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Barrett食管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光 《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1):641-642
1950年Barrett首先发现食管下端黏膜由柱状上皮代替鳞状上皮的病理性改变,是一种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疾病。1970年Trial进一步观察到Barrett食管(BE)黏膜的结构与正常贲门黏膜的不同,病变与肠上皮相似,含有杯状细胞和微绒毛。半个世纪以后,BE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探讨3种食管黏膜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30例、Barrett食管18例及食管腺癌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食管上皮黏膜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x2和MUC2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x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66.7%和28.0%,在Barrett食管中表达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P〈0.05),亦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MUC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无表达,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和24.0%,Barrett食管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两者表达情况相似。结论Cdx2是肠上皮化生的始动因素,MUC2的表达是肠上皮化生的晚发事件。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支持这3种食管黏膜疾病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BE)是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胃食管连接处(GEJ)以上出现的鳞状上皮被伴肠化生(即含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现象。B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欧美报告反流性食管炎中BE检出率为10%~15%,国内报道BE的检出率为2.21%。BE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和逆转BE的肠化,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报道5%~10%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会发展成Barrett食管(BE)。2%~5%的BE病人可发展成腺癌,这种危险度是正常人群的30~150倍。因此,BE和GERD作为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内镜诊断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1950年BarTett首先报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下部复层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1953年Allison等也报告了同样的病例。人们最初认为此变化可能是由先天性短食管所引起,后提出是由反流性食管炎的修复过程所致,并将此病变称为Barrett食管(BE),发生溃疡者称Barrett溃疡,Barrett食管发生腺癌者称Barrett腺癌。  相似文献   

6.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名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严格地讲.它是指胃食管交界处上方至少3cm的食管黏膜被柱状上皮覆盖。因此又可称为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columnar-lined esophagus,CLE)。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易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食管腺癌。西方国家统计显示,人群中BE发生率约为1%.其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为0.45%~1%。同一般人群相比.危险性增加近40倍。若组织学检查发现伴有不典型增生。则未来5年内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可高达40%~50%。人们对BE癌前性质的认识日渐深入。许多研究表明COX-2活性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形成有关.并被看作是肿瘤形成的早期事件。同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偶然或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可使食管癌的高危性降低36%~90%。因此.近年来有些学正在就BE及其腺癌与COX-2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是其病因。过去三十多年中,欧美等国食管腺癌与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食管鳞癌与胃远端腺癌的发病率却逐渐下降。有报道食管腺癌在白人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463%和335%。BE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上皮恶性肿瘤都快得多,因此,这一癌前病变倍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现就目前有关BE与腺癌的一些关注热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中环氧合酶-2表达和逆转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寒冰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3):178-180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是指食管下段的正常鳞状上皮被一种特殊肠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传统Barrett食管定义中这种黏膜化生必须达到或超过3cm.而目前认为食管黏膜发生任何长度的肠化生均可定义为Barrett食管。这种特殊的肠化生可以一定模式(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进展为食管腺癌。有文献报道约5%的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群高出40~100倍。  相似文献   

9.
<正>干细胞是一组自我更新、长期稳定分化的细胞群体。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远端黏膜上皮发生改变,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肠型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是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和部分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癌前病变。BE通常发生在慢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分为内镜检查未发现病理损害但有明显反流症状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在GERD中最多见;内镜检查有病理损害的糜烂性食管炎(EE)或称反流性食管炎(RE)则次之,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还有较少见的Barrett食管(BE),是指在食管粘膜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BE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但很少变为食管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