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术前化疗在治疗小儿成神经细胞瘤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研究应用术前化疗后切除的成神经细胞瘤21例,观察尿香草扁桃酸(VMA)、DNA图象分析和MYCN基因变化。结果手术切除率为955%,平均生存时间为281±102mo,显著高于一期手术组的88±68mo(P<001)。化疗后尿VMA较化疗前降低(P<001)。化疗后肿瘤细胞DNA指数下降,G0+G1时相比例升高,MYCN基因表达明显抑制。结论术前化疗具有诱导成神经细胞瘤细胞凋亡和促使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神经细胞瘤雌激素受体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神经细胞瘤雌激素受体(ER),探索新疗法。方法运用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成神经细胞瘤29例,选择3例ER阳性的Ⅳ期患儿,加用三苯氧胺治疗。结果ER阳性率517%(15/29)。其中<1岁组阳性率为2/3(例),1~3岁为2/8(例),4~6岁为3/10(例),7~10岁为8/8(例)。病理预后较好类型者ER阳性率为167%(1/6),而预后差类型者为684%(13/19),显著高于前者(P<005)。3例患儿服用三苯氧胺后疼痛症状暂时缓解或存活期延长。结论成神经细胞瘤ER阳性率较高,ER可作为成神经细胞瘤预后的指标。三苯氧胺是潜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以往文献认为,成神经细胞瘤病人的某些遗传改变具有预后意义,如 MYCN肿瘤基因放大、染色体短臂缺失、二倍体或四倍体缺失等。本项研究主要分析成神经细胞瘤患儿遗传学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 中Foxp3的表达及其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vnamide,CTX)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的敏感性。方法:体外培养SK-N-SH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在SK-N-SH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化疗药物CTX、THP对SK-N-SH细胞的敏感剂量;流式细胞术及real-time PCR检测CTX、THP对SK-N-SH细胞中Foxp3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K-N-SH细胞高表达Foxp3分子。CTX作用于SK-N-SH细胞的敏感剂量为6 mmol/L,THP作用于SK-N-SH细胞的敏感剂量为80 ng/ml。6 mmol/L CTX或80 ng/ml THP以及两者的联合不能抑制SK-N-SH细胞中Foxp3的表达(P>0.05);real-time PCR结果也证实,CTX或THP以及两者的联合不能抑制SK-N-SH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高表达Foxp3蛋白,但其表达对化疗药物CTX和THP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它涉及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肠癌、乳腺癌和非何杰金淋巴瘤在发展、转移时都表达CD44异(构)型。作者研究了患成神经细胞瘤时表达CD44的预后意义。 以单克隆抗体免疫染色法测定52例成神经细胞的CD44表达(所有病例皆为新诊断的接受标准治疗的儿童病例)。结果:37例(71%)测得CD44免疫反应性;22名1,2期和4S期(年龄<1岁,转移限于皮肤、肝、骨髓,常自然缓解)患者100%表达CD44,而30名3,4期患者中仅15人(50%)表达CD44(P<0.001)。提示缺乏CD44表达,是侵袭性成神经细胞瘤的特征。比较CD44阳性肿瘤患者与CD44阴性患者的生存情况,表明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中位随  相似文献   

6.
成釉细胞瘤多发生在下颌的臼齿区,很少发生在上颌骨,而更少发生在口腔软组织。作者报告经组织学证实的24例上颌骨成釉细胞瘤,其中16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本组病变主要位于上颌后部,仅2例发生在前部,半数病例侵犯上颁窦。在复发的8例中有6例(75%)侵犯窦腔。2例直接死于窦的侵犯。1例转移到双肺及侵犯脑垂体,另1例因颅内肿瘤进行性扩展死亡。记载有症状和征象的22例中,局部肿胀占20例(91%)6例(25%)有口腔溃烂。复发病例5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嗅神经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36例ENB患者,单纯手术治疗2例,单纯放射治疗2例,综合治疗32例.综合治疗包括手术结合放射治疗14例,放射治疗结合化学治疗6例,手术结合放疗、化疗12例.随访时间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生存率55.6%,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对改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放射治疗在ENB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罗然  王雄伟  董元训  汪雷  邓远国  马金阳 《肿瘤》2012,32(10):789-79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Ⅲ,EGFRvⅢ)在人脑成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成胶质细胞瘤A17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RvⅢ在60例人脑成胶质细胞瘤及其癌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建立稳定高表达EGFRvⅢ的成胶质细胞瘤A172细胞株,应用细胞计数法、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以及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其对成胶质细胞瘤A17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GFRvⅢ在脑成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脑组织(P<0.01);与转染空载体对照组比较,高表达EGFRvⅢ的A17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对照组和高表达EGFRvⅢ组的细胞克隆数分别为(50±10)个和(140±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表达EGFRvⅢ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EGFRvⅢ在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可促进成胶质细胞瘤A17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最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胰岛细胞瘤所致神经精神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2例胰岛细胞瘤所致低血糖.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障碍.容易误诊,早期误诊率达68.2%,误诊为癫痫者45.5%,精神病13.6%,植物神经降碍50%,癔症4.9%.除讨论胰源性低血糖所致神经精神障碍的可能机制外,主要讨论了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胰岛细胞瘤所致神经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2便胰岛细胞瘤所致低血糖。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容易误诊,早期误诊率达68.2%,误诊为癫痫者45.5%,精神病13.6%,植物神经障碍50%,癔症4.9%,除讨论胰源性低血糖所致神经精神障碍的可能机制外,主要讨论了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2.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giant-cell tumor of the bone were operated with 4 different methods depending on the site of tumor, extent of local invasion and degree of malignancy. Curettage plus filling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for Grade I tumors and localized lesions. Resection of the tumor segment and replacement of the joint with allograft or artificial joint were done for Grade II tumors involving the joint but with clear borders. The indications of amputation were Grade III tumors, frequent recurrence and malignant change. Local curettage plus radiotherapy was undertaken in tumors that could hardly be completely curetted, such as tumors in the sacrum and sp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method gave a high recurrence rate; the second method was the best; the third was worse due to conservativeness of amputation; the fourth method had the poorest prognosis owing to incomplete removal of the tumor.  相似文献   

