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复杂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BRCA1,BRCA2基因突变赋予肿瘤易感性,由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相关的DNA修复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新近证据表明,除去遗传性肿瘤,许多散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各种生物活性已被鉴定,并且在TNF基因多态性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在某些疾病中,TNF的水平与其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并且这种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各种生物活性已被鉴定,并且在TNF基因多态性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在某些疾病中,TNF的水平与其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并且这种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组织间的表达关系.结果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明显高于癌旁腺体组织(15%、3/20)的表达(P<0.05).结论Survivin基因的抑制凋亡作用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作为乳腺癌一种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方法检测14例卵巢恶性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及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基因突变,其中5例还同时检测转移灶癌组织。结果示7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为p16蛋白表达阴性;无一例有p16基因外显子1突谱;4例有p16基因外显子2突变,基中2例无p16蛋白表达;5例转移灶癌组织的基因突变和蛋蛋白质表达与原发灶一致。提示部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p16基因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BRCA1和IGF1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RCA1和IGF1R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2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IGF-I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GF-IR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4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BRCA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8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2.4%,乳腺癌中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P<0.05),并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中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与Ⅱ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无关(均P>0.05); IGF1R和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χ?=1.620 P>0.05)。结论 IGF1R和BRCA1在乳腺癌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有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诊断、靶基因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另外IGF1R和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是两个独立事件。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留福 《医学综述》2012,18(4):515-518
帕金森病(PD)是中老龄人中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残存神经元中出现蛋白包涵体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多数研究认为PD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现就与PD发病相关的基因(如SNCA基因、LRRK2基因、Parkin基因、UCH-L1基因等)及其突变位点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癌症作为上世纪未被攻克的重大医学问题,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采用启动凋亡基因进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综述恶性肿瘤中与凋亡有关的各种基因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有关基因的研究,以期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73作为p53家族成员之一,因具有与p53极为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其中p73基因全长模式TAp73能够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和诱导细胞凋亡,并能作用于p53的靶基因,推测TAp73很可能是另一个新型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视野。本文将对p73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妇科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8例乳腺腺病患者的BRCA1、BRCA2基因进行检测,并从病理科资料中提取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结果,分析BRCA1、BRCA2基因水平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 1、BRCA 2基因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8/95)、52.6%(50/95),癌旁组织阳性率66.3%(63/95)、72.6%(69/95),乳腺腺病组织阳性率89.3%(25/28)、92.9%(26/28).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BRCA 2基因的阳性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BRCA 2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223,P<0.05),与ER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289,P<0.05),与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498,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1和BRCA2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检测此两种基因的表达可协助筛查出乳腺癌高危患者及早期发现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abl基因在人卵巢肿瘤组织中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88例正常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abl基因在外显子3、4区的突变.结果 ①c-abl基因在外显子3、4区的突变总体上表现为点突变.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及交界性肿瘤的突变率较正常及良性肿瘤组高;②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突变率与病理类型无关,随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进展而增高;③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abl基因在外显子3、4的点突变集中在5个位点,它们或单独或共同存在,影响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 c-abl基因在外显子3、4区的突变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化、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可成为判断该肿瘤恶性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时梅 《广西医学》2003,25(5):740-743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因此 ,乳腺癌的病因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一个重大突破是 1990年Hall等〔2〕 用连锁方法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随后Miki等〔3〕 成功地克隆此基因。目前认为BRCA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RCA1的发现 ,被称为癌(抑癌 )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内外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资料已证实 ,肿瘤细胞DNA非整倍体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标志之一 ,测量和分析细…  相似文献   

13.
BRCA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奕 《北京医学》2005,27(1):50-52
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是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其突变与30%~45%的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有关.该基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并有很高的外显率.自BRCA1基因成功地定位、分离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癌组织中乳癌易感基因1(BRCA1)与BRCA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乳癌病人的乳癌组织74例,癌旁组织40例,同时选取乳房增生症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标本中BRCA1、BRCA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癌组织中BRCA1、BRCA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乳房增生组织、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24.63~27.53,P<0.05)。乳癌组织中BRCA1、BRCA2蛋白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BRCA1、BRCA2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散发性乳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两者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基因突变和梅州地区女性乳腺癌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初治乳腺癌患者300例,结合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IHC)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开展准确分型,包含Luminal A型90例、Luminal B型72例、Her-2过表达型70例和Basal-like型68例,对BRCA1/2基因全编码区和编码区上下游20bp内含子区域开展高通量测序获得两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的BRCA1/2基因突变率。结果:不同乳腺癌亚型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Basal-like型组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高于其他分型组(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组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高于Luminal A型组(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梅州地区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Basal-like型乳腺癌患...  相似文献   

16.
同机体其它部位的细胞凋亡一样,卵巢内细胞凋亡也是一种受各种机制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包括信息的启动、信号传递、信号处理或调节、执行等过程。当然,其细胞凋亡过程中所涉及的精确机理还是未知的。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很多,已经发现多个与卵巢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本仅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了癌基因EGFR、c-erbB-2,c-erbB-3及抑癌基因P^53的检测,对60例乳腺肿瘤进行了P^53的检测,以研究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产物在卵巢及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DNA测序,对27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8例进行BRCA1基因全序列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27例患者中发现1例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1/27例);突变形式为4804C→G,突变结果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使编码子1562由精氨酸代替脯氨酸。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率较低(3.7%),BRCA1可能通过突变以外的调节方式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麻玲玲  杨品 《医学争鸣》1999,20(1):56-58
目的比较研究卵巢恶性肿瘤p53基因第5,6,7外显子突变与p53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卵巢恶性肿瘤及10例良性肿瘤石蜡切片进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其中23例卵巢恶性肿瘤的新鲜标本进行了p53基因第5,6,7外显子PCRSSCP检测.结果50例卵巢恶性肿瘤中12例p53蛋白阳性表达24%(12/50).上皮癌29%(9/28)生殖细胞肿瘤10%(1/10)间质细胞瘤25%(2/8),转移瘤25%(1/4)在23例标本PCRSSCP检测中突变率为35%(8/23)第5,6,7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9%(2/23).9%(2/23).17%(4/23).两者均阳性者为2例,即PCR-SSCP检测和蛋白表达均阳性第6,7外显子各1例.结论①卵巢恶性肿瘤存在p53基因突变蛋白的过度表达,但突变与蛋白阳性表达并非完全一致;②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过度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件.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及早发性乳癌病人BRCA1基因外显子2和20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青岛地区家族性及早发性乳癌病人乳癌易感基因-1(BRCA-1)外显子2、20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乳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青岛地区家族性乳癌病人(家系中至少一个一级亲属有乳癌患病史)30例、早发性乳癌(发病年龄<35岁)25例为实验组,以20例乳腺良性肿瘤病人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2、20的突变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外显子2和20的序列中均未发现有突变.结论 BRCA1基因外显子2和20上的序列突变对青岛地区家族性及早发性乳癌发生的影响不大,有待于寻找BRCA1基因的其他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