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较前壁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预后 ,但在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中确定哪些病人处于高危亚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指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具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1 ] 。而右室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右胸导联作出。本研究旨在借助入院时标准12导联心电图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V1 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预后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3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来自我院1988年 10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病人。所有病人胸痛发生至入院时间均小于 12h ,且无心梗病史及慢性肺病病史 ,若合并有前间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0例正常人及49例前间壁及下壁心梗的患者,应用15导联心电图(除常规12导联外,加做 V_(3R)-V_(5R)导联)进行分析比较,以观察不同部位心梗时心电图变化,从而提高V_(3R)-V_(5R)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梗的诊断能力。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48岁~68岁(平均52岁±7.5岁)。经全面检查确无器质性心血管病。急性心梗组49例,其中急性前间壁心梗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36岁~69岁(平均54.9岁±5.6岁)。可能合并右室心梗者6例,诊断主要依据:STV_(3R)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对2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1.5%,左旋支占18.5%;②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时其相关动脉多为右冠状动脉,诊断特异性为100%;③下壁心肌梗死时I、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左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3%;④V5、V6导联ST段压低多见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而V5、V6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左旋支闭塞;⑤存在多支病变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时,其心电图变化较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心电图改变特征,以提高对ARVI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的ARVI患者20个导联心电图。结果22例ARVI患者均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的ST—T动态变化;完整的V3R-7R导联在合并不同部位梗死时的QRS波形、ST—T改变及其他特征为:ST段抬高持续时间〈10h者10例,〉24h者11例;QRS波形呈Qs波者14例,呈Qr波者2例,呈qR波者1例,呈qR波者2例;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时,T波已呈倒置状态者19例,3例仍呈直立;20例右室梗死伴下壁梗死、后壁梗死者,18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合并房室传导阻滞8例,完全性右室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结论对20个导联心电图的改变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ARVI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蕾  张少敏 《现代医院》2004,4(10):16-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4年 3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6 6例 ,分析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并根据其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范围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Ⅰ组 ,n =14 ) ;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组 (Ⅱ组 ,n =11) ;胸前导联V4-6ST压低组 (Ⅲ组 ,n =18) ;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组 (Ⅳ组 ,n =2 3)。结果 Ⅲ、Ⅳ组较Ⅰ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 (P <0 0 1)。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 2 8 6 %、18 2 %、72 2 %和 82 6 % ,与Ⅰ组比较 ,Ⅲ、Ⅳ组的左前降支病变比例高 (分别P <0 0 5和P <0 0 1) ;回旋支病变在Ⅰ、Ⅱ、Ⅲ、Ⅳ组分别占 35 7%、5 4 6 %、72 2 %、6 0 9%。与Ⅰ组比较 ,Ⅲ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高 (P <0 0 5 )。左前降支病变程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 ,而伴有胸前导联V4-6或V1-6ST段压低则多存在左前降支和 /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 ,多支病变比例较高 ,有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特点和心电图分布特征,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142例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病变82%(3644)在前降支中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犯罪血管病变80%(2430)在前降支近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者,犯罪病变54%(2037)在右冠状动脉,46%(1737)在左前降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病变主要在前降支近段85%(2327),P<0.001;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下壁导联ST段偏移,其血管病变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相近,均好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变的部位,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超急性期心电图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所收治的102例超急性期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102例患者发病后10分钟到2小时内的18导联心电图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再利用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或者是冠状动脉的造影等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明确的诊断。最后对所记录的患者心电图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在所有超急性期患者当中有,有36例急性前壁患者,22例前间壁患者,19例急性前壁的侧壁患者,16例急性下壁患者,9例急性前壁且合并下壁的患者。其中,有81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了T波高尖,有62例患者出现了ST段抬高现象,有31例患者出现了急性损伤阻滞,还有19例患者出现了缺血性的J波,只有8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此外,有42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超急性期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有可能出现缺血性的J波、ST段抬高,或是T波高尖,又或者是伴随急性损伤阻滞,然而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缺血性的J波可以看做是患者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一旦出现患者的心电活动就会紊乱,很容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对2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1.5%,左旋支占18.5%;②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时其相关动脉多为右冠状动脉,诊断特异性为100%;③下壁心肌梗死时I、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左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3%;④V5、V6导联ST段压低多见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而V5、V6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左旋支闭塞;⑤存在多支病变者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时,其心电图变化较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时,及时准确地判断梗塞相关动脉是否再通,对决定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观察疗效,估计预后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1993~1999年,经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筛选86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过程中用心电图的变化指标分析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86例患者,男68例,女18例,年龄30~67岁。患者均是持续剧烈心前区疼痛,合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心电图均为心肌梗塞的超急性期或急性期表现:急性下壁心梗时ST段;Ⅱ、Ⅲ、aVF导联抬高≥0.1mV或前间壁,前壁心梗时ST段V_1~V_4抬高≥0.3mV、V_5V_6抬高≥0.2mV。上述病人心电图表现均是排除基线漂移与既往有心梗史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过早复极等。  相似文献   

10.
