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现况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探讨对其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在广东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500份40~6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资料,对其抑郁症状评价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对4489份有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抑郁症状者1344例,患病率29.94%。农村患病率是45.12%,城市是17.28%。抑郁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少、农民、职员、家庭主妇、退休下岗的妇女患病率高。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状患病率高,心理护理是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干预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围绝经期抑郁症,现有的研究表明性激素、神经递质对脑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体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与这种抑郁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同时,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实施有效护理。方法对18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围绝经期内分泌紊乱引发的身心变化是抑郁症的发病基础,病前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文化环境、季节变化等因素是致病诱因。结论根据患者性别、病情特点,实施有效的身心护理,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谭红媛 《全科护理》2012,10(19):1805-1806
综述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的心理支持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围绝经期是指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包括从临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迹象 ,持续到最后 1次月经后 1年。此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卵巢激素缺乏使绝经期妇女的精神、心理乃至躯体器官发生相应的退行性变化[1] ,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激素补充治疗虽能有效地缓解绝经期症状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降低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但对临床上出现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无明显效果[2 ] 。我们对应用激素治疗的 46例 ,予以相关心理支持治疗及护理 ,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发病与其内分泌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激性事件、社会支持、性格、家庭经济状况等也是抑郁症的易患因素。本文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病人的性激素水平及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 SAS)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且研究组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物质功能及社会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针对围绝经期焦虑、抑郁女性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的不良认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开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时期,子宫异常出血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症状[1]。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围绝经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常用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的方法[2-3],做好诊断性刮宫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焦虑、恐惧情绪、平安顺利地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围绝经期诊刮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金敏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311-1312
目的:观察性激素治疗(HT)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每日服用结合雌激素(倍美力)1片(每片含结合雌激素0.625mg),28d为1个周期(其中后14d加服安宫黄体酮6mg),共3个周期;对照组每天口服谷维素片20mg,早晚各10mg,连服28d,共3个周期;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和Zung氏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结论:HT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32例(抑郁组)、围绝经期抑郁焦虑共病患者30例(共病组)、围绝经期焦虑症患者50例(焦虑组)、围绝经期健康人85例(对照组)纳入研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根据入组时是否有消极观念、自杀行为的情况及HAMD评分第3项有关自杀内容评分≥2分,将抑郁组、共病组患者再分为消极亚组和非消极亚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结果:各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抑郁组和共病组的FT3水平均明显低于焦虑组(P0.05)和对照组(P0.01);其他各组间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共病组的消极亚组HAMD总分均显著大于非亚消极组(P0.01),而HAM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共病组的消极亚组和非消极亚组的血清FT3、FT4、TSH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和共病组的消极亚组中,FT3水平与HAMD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女性血清FT3水平相对下降,在具有自杀意念、行为等消极风险的人群中,FT3水平的下降与抑郁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2个社区和机关、单位体检的60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的SCL-90测评结果显示,该期妇女以抑郁、焦虑心理为主。结论护理人员及家属既要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健康,更要重视该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教育,帮助该期妇女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注和提高该期蛔奇的毕活后量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并强化心理护理。于手术前、手术后第7d、手术后第14d、手术后第21d,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前、手术后第7d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手术后第14d、手术后第21d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使患者手术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心理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勇  曾国华 《中国康复》2009,24(6):414-415
目的:探讨心理、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56例首次发生恼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人文关怀治疗组(关怀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处理,并给予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关怀组配合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内容包括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支持、安慰;根据患者心理分期持点分别进行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疏导及暗示疗法等。治疗前后2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定肢体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关怀组各项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和人文关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淋菌性尿道炎引起患者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患出现抑郁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有关护理对策。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8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掌握非淋菌性尿道炎患的心理状态。结果 经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化程度的患调查所得结果进行X^2检验表明:化程度低的中年男性患易出现抑郁;进一步分析表明,原因依次为不正确认知、外部支持不够、疑病和性格内向、多疑。结论 对因患非淋菌性尿道炎而出现抑郁的患,护理人员应针对患个体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他们出现抑郁的可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加强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抑郁量表(CES-D)测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况,将其中52例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患者在康复住院期间接受心理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状况测评。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相似(P>0.05),1个月后,实验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0 例首次发生脑卒中患者采用17 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进行评分,存在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干预组(n=21),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咨询,2 个月后再次进行HAMD-17 评分。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2.5%,治疗后干预组HAMD-17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MBI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筛查和心理治疗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conditions that influence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referral decisions related to depression care. Forty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15 general internists, 10 nurse practitioners, and 15 family practice physicia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clinicians participa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completed two quantitative instruments (with 33 items on depression treat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32 items on provider attitudes toward psychosocial care).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everal conditions influence a clinician's decision to refer a depressed patient to a mental health specialist: the patient's resources, the clinician's comfort in prescribing antidepressants and counseling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familiarity with a mental health specialist and practice environment. The decision to refer a patient with depression to a mental health specialist is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the clinician, patient, and practice‐related issues. Understanding these relationships may provide strategies to improve depression care management and lead to the design of depression care quality‐improvement interventions that accommodate primary care practice context.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a need to increase mental health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to strengthen their skills and comfort level in managing depressed patients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and mental health specialists to facilitate timely and accessible mental health care fo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CES-D)对20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进行调查,同时研究了其与病程、心理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1)脑卒中恢复期55.5%的患出现抑郁症状;(2)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峰期在病程达3~6个月之间。护理对策:(1)心理支持(2)心理疏导(3)行为心理学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200 例抑郁症患者住院后,针对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抑郁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 周后,对家属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健康教育前,76.5%患者家属SDS 评分高于常模,79.0%的家属SAS 评分高于常模。在接受健康教育后,SDS、SAS 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步行与八段锦等运动训练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的康复效果,寻找非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途径。方法:用Kupperma评分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抑郁量表(CES-D)对唐山市西山道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6分(即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度以上)以及CES-D评分≥20分(即存在抑郁症状)患者145例,年龄45—55岁之间;按数字排序随机分对照组50例,步行组46例和八段锦组49例,训练3个月后对三组用改良Kupper-ma量表和CES-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步行组和八段锦组与对照组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ES-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步行组与八段锦组CES-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Kupperman单项评定,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等方面得到改善(P<0.05),且八段锦组在失眠、焦躁、忧虑、胸闷、心悸等方面明显优于行走组(P<0.05)。结论:步行和八段锦等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且八段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