13.
正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占原发骨肿瘤的4%~5%。多侵犯四肢长骨末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多见。约5%的GCT发生于扁骨,骨盆最多见。脊椎骨中最常发生于S1~5。病灶内刮除术后,辅助冷冻治疗或苯酚等局部烧灼治疗,局部复发率约25%。20%~30%的患者有持续进展的潜在恶性,约5%出现肉瘤变,经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后[1-5]。组织学上没有恶变就可以发生转移,肺转移的发  相似文献   

14.
骨巨细胞瘤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常见原发骨肿瘤,一般根据基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巨细胞的多少、大小,将肿瘤分为Ⅰ、Ⅱ、Ⅲ级,通常Ⅰ、Ⅱ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随着病例的增加,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良性的骨巨细胞瘤刮除手术后复发率高,并有一些病例发生远处转移。这些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却发生在形态学上完全良性的肿瘤中,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许多人认为 GCT 属半恶性或对这个侵袭性强的肿瘤不再视为良性。本文主要根据我院  相似文献   

15.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治疗首选,但切除术易引起颌面畸形和功能丧失,且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对于多次复发和转移成釉细胞瘤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针对成釉细胞瘤治疗研究热点集中在以靶向治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式。在过去十余年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分子靶点如BRAF、SMO被发现,相关药物如维莫非尼已开始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靶向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进一步提高成釉细胞瘤治愈率并减少复发和转移,本文就成釉细胞瘤靶向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09年12月)、EMBASE(1974年1月-2009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09年12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1月-2009年12月)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2009年12月).纳入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的GB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分析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5.0.0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共包括8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相比,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以提高新诊断GBM患者18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对危险比为2.46(95%的可信区间:1.11~5.46)]和24个月OS[相对危险比为2.88(95%的可信区间:1.95~4.25)],改善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对危险比为1.48(95%的可信区间:1.22~1.78)]、12个月PFS[相对危险比为3.07(95%的可信区间:2.17~4.34)]、18个月PFS[相对危险比为4.71(95%的可信区间:2.51~8.84)]和24个月PFS[相对危险比为7.47(95%的可信区间:2.67~20.94)],并改善6个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相对危险比为1.51(95%的可信区间:1.07~2.13)]和12个月TTP[相对危险比为3.91(95%的可信区间:1.59~9.61)].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引发的3~4级白细胞减少[相对危险比为4.31(95%的可信区间:0.77~24.31)]、3~4级血小板减少[相对危险比为4.03(95%的可信区间:0.70~23.34)]和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对危险比为2.79(95%的可信区间:0.12~67.10]与单纯放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以提高新诊断GBM患者的18和24个月OS,改善6、12、18和24个月PFS以及6和12个月TTP.因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是目前术后治疗新诊断GBM的一种较为合理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侵袭及复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侵袭机制对阐明其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侵袭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侵袭及复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侵袭机制对阐明其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侵袭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成胶质细胞瘤是发病率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恶性肿瘤。自2005年FDA批准的替莫唑胺后,再无明显改善疗效的新策略。随着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与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靶点的发现、中枢免疫“豁免”理论的突破和基因转导与细胞技术的进步,GBM治疗迎来了免疫治疗的新跨越。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 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靶向EGFRvⅢ、IL-13Rα2、HER2、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2,EphA2)的GBM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都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GBM的分子异质性、免疫抑制微环境、血脑屏障等为CAR-T进入一线治疗提出了挑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肿瘤恶性表型所必需的新靶点、防止免疫逃逸的最优靶抗原组合,致力于提高CAR-T血脑屏障穿越和肿瘤组织侵润的能力,寻找最佳注射途径和治疗方案,同时逐步完善中枢神经肿瘤免疫治疗评估体系。相信CAR-T免疫治疗的突破终将为GBM患者向往美好生活圆梦。  相似文献   

20.
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极少发生神经外转移,神经外转移可发生于颅骨切开术后,也有未行手术而发生神经外转移者,显然由于血源性播散所致。本文报告一例病人,第三次颅骨切开术前发现鼻内转移,经鼻镜及MRI证实。随后又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脾、肾、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