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塞米松联合散瞳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形成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的形成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从1994年以来,我们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8例有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者,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散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3岁。右5眼,左3眼;老年性白内障6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前膜形成时间最短术后第1天,最长为5天。 1.2人工晶体前膜分级:前膜形成程度按0—4级分级法。0级:人工晶体表面无膜形成,Ⅰ级:前膜占据瞳孔区1/4面积,Ⅱ级:前膜占据瞳孔区1/2面积,Ⅲ级:前膜占据瞳孔区3/4面积,Ⅳ级:前膜复盖  相似文献   

2.
近年 ,随着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这一早期并发症亦随之出现 ,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可短期内完全吸收。我院于 1999~ 2 0 0 0年 10月对于经药物治疗 2周以上无效的 32例患者 ,行ND :YAG激光切除前膜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2例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患者中 ,男14人 ,女 18人。年龄最小者 4岁 ,最大者 90岁 ,平均45 8岁。其中同时并发后发障者 13人。 32例中代谢性白内障术后膜形成者 10人 ,占 31 2 5 % ,外伤性 8人 ,占2 5 0 0 %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人工晶体前膜的发生率及发病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6眼人工晶体植入后前膜形成情况。结果 前膜形成 66眼 ,发生率为 1 5 .1 % ,其中白内障摘除后常规植入人工晶体 341眼 ,前膜形成 46眼 ,发生率为1 1 .9% ;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术 33眼 ,前膜形成 1 0眼 ,发生率为 30 .3 % ;三联手术 1 6眼 ,前膜形成 1 0眼 ,发生率为 62 .3 %。三种手术方式的前膜形成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χ2 =37.0 32 ,P <0 .0 1 )。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膜形成与术前眼部本身具有的病理变化 ,以及复杂的手术易损伤睫状体、出血 ,加重了炎症反应及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于无囊膜无晶体眼后房植入人工晶体是最理想的选择 ,以前多选择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在某些情况下 ,如患者有青光眼、色素膜炎或角膜失代偿的病例 ,不适合前房植入。我院自 2 0 0 0~ 2 0 0 2年 ,选用经巩膜缝线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用两根缝线四点固定于水平位睫状沟内 ,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 ,男 2例女 3例 ,年龄 4 6—75岁 ,平均 6 2岁 ,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合并虹膜根切术2例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虹膜萎缩 1例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破裂 2例。患者均为无后囊或囊膜残留很少玻璃体脱出的无晶…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早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甚至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文献报道 ,前膜出现时间最短为 1天 ,最长为术后 2 4天 ,平均 7天[1 ] 。我们在对术后病人的随访中 ,也发现术后 2周才出现的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现就我科有关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 ,因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458眼 ,其中 1 1眼发生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 ,男 3例 ,女 8例。年龄 52~ 71岁 ,平均65 .4岁 ,术前均无青光眼和葡萄膜炎等病史。所用人工晶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96例318只眼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观察及处理,分析晶体前膜形成原因及处理有效方法。方法 观察296例318只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给以散瞳、应用激素及r—tpA等药物治疗。结果 发现外伤性、先天性、并发性(青光眼术后及同时患青光眼、糖尿病、葡萄膜炎等疾病)白内障,术后前膜形成发生率高,经保守治疗后多好转,必要时行激光或手术治疗,其中以r—tpA前房内注射效果明显。结论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以外伤性、先天性、并发性(青光眼术后及同时患青光跟、糖尿病、葡萄膜炎等疾病)白内障为高,除病人的自身条件外,还与术者水平及手术因素有关,通过适时、恰当治疗,均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Nd:YAG激光击孔治疗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Nd :YAG激光击孔治疗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78例患者 (89只眼 )分为 2组。第 1组 5 4例 (6 5只眼 )为治疗高度近视行透明晶体或白内障囊外摘除 ,未植入人工晶体所造成的后发障。第 2组2 4例 (2 4只眼 )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后发生的后发障 ,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对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进行治疗。结果 :用激光治疗后 2组患者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经用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用Nd :YAG激光击孔治疗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形成的后发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肖秀林  莫桂林 《华夏医学》2003,16(3):382-383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唯一的有效方法 [1 ] ,但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 ,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对 1996年 8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施行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施行 12 8例 (14 6眼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发生急性葡萄膜炎 13例 ,15眼 ,发生率为10 .2 7%。男 5例 6眼 ,女 8例 9眼 ,年龄 36~ 86岁 ,平均 6 5岁。其中双眼白内障患者中 ,1例双眼接受手术间隔 1周 ,1例间隔 6个月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 对 1 6例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 3.6月 ,观察视力 :2例无增进 ,其余矫正视力 0 .1~ 0 .3者 9眼 ,0 .3~ 0 .8者 5眼。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术中前囊应切除稍大 ,减少前囊上皮残留 ,术中应保持瞳孔散大 ,尽量彻底吸除皮质 ,术后积极控制炎症。而对于后发障的处置 ,常采用激光后囊切开术 ,一般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外伤性白内障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大都获得了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10.
后囊膜增厚是白内障手术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 ,可引起视力下降。我院近 5年来用 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 2 6 1例后囊膜增厚混浊的患者 ,效果良好 ,仅一例并发前葡萄膜炎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6 0岁 ,维吾尔族 ,1997年 5月在我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视力 0 .6。半年后因右眼视力下降 2个月来院复诊 ,查右眼视力 0 .4,眼压2 .6 7k Pa,角膜前房清 ,虹膜纹理尚清 ,人工晶体正位 ,后囊膜增厚轻度混浊 ,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施行右眼 YAG激光后囊切开术 ,以十字劈开成一 2 .5 m m× 2 .5 m m激光孔 ,激光能…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体表面纤维蛋白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严重的早期并发症 ,往往影响术后视力 ,目前临床上已受到普遍关注 [1 ] 。笔者自 1995年 3月~1997年 10月运用得宝松 (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 )、5 -Fu(南通制药总产 )结膜下注射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纤维蛋白膜 2 0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 (2 0眼 )均为住院病人。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38.5± 8.8岁 (16~ 6 1岁 )。全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蛋白膜出现时间为术后1~ 2 5天 ,平均 8.1天。1.2…  相似文献   

