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邱旋英  沈利平  张德葵 《全科护理》2011,(36):3323-3324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病人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对15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病人在介入治疗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介入治疗后加强胆汁引流管护理和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病情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病人行介入治疗后,通过及时的观察与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护理,减少了病人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黄疸明显消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严密的护理观察、加强胆汁引流管护理和保持胆汁引流管通畅,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病人的早期诊治,从而保存移植肝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6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实施ERCP检查及治疗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均顺利接受ERCP治疗,术后2周58例术后恢复良好,42例肝外胆管狭窄患者术后3~6个月后吻合口狭窄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的类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评价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的11例患者共行ERCP57次.治疗方法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管支架置入、气囊或探条扩张、及鼻胆管引流(ENBD)等.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胆管狭窄、胆泥和结石形成等,分别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胆管狭窄扩张术及鼻胆管引流术等进行治疗.11例患者均行了胆管造影,其中9例(82%)显示吻合口狭窄,5例(45%)有胆泥形成,4例(36%)兼有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1例(9%)为肝内胆管广泛狭窄,1例(9%)为肝内胆管稀疏及广泛狭窄伴胆泥形成.5/9例(56%)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通过扩张及支架置入得到了有效的治疗.4/5例(80%)胆泥形成患者通过胆管扩张、支架置入及鼻胆管引流等得以治愈.ERCP术后没有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乳头切开取石及支架置入对于这些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肝内胆管广泛狭窄及胆管稀疏的患者ERCP治疗效果不佳,再次肝移植可能是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36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36例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的护理。介入治疗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有无黄疸和出血,加强胆道感染的护理。介入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切实做好引流管护理和皮肤护理,观察有无出血、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漏、腹水渗漏和切口感染。本组有1例术后肝功能较差,黄疸有所回升,接受了第2次肝移植;3例出现血性胆汁引流液,5例发生胆系感染,8例术后血淀粉酶升高,1例引流管周围渗漏腹水,经积极治疗后好转,黄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管管腔重建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肝移植术后共有16例相关并发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肝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PTA)或内支架治疗,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行溶栓、支架置入及分流道栓塞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获技术成功,治疗均有效,有效率为100%。4例肝动脉狭窄1例单纯PTA有效,3例行支架置入术后有效,血流恢复。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消失,血流恢复通畅。1例门静脉并发症治疗后血流恢复,灌注增加。9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行PTA有效,7例置入支架后有效。随访0.5~17个月无复发,5例死于原发病进展或系统并发症,与该并发症或介入治疗无关。结论:介入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移植管腔重建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超声观察4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及其内径、胆管壁厚度及其回声,并与46例肝移植术后无胆管并发症者比较.结果 胆管狭窄组的肝内胆管内径、胆管壁厚度、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回声增强的发生率均大于无胆管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及回声增强、胆管腔变细等征象,对于胆管狭窄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及处理。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9年收治的7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致病高危因素,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介入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是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供肝灌注保存、供肝胆道修整、移植术中血管与胆道吻合技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不足是造成胆瘘与胆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主要因素。供肝热缺血时间延长是诱发胆泥形成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因素(P〈0.01)。T管胆道外引流及胆肠吻合术患者较单纯胆道对端吻合患者术后早期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发病显著增加(P〈0.01)。腹主动脉采用UW液灌注病例术后胆泥形成、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发病均显著高于非UW液灌注病例(P〈0.05)。内镜及介入治疗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疗效满意,但对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尤其是胆管铸型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有限。对于内镜及介入治疗无效者需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与手术技巧、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吻合方式、供肝灌注方式等因素有关。内镜和介入治疗对多数胆道并发症治疗有效。应重视胆道缺血性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的预防,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9月~2005年2月进行的4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6例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5例,肝动脉狭窄28例,肝动静脉瘘1例,肝动脉狭窄伴吻合口破裂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证实。其中34例接受了介入治疗。结果:32例肝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未发生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接受血管内溶栓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靖 《天津护理》2007,15(2):75-76
对4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狭窄行胆道镜结合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术前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与术者良好的手术配合,术后密切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妥善固定引流管,及时发现胆瘘、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胆道镜结合放射介入治疗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课题拟进一步明晰认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并确立早期防治措施.方法:①对象: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于2002-04/2007-09完成的25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33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②方法:胆管重建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并发胆漏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严重者行二次肝移植术.结果:18例胆漏患者均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9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扩张术治愈,其中3例放置了胆道支架;6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2例接受了二次肝移植,2例恢复不佳.