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ETV 0.5mg/d,疗程中监测患者生化学指标、凝血功能、HBV DNA载量,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36例患者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疗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例总胆红素曾一度上升,经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出现原发性肝癌死亡。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病毒学应答和Child-Pugh积分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按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各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并发组分为哌拉西林舒巴坦组和头孢曲松组,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SBP既往史、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Child-Turcotte Pugh score)、总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一定影响(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91、0.259、0.922,均P < 0.05)。治疗后,哌拉西林舒巴坦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曲松组(P < 0.05);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 0.05),且哌拉西林舒巴坦组均明显低于头孢曲松组(均P < 0.05)。  结论  消化道出血、Child-Pugh高分级、高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刘婷  吕倩倩  王燕  杨建昆 《北京医学》2011,33(12):1019-1019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凝血机制异常,容易并发消化道出血,而血液透析抗凝剂的使用可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总结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6例血液透析合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好转80例(64.52%),自动出院9例(7.26%),死亡35例(28.23%)。结论目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本研究报告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继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套扎+硬化剂治疗中大出血的抢救配合、术前、术后护理以及脑梗死的护理,使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闫改菊 《实用医技》2008,15(1):103-104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表现为主,并有多系统受累。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危重,如不积极治疗及护理,病死率高,自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了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148例,经过积极治疗、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变化、精心护理,103例治愈好转,自动出院19例、死亡2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肝硬化失代偿期引起脾大,肝功能亢进。栓塞一部分脾脏不但能减轻脾亢进引起的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而且还能保留一部分脾脏功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因脾脏功能亢进并发的各种感染。我科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采取了脾动脉栓塞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常见诱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其诱因以感染居首位,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放腹水、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等。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控制各种诱因,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宋新灵 《吉林医学》2014,(2):417-418
目的:探讨脐血肝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通过术前、术中密切医护患配合,术后周密的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30例接受治疗患者无一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改善肝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  刘容  康成玉 《广东医学》2007,28(8):1371-137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在痰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和负性心理控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增加心理、饮食等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结果本组未见1例患者出现进一步进展,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周围循环状况的变化,迅速准确的抢救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均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3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情况等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年龄40~78岁,其中男29例,女1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2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8例,乙醇性肝硬化3例;30例为第1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0例为第2次出现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对不同时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代偿期组30例和失代偿期组20例,2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代偿期组ALB、CHE、ALT、HBV-DNA、Child-Pugh评分检测值均优于失代偿期组,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失代偿期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和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价值,能够降低HBV-DNA病毒载量,显著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可降低耐药率,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特别是在代偿期阶段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预防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集中教育和个体化指导及跟踪督察和指导的饮食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集中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执行健康饮食行为依从性及一年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不典型腹水自发性感染的诊治方法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86例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不典型腹水自发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菌类药物二联或三联制剂进行治疗,分析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9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1.86%,7例患者因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及继发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肝硬化分级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分级及并发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不典型腹水感染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尽早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配合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贺普丁联合扶正活血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贺普丁100mg联合中药扶正活血解毒汤2年,每月观察肝功能、症状、体征和腹水等情况.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ALT、AST、总胆红素及血常规恢复正常,A/G大于1,乙肝三系和HBV-DNA检测好转,腹水消失,症状和体征减轻.结论贺普丁联合扶正活血解毒汤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消化道护理管理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中在我科住院的4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23例患者给予强化消化道管理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研究组);23例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常规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对比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发现,常规组在上述指标中明显落后于研究组;另外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常规组患者为30.44%,研究组为4.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是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7例.根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17例)和未真菌感染组(18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糖尿病、有无肝性脑病、有无侵入性操作史、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自发性腹膜炎、有无饮酒史等临床资料,分析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3%,住院天数、肝功能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感染不易及时识别,应加强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124例住院一周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各63例,均行常规护理,另对治疗组实行饮食干预,分别在住院一周后、出院时及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行进一步饮食干预,然后两组病人在出院10个月后对其预后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