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尿液中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并进一步了解CT、NG、UU病原体在深圳市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泌尿系统感染的609例患者(其中男305例,女304例)尿液,并选取其中108例患者同时采集尿液、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NG、UU。结果 CT、NG、UU在分泌物及尿液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UU阳性率最高,为42.04%(256/609);CT+NG+UU感染患者感染率为0.33%(2/609);CT+UU感染是双重感染中最高,为2.63%(16/609)。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为:29.18%(89/305)、14.10%(43/305)、52.45%(160/305);女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是:3.29%(10/304)、2.63%(8/304)、31.58%(96/304)。20岁者CT、NG、UU阳性检出率为64.00%,20~29岁者为63.16%,29~39岁者为63.34%,39岁者为75.00%。结论采用尿液和分泌物检测CT、NG、UU的检出率基本一致;CT、NG、UU的感染率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混合感染以CT+UU感染率最高;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的生殖道病原体中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和沙眼衣原体(CT)的检出情况及其携带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计1881例,其中男性患者293人,女性患者1588人,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病原体,并分析结果。结果在1588例女性患者当中,NG、CT、UU检出率分别为2.6%,12.3%,71.3%,而同时检出CT与UU的患者达10.2%。293例男性患者当中,NG、CT与UU检出率分别为23.2%,17.4%与20.5%,同时检出CT和UU为3.9%。男性的NG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23.2%V2.6%),而UU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CT的感染率无性别差异。从年龄分布来说,以20-40岁年龄段各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结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同时检出较为常见,临床应注意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来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2 064例妇科门诊妇女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2 064例样本中检出UU/CT/NG感染1 335例(UU/CT/NG一种阳性即为阳性),感染率为64.68%,其中以UU感染为主(1 331例)。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在年龄分布上有2个感染高峰,分别为≤30岁和41~50岁2个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68.20%和70.25%。其中有1 09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HPV分型检测,检出HPV阳性样本205例,以高危型别感染和单一感染为主。1 090例样本中,UU/CT/NG阳性组其HPV感染率为23.40%,明显高于UU/CT/NG阴性组(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r=0.157。结论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UU为主,UU/CT/NG感染人群易合并HPV感染,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就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淋病奈瑟菌(NG)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7110例患者生殖道、尿道分泌物或尿液标本的UU、CT和NG病原体DNA进行检测.结果 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54.63%、10.02%和2.45%,其中混合感染374例.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均以<21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女性UU检出率(58.20%)明显高于男性(33.88%),而男性CT和NG检出率(15.93%和11.27%)则明显高于女性(8.84%和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的夏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和NG的夏、冬两季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以UU+CT最为常见.女性不孕患者CT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健康男性的CT和UU检出率高于男性不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孕患者UU检出率高于男性不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女性CT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宁地区UU、CT和NG检出率总体较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应加强青壮年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同时CT感染与女性不孕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妊娠期女性的感染情况也不容忽视,提示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病原体感染及检出情况,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预防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本医院就诊的3310例就诊者标本,进行3种病原体UU、CT和NG基因定量测定。结果 3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8.0%(1590/3310)。三种病原体单独模式感染检出总率为40.90%,混合模式感染检出率为7.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单项感染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18.12%、1.36%和0.36%;混合感染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3.32%、0.15%、0.24%和0.00%。女性单项感染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19.63%、1.21%和0.21%;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3.23%、0.12%、0.06%和0.00%;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检出人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占42.78%。男女患者间三种病原体感染检出率均无差异。结论河池地区本院就诊者3种病原体的检测中,UU感染检出率最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项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42.78%的阳性患者在20~40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这提示三种病原体的感染检出率与患者的性生活频繁或紊乱相关。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感染,应加强自我保护及时就医。FQ-PCR检测NG、CT、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适宜门诊初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西地区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52例,STD患者尿道(宫颈)试子标本。结果3种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25.92%,其中NG13.70%,CT31.34%,UU32.71%,混合感染率以CT最高(82.81%),UU次之(7578%)NG为49.22%。结论非淋病性尿道炎(NGU),淋病性尿道炎(GU)男性患者CT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NGU女性患者UU的感染率高于男性(P〈0.01)在GU中两者相差不大(P〉0.05)。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其STD的感染率高达85.47%。提示应将他们列为主要的传染源和高危人群,作为STD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