结论:改进手术方法、缩短移植物冷热缺血时间及保护胆管血供可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处理得当患者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微创治疗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性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11经床旁超声造影介入治疗的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性出血患者152例的护理经验,总结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要点。结果:通过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出血进行局部止血剂注射可有效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出血,规范、有效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P〈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P〈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其常见问题,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球囊扩张或单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已成为改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评价经皮胆道内球囊扩张及肝胆管引流对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治疗的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为1999—07/2007—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接受经皮胆道内治疗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53例。男46例,女7例,年龄17~64岁。所有患者都因肝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经CT或MRI证实为胆道梗阻。 方法:53例中50例患者接受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36例常规通过右侧肝内胆管进行,14例患者接受了双侧(左侧和右侧肝内胆管)肝胆管引流,其中6例是在第2次治疗中对左侧肝内肝管引流:13例同时进行了胆道球囊扩张:3例患者进行了单纯球囊扩张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对53例患者进行平均9.6个月的随访,观察经皮胆道内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致黄疸的控制情况。 结果:1例患者带T管治疗随访至1个月时由于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1例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随访至1个月时肝功能衰竭自动出院,51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黄疸情况均缓解甚至治愈,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甚至正常。一次有效率达79%(42/53),11例患者(21%,11/53)需要多次治疗,其中5例为第~次治疗失败,6例因黄疸复发。治疗与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球囊扩张治疗安全性较高,未见特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成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肝移植后出现血管、胆道并发症的患者12例行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期12个月(4~48个月)内,除1例患者死亡外,余所有患者存活。结论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感、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其焦虑状态更低,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好,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其需要护士准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制定较好的心理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既往文献主要探讨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而较少文献报道如何改进具体手术技巧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过程中胆道相关手术技巧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475例患者肝移植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关手术技术变化之间的关系,归纳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具体措施。 结果与结论:475例肝移植患者肝移植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36例(7.6%),包括胆管非吻合口狭窄(n=19,4.0%)、胆管吻合口狭窄(n=7,1.5%)、移植后胆瘘(n=3,0.6%)、胆总管迂曲(n=3,0.6%)、胆总管结石残留(n=1,0.2%)、远期胆总管结石(n=3,0.6%)。统计结果显示胆道吻合方式对非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临床显示留置“T”形管组造成胆管狭窄的可能性小于其他两组,但统计学显示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系膜上静脉插管取肝和取肝时即进行胆道灌注可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3和 P=0.018,OR=0.26和OR=0.28),取肝时即对胆道进行灌注可明显降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发生率(P=0.001,OR=0.09)。同时,修肝时尽量减少供、受者胆道血供的丢失、于肝脏膈面垫高肝脏进行胆道吻合等手术技巧均可降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仲恒高  范志宁  缪林  刘政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133-1135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共行ERCP124次,其中行ERCP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7次,平均为3.54次。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扩张、EST、取石、鼻胆管引流、内支架置入等治疗。结果13例为单纯的胆道吻合口狭窄,经胆道扩张后胆道梗阻症状解除,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肝癌远处转移死亡;3例为单纯吻合口胆瘘,经EST及支撑管,胆瘘愈合;7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经EST及胆道扩张后放入支撑管,胆瘘愈合;12例胆道狭窄合并狭窄上端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扩张后取出部分结石。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酶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安全而有效,避免了患者再次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主要是胆管吻合口的狭窄,介入球囊扩张只能暂时通畅胆道,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目的:观察应用胆道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10例,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住院患者4例均在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 对象:纳入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肝移植术均采用供、受者胆管端一端吻合。 方法: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的病例进行胆道内镜的诊断和分析,同时采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方法治疗肝移植后胆道狭窄。 主要观察指标:T管造影、内镜下肝内外胆管黏膜直观:结石的分布、吻合口胆管黏膜的;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炎症水肿的情况、狭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复查。结果:①胆管狭窄的诊断:经胆道造影和内镜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②胆管狭窄的治疗:通过胆道造影明确的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芊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支撑三四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狭窄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胆道内镜可直观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情况,进行可靠的诊断,并有效完成支撑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介入超声在移植肝动态观察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肝内结构及胆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57例肝移植患者移植肝术后正常及并发症的超庐影像表现。【结果】超声诊断了移植肝急慢性排斥反应28例,复发肝脏病变15例,胸腔积液50例,腹腔积液42例,2例肝动脉血栓,2例肝静脉血栓,1例门静脉血栓及吻合口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7例胆道感染,对部分患者进行了介入诊断及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及介入超声在移植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