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3例病人[心率(HR)为65~75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ms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分制:5分为优,1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822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ms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 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3 例病人[心率(HR)为65~75 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 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 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 ms 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 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 分制:5分为优,1 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有822 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 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 ms 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使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90例,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每组30例分为3组:①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简称非门控组);②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简称前瞻组);③回顾性心电门控组(简称回顾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扫描时间、扫描范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计算出有效放射剂量(ED)。由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对肺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在扫描范围内的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结果:三组95.6%(86/90)的病例评分≥3分。图像质量评分、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出现率、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图像评分:前瞻组明显优于非门控组,与回顾组相近;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出现率:三组分别为88.1%、21.5%和15.9%,前瞻组和回顾组明显低于非门控组;辐射剂量:前瞻组和非门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7.59±0.87)和(7.49±0.80)mSv,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明显低于回顾组辐射剂量[(18.96±1.60)mSv];扫描时间:前瞻组平均扫描时间为(8.66±0.86)s,比回顾组和非门控组分别增加1.0s和5.5s。不同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TPA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CTPA检查是一种可行方法,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明显改善肺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更窄的曝光时间窗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律稳定、配合屏气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共360例,按心率及扫描方案随机分为5组:当心率<65次/分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用7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A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选择此时相为中心总长1%作为曝光时间窗,行前瞻心电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B组)。当心率≥65次/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常规使用3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C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以此时相为中心选择总长10%的曝光时间窗,分别用前瞻性心电门控(D 组)和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成像(E组);分别计算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4分制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8.11±1.54)mSv]和B组[(3.63±0.82)mSv],C 组[(10.56±2.51)mSv]和 D 组[(4.42±1.16)mSv],D 组[(4.42±1.16)mSv]和E组[(5.43±1.14)mSv]的辐射剂量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窄窗方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辐射剂量最少;而各组间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通过平扫获得最佳时相,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的时间窗,而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0%的时间窗,能获得高质量的、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受检者进行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均未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图像质量分4级,依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分别评价各个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分别计算每例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50例受检者平均体重指数(BM I)为(25.00±2.58)kg/m2,扫描时平均心率(71.13±9.63)次/min,平均有效辐射剂量(3.31±1.08)mSv,显示了94.76%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秀占79.49%。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于无严重心律失常的受检者都可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辐射剂量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分析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行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同时观察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第二代双源CT使用Flash扫描模式(前瞻性心电触发选在60% R-R间期,螺距3.4)行冠脉成像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别由2名医师采用4级法进行综合评估,1~3级图像为可评估,能用于影像诊断,4级为不可评估; 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冠脉16段分段法,对各段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估;再根据扫描心率,分成≤65次/min和>65次/min 2组病例,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统计分析此种扫描模式的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共评价冠脉1 047段,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7.3%,不可评价节段占2.7%;平均心率≤65次/min组可评价血管节段为99.5%,平均心率>65次/min 组可评价血管节段是89.1%,2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例扫描辐射剂量为(1.25±0.45)mSv.结论:使用Flash模式行冠脉CTA扫描图像质量较高;对于心律较整齐患者,影响其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在60%R-R间期采集时,扫描时心率≤65次/min图像质量较心率>65次/min可评价比例明显提高;此种模式较其他扫描模式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心率下CT前瞻性心电触发Flash扫描与序列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伪影。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Flash扫描(A组)与序列扫描(B组)冠状动脉CT成像各80例患者,心率均≤70次/min。4级法评价2组图像质量,初步分析伪影特点及成因。结果:A、B 2组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为98.37%和9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P=0.094);可评价患者为85.00%和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8,P=0.035);平均节段质量评分为(1.295±0.60)分和(1.21±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1,P=0.010)。A组的4级图像大部分分布于右冠中远段,多数出现在心率大于65次/min的患者中,均为心脏搏动伪影。B组4级图像散在分布于冠脉各段中,为呼吸及心脏搏动伪影。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心率下Flash与序列扫描均可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序列扫描略优于Flash扫描;Flash扫描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出现心脏搏动伪影概率大,序列扫描易产生呼吸及心律不齐所致伪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按70bpm≤心率<80bpm ,80bpm≤心率<90bpm ,90bpm≤心率<100bpm分成3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271例患者共重建37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者3708个节段,三组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8.59%、97.79%、97.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可获得稳定的满足诊断的图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功把握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中使用80kVp管电压的可行性。方法:对8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将84例患者按BMl分为80kVp(BMI≤22kg/m2)和100kVp(22kg/m2〈BMl≤25kg/m2)两组。脉冲曝光时间为200ms(心率≤65次/分)或380ms(心率〉65次/分)。分析直径≥1.5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心率的一致性较好(P值〉0.05)。80kVp、100kVp组的ED分别为(0.56±0.21)mSv、(1.43±0.58)mSv。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E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80kVp、100kVp组的合格图像分别为92.2%、91.8%。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主动脉SNR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kVp的超低管电压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可以应用于低BMI患者,图像质量足以满足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关闭ECG电流调控;B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开启ECG电流调控;C组6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轴面扫描,心率≤70次/分(32例)时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 连续选取77例临床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70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根据患者体重指数选择管电流(230~740 mA),管电压120 kV;用同样扫描条件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并记录.同时比较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连续回顾性门控心电标记固定参数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3.9,心率<70次/min)的扫描剂量,并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前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剂最平均为3.37 mSv,所获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平均剂量为17.29 mSv;B组实际回顾性门控CT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13 mSv.B组与A组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与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P<0.01),减少了约81.4%.结论 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高质最图像,同时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