毛源  王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50-2351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特点及差异.方法 对7 064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41)岁男性NG、CT单独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小于51岁的女性UU单独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混合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男、女性不同病原体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应重视婚前、老年人群检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多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 4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拭子样本,另收集113名体检健康者女性同类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亚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CT DNA、UU DNA和NG DNA,分析这些病原体的核酸检出率及阳性分布。根据HPV的阴性、阳性及感染型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CT DNA、UU DNA和NG DNA检出率差异。结果 4 496例样本中,UU DNA检出率最高(65.9%),其次是HPV DNA(23.9%),最低是NG DNA(0.9%)。正常对照样本UU DNA、CT DNA、NGDNA、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8%、3.6%、0.9%、22.1%。HPVDNA中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高危型HPV52,与其他型别相比,其CT、NG和UU的检出率也最高,分别为23.2%、2.9%和20.9%。在HPV阳性组中,UU、CT、NG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P0.001)。随着HPV DNA亚型检出的增加,CT、NG和UU的阳性率也有所升高;四重及以上HPV感染的患者CT和UU的阳性率(20.0%和87.7%)明显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10.8%和76.9%)(P0.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女性宫颈样本UU的检出率远高于HPV、NG、CT。随着HPV不同亚型多重感染的发生,其CT、UU及NG感染率也有所上升,并出现混合感染。建议出现HPV多重感染时,高度关注并发其他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孝感地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门诊就诊3 276例患者,分别采集男性尿道口、女性宫颈口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UU、NG和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276例患者CT、UU、NG和HPV感染率分别为4.58%、56.59%、6.59%和3.66%;混合感染率为6.86%,其中二重感染率最高的为CT+UU(1.68%),三重感染率最高的为UU+CT+NG(0.24%),未见四重感染病例;UU感染率在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患者均48%;女性UU感染率(58.38%)高于男性(30.77%),CT、NG感染率(7.63%、2.53%)低于男性(11.54%、15.38%)(P0.05),HPV感染率(3.63%)与男性(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UU+CT、UU+NG、CT+NG感染率(1.63%、0.41%、1.41%)低于男性(3.85%、8.97%、5.13%)(P0.05)。结论孝感地区门诊就诊患者UU、CT、NG和HPV感染率较高,其中UU感染率最高,多见于20~50岁患者;二重感染以UU+CT多见,三重感染以UU+CT+NG多见;男性CT、NG感染多见,女性UU感染多见,临床应重视育龄人群的UU、CT、NG和HPV筛查,以减少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白带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 000例患者(妇科门诊500例,生殖助孕500例)的宫颈分泌物中的CT DNA和NG DNA;传统的培养法检测UU;革兰氏染色方法显微镜镜下观察宫颈分泌物的病原菌。结果在1 000例患者中,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G和CT(P0.05)。白带检测结果中革兰阳性小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孢子(P0.05)。妇科门诊患者感染情况(CT、NG、UU)及白带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与生殖助孕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原菌混合感染中,妇科门诊和生殖助孕均以CT+UU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60%和2.80%;白带病原菌以革兰阳性小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60%和4.80%。在不同年龄组中,20~40岁感染患者最多,CT/NG/UU单项感染或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NG、CT、UU和白带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不尽相同,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各年龄组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316例患不孕症的妇女(不孕组)和250例正常生育的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的uu和cT检测,比较两组妇女Uu与cT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原发性不孕症与继发性不孕症妇女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0.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和0.8%(P〈o.05);原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1.9%、3.7%,而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捡出率分别为40.6%、n.6%,UU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性不孕妇女(P〈O.05),CT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妇女(P〈O.05)。结论Uu和CT与妇女不孕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将UU、CT作为女性不孕就诊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器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对298例疑似HSV-Ⅱ感染者和126例疑似UU、CT、NG感染者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结果在298例疑似HSV-Ⅱ感染者中,131例HSV-ⅡDNA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3.96%;其中男性阳性检出率为42.61%,女性为48.53%,男女性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20~<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就诊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57%、43.02%、47.37%、41.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9,P>0.05)。126例疑似UU、CT、NG感染者分别进行DNA检测,检出UU阳性65例(51.59%),CT阳性9例(7.14%)和NG阳性10例(7.94%)。不同性别的UU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的NG和CT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20~<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UU+CT+N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3%、75.00%、32.00%、83.3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者HSV-Ⅱ、UU、CT、NG阳性检出率较高,而病原体检测可辅助临床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并为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疑似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un, MG)及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似STD患者的送检标本(包括尿液标本及生殖道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CT、UU、MG、NG,并计算其阳性率。  