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博 《医学综述》2001,7(6):373-37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IT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近年来ITP的病毒病因学日益受到重视。现就与ITP发病有关的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针对病毒的治疗措施 ,综述如下。1 病毒感染与ITP的关系1 1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通过检测确诊为ITP患者血浆 (血清 )人巨细胞病毒HCMV IgG、HCMV IgM ,白细胞中HCMV DNA及病毒分离 ,说明部分ITP患者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 ,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尤其在慢…  相似文献   

2.
王彦  王笑蕾 《医学综述》2008,14(3):445-44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学机制和多因素联合作用等。病毒感染引起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或因病毒感染改变了血小板抗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使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68例ITP和14例健康儿童血清EBV衣壳抗原IgM (EBV-CA-IgM)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E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68例ITP病儿EBV感染30例(44%),其中EBV-DNA(-)/EBV-IgM( )24例,EBV-DNA( )/EBV-IgM( )6例,EBV-DNA含量每升(4.55±7.19)×108拷贝;6例EBV-DNA( )病儿血清EBV-CA-IgM阳性5例,另1例EBV-CA-IgM由阴性转为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EBV-CA-IgM及EBV-DNA均阴性.EBV感染组、EBV-DNA(-)/EBV-IgM( )组及EBV-DNA( )/EBV-IgM( )组与非EBV感染组ITP病儿外周血的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q=3.70~4.49,P<0.01); EBV-DNA(-)/EBV-IgM( )组与EBV-DNA( )/EBV-IgM( )组ITP病儿外周血的白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5,P>0.05).非EB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即CD4 细胞降低,CD8 细胞升高.EBV感染ITP病儿尤其EBV-DNA( )/EBV-IgM( )组病儿T淋巴细胞总数亦降低,CD4 细胞降低明显.结论 EB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紊乱,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其血小板恢复时间长,但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多种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技术对102例诊断明确的ITP患儿进行人细小病毒(HPVB19),柯萨基病毒(CBV1-6),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及EB病毒(EBV)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102例ITP中HPVB19-IgM阳性41例(40.12%);CBV1-6-IgM阳性28例(27.45%);HCMV-IgM阳性17例(16.66%);EBV-IgM阳性7例(6.86%);四种病毒总阳性率50.98%,除EBV外其他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病毒感染是小儿ITP的主要致病因素;(2)HPVB19感染是引起ITP最常见的病因;(3)HCMV感染与婴儿ITP的发生、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4)CBV1-6感染也是ITP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型临床上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治疗效果不佳 ,发病机制亦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有人观察到有些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临床惟一症状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我们通过检测慢性ITP患儿血白细胞中CMV -DNA、血浆CMV -IgM水平 ,以探讨CMV感染与慢性ITP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慢性ITP组共 6 2例 ,其中男 33例 ,女 2 9例 ,年龄 4~ 14岁 ,病程 6个月~ 1年以上 ,所有病例均为经临床及血液学检测确诊为慢性ITP的患儿。对照组为正常体检儿童 ,共 5 0例 ,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 3~…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儿童ITP复发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5例复发ITP患儿并40例对照组血清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腺病毒(ADV)、单疱病毒(HS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65例复发ITP患儿感染阳性率为61.5%,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毒感染是ITP患儿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8/10万.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儿童ITP发病时病情重,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症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由于不易与其它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故临床中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感染与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测定AI P患儿尿hCMV定量,对hCMV阳性患儿应用Dex+IVIG+GCV方案治疗.结果 hCMV阳性患儿发病时Plt及Hb值均低于hCMV阴性患儿.且发病年龄明显偏小.应用正规治疗后,Plt及Hb上升至正常的时间大于hCMV阴性患儿.应用Dex+ⅣIG +GCV方案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婴幼儿hCMV感染与AITP密切相关.对hCMV阳性AITP患儿应用系统ITP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GCV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P C R 和 E L I S A 技术对32 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 B19( H P V B19) 、 E B 病毒( E B V) 、巨细胞病毒( C M V) 及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 H P V B19 D N A 阳性8 例(25 .0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E B V D N A 阳性2 例, C M V D N A 阳性3 例, H Bs Ag 和 H Be Ag 同时阳性2 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46 .9 % (15/32 例) 。