利扎·居马 《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36+138-136,138
目的 通过对急性胸痛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T(CTnT)的检测,研究hs-CTnT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3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疑似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的急性胸痛患者80例,80例均在胸痛发生2h内采集血样,进行样本检测.结果 (1) hs-CTnT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即明显正常,与CTnT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hs-CTnT具有与CTnT相同的特异性,且较CTnT更敏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降时 ,血清心肌酶 (CK和CK -MB)、心功能改变及临床并发症发生 ,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 5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均为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且发病后 2 4h入院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2 0例 ,年龄 4 0~ 78岁 ,平均年龄 (6 3± 10 4 )岁。以心电图胸前导联 (V1…  相似文献   

12.
刘广芝 《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032-103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选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126例,追踪描记12导联心电图,予以分析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前壁心肌梗塞61例、前间壁心肌梗塞26例、前壁及下壁心肌梗塞9例、下壁心肌梗塞22例、正后壁心肌梗塞8例、伴有急性损伤阻滞者56例,其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特点。结论 心电图ST段、T波、R波的改变及假性正常化等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糖尿病合并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stricly posterior AMI,SPA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糖尿病合并SPAMI住院患者资料.结果 患者转归:43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加强18导联心电图的应用是提高待诊胸痛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用于临床上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该院从2006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1例,其中确诊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14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V3R—V6RST段上抬≥0.1mV,同时伴有病理性Q波的出现,1例患者还出现AVB;患者的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的Q波;对患者的心肌酶进行检测:其中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值为91.3U/L,肌钙蛋白峰值I(cTnI)峰值均值为77.80ng/mL,肌红蛋白(Mb)峰值均值为74.60ng/mL,均超过正常值的2倍以上,符合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诊断进行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临床是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211-2212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诊治的10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资料,根据其心电图有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表现而分为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56例)和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56例,发生率为53.85%;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17.86%vs4.17%)及心力衰竭发生率(16.07%vs4.17%)均显著高于不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组(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5.36%vs2.08%)及死亡率(3.57%vs2.0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AIMI)常可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 ,是早期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但其发生机制及重要性尚不够明确。本文对其发生机制 ,临床特点作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我院 1 995年~ 2 0 0 1年收住的AIMI1 5 8例 ,其中男性 1 1 2例 ,女 4 6例 ,平均年龄 6 1± 4 (39~ 83)岁。所有病人均有典型临床表现、血清心肌酶谱(CK、CK -MB、LDH)及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动态变化 ,符合AIMI的诊断标准。其中 37例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 检测方法 住院后每天作心电图 (常规 1 2导联、后壁导联V7~V9、右胸导联V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体表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右冠状动脉(RCA)罪犯血管ST段抬高Ⅲ/Ⅱ>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罪犯血管ST段抬高Ⅲ/Ⅱ≤1。RCA闭塞存在明显IaVL导联ST段下移,LCX闭塞则主要是IaVL无下移或抬高;不同闭塞部位患者STV3下移/STⅢ升高比值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心电图能够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便于依据确定的罪犯血管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分析12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3例,前降支9例,回旋支26例,右冠状动脉71例,多支病变13例。②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者共82例,其中右冠状动脉病变58例,占70.7%:ST段抬高幅度Ⅱ>Ⅲ导联者19例,其中左旋支病变18例,占94.7%。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者共22例,其中16例(72.7%)为左冠状动脉病变或多支病变。③左主干、前降支及多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有复杂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具有多变性;心电图有助于估价梗死范围和判定梗死相关血管;左主干、前降支及多支病变所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对所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患者54例(左回旋支出现了病变的情况),对照组患者70例(右冠状动脉出现了病变的情况);针对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针对两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对比分析发现,在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在Ⅰ导联以及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以及患者的ST段抬高水平Ⅲ大于Ⅱ导联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更为明显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Ⅰ导联ST段抬高以及ST段抬高水平Ⅲ小于Ⅱ导联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更为显著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选择心电图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获得的诊断效果显著,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沈鹃琴 《职业与健康》2001,17(4):129-129
我院于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心肌炎272例,其中30例心电图上多导联ST段呈弓背抬高,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岁。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5例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余5例正处于急性感染期。3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出现多个导联ST段呈弓背抬高。各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因此都确诊为“病毒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