腹部损伤11例,脊柱四肢和骨盆损伤31例. 其中5处以上损伤者6例. 根据休克程度建立静脉通道,输入平衡盐、50 g/L葡萄糖、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全血,2 h内总量2000~4000 mL. 并酌情应用抗休克药. 充分给氧,重点保证呼吸道畅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块、口腔内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积极抗感染、止血、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器管功能,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手术时机. 结果治愈99例,治愈率78.57%,死亡27例,死亡率21.43%. 死亡原因以失血性休克最多,为9例(33.3%);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22.2%);严重颅脑损伤8例(29.6%);严重感染4例(14.8%). 随创伤部位增加,病死率增加,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 表1); 休克程度愈重,病死率愈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