12.
欧穗珍 《华夏医学》2000,13(2):152-153
以往认为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视网膜病变恶化等 [1 ] ,并且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心功能异常等 ,因此 ,临床上多持谨慎态度。随着显微手术水平的日渐提高及手术器械的日益完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已经成为常规手术[2 ] 。我院近两年来对 4 2例 4 4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现将其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 4 5例 4 6眼进行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糖尿病组 :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 4 2例 4 4眼 ,其中男 1 5例 1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局麻下对 5 6 6例 5 8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 0 5者占 78% ;≥1 0者占 2 5 % ;术后 7天及 30天视力≥ 1 0者分别占 2 7% ,2 9 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所见各种类型白内障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荣成  谭罗荣 《广西医学》2003,25(6):993-994
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疾病 ,基层医院资源配备有限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广大的农村患者是难以普及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目前仍是治疗白内障的主导手术之一 (1)。我院自 1 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1 0月 ,开展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1 0 1例 ( 1 0 6眼 ) ,现将手术情况及复明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共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1 0 1例( 1 0 6眼 ) ,其中男 45例 ( 4 8眼 ) ,女 5 6例 ( 5 8眼 ) ,5例为双眼植入 ,年龄 2 2~ 86岁 ,平均 5 9.8岁。老年性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 ,对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因高度近视术后植入人工晶体度数在 15D以下 6 2例 10 5眼 ,男 35例 ,女 2 7例 ,年龄 19~ 83岁 ,平均年龄 6 3.5岁 ,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6个月 ,高度近视病史 14~ 6 0年 ,术前视力手动 /眼前~ 0 .1(矫正视力 ) ,晶体多数为后囊下皮质及核性混浊。1.2 方法 用YT - 2A型角膜曲率计测角膜曲率半径 ,KN- 30 0 0型眼科A/B超诊断仪测眼轴长度 ,平均眼轴 2 8…  相似文献   

16.
对 2 9例 ( 36只眼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平均随诊 7 3个月 ( 2~ 30个月 ) ,97 2 2 %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 0 1以上 ,术后眼压均维持正常 ,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 16 7% ) ,晶体后囊混浊 ( 8 33% )和前房出血 ( 2 78% )。提出术中避开滤泡在颞上方或鼻上方手术切口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和仔细选择好病例对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 方法对 5 0例 (5 0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患者采用Nd∶YAG激光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经一次激光治疗后视力均恢复至白内障术后的最佳视力 ,其中 1眼因术中眼球转动 ,激光误伤人工晶体后表面产生一小凹。术后 1周、1月复查 ,均未见虹膜炎、眼压升高、玻璃体前界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后囊膜混浊行Nd∶YAG激光治疗是安全、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推广和普及的同时 ,引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术后反应较轻 ,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我们1 998年以来开展了这项手术 ,现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对 1 32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70例 ,术前视力手动至0 .1 ,术后均随访 3个月以上 ,视力大于 0 .5以上的达 93.6 %。1 .2 方法 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白内障手术对象以老年人居多 ,具有多虑 ,多疑的…  相似文献   

19.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自1980年Aron Rosa等首次应用掺钕-钇铝石榴(以下简称Nd∶YAG)激光行后囊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取得成功以来,这种治疗方法逐渐取代了手术切开法,并很快应用于临床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后囊膜混浊的常用方法[1,2 ] ,但术中常有人工晶体损伤的情况发生。2 0 0 0年1月至2 0 0 2年12月,我们共收治后发性白内障患者2 32例(2 76眼) ,进行不同焦点的Nd∶YAG激光治疗,同时观察其对人工晶体损伤的情况。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2 3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术式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对70例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眼中包括35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病情分级(1、2和3级)而选择不同术式治疗,观察并统计应用十字型后囊切开术及开罐式切开术治疗的70例患眼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及发生几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主要并发症依次为玻璃体前界膜破裂(28.6%)、人工晶体损伤(15.7%)及眼压升高(5.7%).结论应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恰当的选择术式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充分了解、预防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