提示:近半数儿童 I T P 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 H P V B19 较其他病毒与 I T P 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并发ITP病儿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病程特点。方法将102例ITP病儿,分为两组,其中HBV-ITP组25例,非HBV-ITP组77例,病儿均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常规治疗量泼尼松、小剂量长春新碱等治疗,比较两组病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病程特点等。结果HBV-ITP组与非HBV-ITP组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及骨髓检查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t=0.933、1.916,2χ=5.422,P>0.05);非HBV-ITP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HBV-ITP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t=5.050,P<0.01)。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常规治疗量泼尼松、小剂量长春新碱治疗,HBV-ITP组疗效明显差于非HBV-ITP组(χ2=12.710、7.884,P<0.05,P=0.007)。HBV-ITP病儿较非HBV-ITP病儿易于发展为慢性。结论HBV-ITP病儿治疗反应差,病情易迁延、反复,容易向慢性转化。应进一步研究HBV感染对ITP发生发展的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18例ITP病儿及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ITP病儿CD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P<0.01);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60,P<0.01);CD19和活化B细胞(CD3^-/HLA-DR^ )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62,9.63,P<0.001)。C4/CD8比值正常组与比值倒置组比较,CD19和CD3^-/HLA-DR^ 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t=0.78,0.26,P>0.05)。④结论 ITP病儿不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而且还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检测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患儿进行末稍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稍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及复发的关系。②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并腹痛病儿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行病理检查,吉姆萨染色法及HpUT试剂盒快速酶试验法检测Hp。③结果:20例HSP病儿均并发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6例胃镜下呈麻疹样改变。Hp阳性11例,占55%。首次发病13例,Hp阳性5例;反复发病2次以上6例,Hp均阳性,根除Hp后未再复发。④结论:过敏件紫癜发病及复发与HD感染有关。清除Hp可促进疾病恢复并防止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Evans综合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难治性ITP和Evans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栓塞前给予脾动脉灌注长春新碱(2 mg)。结果两组患者暂时疗效(术后1月)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近期疗效(术后6个月)和远期疗效(术后2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联合脾动脉灌注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ITP和Evans综合征,具有"1 1"大于"2"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了28例ITP组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以及血小板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并与正常组、对照组作了比较。观察了ITP患者的各类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ITP组患者各类体液免疫指标与血小板数量,以及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ITP患者PAIgG增高不但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关,而且与患者的血小板的粘附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HLA—DQA1等位基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的参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PCR-SSP)对70例内蒙古地区的儿童AP病人进行了HLA-DQAl等位基因型别分析,并与9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病人HLA-DQAl*03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二者的频率分别为27.9%和1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RR=5.56,EF=0.45);AP病人HLA-DQAl*0302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二者的频率分别为6.4%和17.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RR=0.28,EF=0.26)。结论:HLA-DQAl*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AP易感基因;HLA-DQAl*0302等位基因则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 (FCM )与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分别测定 2 0例ITP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免疫球蛋白 (IgG ,IgA和IgM)和补体 (C3 ,C4)的水平。结果 :在治疗前 ,ITP患儿的CD3 ,CD4 和CD4 /CD8 比值、NK细胞均下降 ,CD8 升高 ,免疫球蛋白亦降低 ,对照组及恢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B淋巴细胞 (CD9 )、补体(C3 ,C4)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治疗后 ,血小板恢复正常 (>10 0× 10 9/L)时 ,ITP患儿的CD3 ,CD4 和CD4 /CD8 比值、NK细胞、免疫球蛋白均回升至正常 ,CD8 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紊乱 ,在治疗上应着眼纠正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9.
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组40例,治愈率97.5%,总有效率100%,西药对照组20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且比较差异显著。半年至10年随访,治疗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复发率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