结果  2013—2018年,共接收CT、UU、MG、NG检测标本12 804份。4种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42.88%,4833/11 271)、CT(8.43%,905/10 739)、MG(5.44%,231/4246)、NG(3.78%,338/8932);合并感染以UU+CT(4.13%,402/9725)、UU+MG(1.98%,74/3745)较常见。女性患者UU阳性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CT、NG、MG阳性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除女性患者NG、UU单一感染外,4种病原体单一感染率及合并感染率(UU+CT、UU+MG)均以≤20岁患者最高。NG、MG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CT、UU阳性率呈小范围波动。男性患者中,尿道拭子标本NG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12.37% 比5.27%,P<0.001);女性患者中,宫颈拭子标本UU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61.78% 比54.74%,P<0.001),CT阳性率低于尿液标本(6.16% 比7.73%,P=0.022)。  结论  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疑似STD患者中,4种常见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CT、MG、NG;UU+CT、UU+MG是常见的合并感染类型;≤20岁患者病原体阳性率较高;不同类型标本中病原体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吴瑞英 《疾病监测》2004,19(3):88-91
目的 了解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诊主诉有泌尿生殖道刺激症状及异常分泌物的患者,采集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解脲支原体检测采用培养法,衣原体检测采用新型快速免疫层析法,淋球菌检测采用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后,可疑者再采用培养分离鉴定法确证。结果 205例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其中大多数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有性病史。NGU、GU的检出率分别为70.24%和7.31%,UU、CT的感染率分别为57.47%和34.56%,混合感染为54例(26.34%)。结论 NGU和GU的感染以性成熟期患者为主,感染与性活跃有关。应加强性知识教育,避免不洁性接触及非婚性接触。  相似文献   

15.
A total of 93 infertile and 70 fertile men attending various urology and gynecology clinics in Jorda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First void uri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men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96% of the patients. Presence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NG), 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and Mycoplasma genitalium (MG) DNA in specimen was detect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NG, CT, UU, and MG in semen and FVU specimens among infertile versus fertile men was 6.5% versus 0%, 4.3% versus 1.4%, 10.8% versus 5.7%, and 3.2% versus 1.4%, respectively. Two of infertile and 1 of fertile men harbored mixed pathogens. The highest number of positive potential pathogens was found among young men aged 20–29 years old.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a very high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detection of CT, UU, and MG DNA in semen and the corresponding FVU specimens, while NG DNA found only in semen and not in the corresponding FVU specimens.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Ureaplasma parvum species is more prevalent than Ureaplasma urealyticum in specimens of infertile men (90%).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fertile men have higher prevalence of NG, CT, UU, and MG compared with fertile men and NG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fertile m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威海地区女性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方法:选取11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PCR)技术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CT -DNA定量检测。结果:不孕症患者的UU和CT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5.4%(89/118)和44.1%(52/118);健康育龄期妇女对照组分别是26%(26/100)和15%(15/100)。不孕症患者UU、CT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地区女性不孕与UU、CT感染密切相关, UU、CT检测应成为不孕症的常规实验室诊断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相关性。方法:应用培养法和胶体金法分别检测1000例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和CT,同时选择200例健康已孕妇女作对照组。结果:研究组UU阳性率、CT阳性率、UU+CT阳性率分别为34%、28%、12%,对照组的分别为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不孕组UU阳性率、CT阳性率、UU+CT阳性率分别为39.6%、22.9%、12.5%,继发性不孕组分别为42.3%、25%、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和CT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症存在密切关系,应作为不孕症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锡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61-1462,1464
目的了解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112例男性患者3种病原体基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3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73.21%(82/112),单项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3.75%(49/112),混合感染模式阳性检出率为29.46%(33/112),单项感染模式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CT单项感染率为16.96%(19/112),NG为15.18%(17/112),Uu为11.61%(13/112),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CT与Uu、CT与NG、NG与Uu及NG与Uu和CT的阳性率分别为9.82%(11/112)、7.14%(8/112)、7.14%(8/112)和5.36%(6/112),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男性患者3种病原体的检测中,单项感染模式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χ2=4.92,P0.05);CT单项感染模式最为常见,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对CT阳性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合并感染,给予有效治疗;FQ-PCR检测NG、CT、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适宜门诊初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