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松花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用100μm聚丙烯酸酯(PA)固相微萃取纤维对松花粉样品顶空吸附30 min,于250℃脱附10 min然后采用GC-MS对解析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HS-SPME-GC-MS测得85个峰,鉴定出70种组分,主要为脂肪类化合物。结果表明:HS-SPME可用于松花粉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酸枣仁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对酸枣仁中挥发性成分快速分析的简单方法。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酸枣仁挥发性成分,优化萃取条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样品在90℃下预热30 min,选用65μm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顶空萃取50 min,250℃下脱附5 min,在中等极性柱RxiTM-50上分离,共分离出126种化合物,定性116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32.08%)、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27.06%)。结论:该方法萃取物质种类多,检索匹配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酸枣仁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应用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提取分析贡黄菊和贡白菊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分别用不同温度、不同平衡时间、不同萃取纤维头,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操作,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贡黄菊和贡白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通过改变取样条件观察各成分峰面积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在水浴75℃、平衡时间6h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顶空提取贡黄菊和贡白菊的成分效果较好;共鉴定贡黄菊和贡白菊挥发性成分53种,其中共有成分35种。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菊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结果:从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中得到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3%。主要挥发性成分为(S)-1-甲基-4-(5-甲基-1-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48.83%)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6.15%)。结论: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同时比较了水气蒸馏-溶剂萃取(SDE)与SPME的提取效果。结果:鉴定出2种野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共37个。结论SPME技术操作简便,提取效果较好;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成分和含量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9.
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又名留求子,是使君子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江西等地。主产四川、广东、广西[1],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果实,气微香,味微甜,味甘,温,归脾、胃经[2]。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使君子有较强的驱虫作用,并能抑制皮肤真菌[1]。临床上运用使君子治疗蛔虫病、蛲虫病、肠道滴虫病,疗效显著。《本草纲目》评使君子:“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菌要药。”使君子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夏春香等[3]采用醇提和乙酸乙酯萃取使君子仁油,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 GC - MS 定性和定量分析,但尚未有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直接对使君子果实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灵敏、方便、快速、无溶剂、适用于液体和气体样品的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弥补了传统样品前处理中的某些不足和缺陷。本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使君子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使君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疏毛吴茱萸Evodia ruatecarpa(Juss.) Bneht.var.bodinieri(Dode) Huang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萃取纤维的选择、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解吸时间等对疏毛吴茱萸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方法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果 分离出85个化合物,其中鉴定了77个化合物,主要是月桂烯(3.70%)、反式-罗勒烯(1.71%)、顺式-罗勒烯(14.47%)、β-榄香烯(9.79%),石竹烯(9.46%)、大根香叶烯(19.77%)、α-布藜烯(3.37%)、α-金合欢烯(7.31%)、γ-榄香烯(2.00%)、环十二烷己酮(2.68%);优化条件是:PDMS 100 μm,提取温度60℃,萃取时间 30min,解吸时间5 min.结论 确定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疏毛吴茱萸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余甘子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余甘子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余甘子提取物灌胃和用余甘子含量不同的饲料喂养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用试剂盒分别测定小鼠血清、心肌和肝中SOD,GSH-px活性以及其中的MDA和LPF含量。结果余甘子能显著提高血清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AD)和脂质素(LPF)含量。结论余甘子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这为余甘子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GC-MS分析不同贮藏条件对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及条件对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吴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9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5%以上。不同贮藏时间及条件对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本实验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吴茱萸合理贮藏及临床应用“陈久者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