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及rmtC;用RT-PCR的方法分析阿米卡星诱导前后耐药基因表达量.结果 90.4%(38/42)的菌株阿米卡星药敏纸片周围呈现双圈耐药,且均检测到armA,未检测到rmtB及rmtC,其余3株为敏感,1株为普通耐药,且PCR检测耐药基因为阴性.RT-PCR结果显示经阿米卡星诱导后细菌armA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 双圈耐药现象与armA基因诱导型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介导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两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8抹,用K-B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MIC值;PCR检测armA、rmtA、rmtB...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与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关系,探讨多药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采用K-B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5种(armA,rmtA,rmtB,rmtC,rmtD)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1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全部耐药,1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另外4种药物表现为耐药,6株对1~2种药物表现为耐药,其余3株对5种药物全部敏感。基因检测显示rmtB和armA阳性率为15%,未检测到rmtA,rmtC,rmtD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并在其中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利娟  郝邯生  毕玲 《天津医药》2012,40(5):456-45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地区2所医院2010年8月-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鲍曼不动杆菌扩增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npmA)并测序.结果:1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5.79%)和左氧氟沙星(36.84%),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5%以上.83株耐氨基糖苷类菌株中armA阳性率为87.95% (73/83),占实验菌株的48.03%(73/152),未检出其他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阳性菌株耐药严重,除多黏菌素B外,armA阳性菌株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rmA阴性菌株(均p<0.01).多重耐药和泛耐药占的比例在armA阳性株中(100%和69.86%)也明显高于阴性株(21.52%和11.39%).结论:armA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未检出其他6种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并筛选出对阿米卡星MIC≥256μg/mL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和3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6′)-Ib、ant(3″)-Ia、aph(3′)-I)。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率较高(46.4%~65.4%),armA、aac(6′)-Ib、ant(3″)-Ia、aph(3′)-I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6.7%(40株)、51.7%(31株)、81,7%(49株)、58.3%(35株),其余基因未检出。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1至3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32株,用分子鉴定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本组3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 32株(100.0%)、aac(3)-Ⅰ 15株(46.9%)、aac(6')-Ⅰb 19株(59.4%)、ant(3")-Ⅰ 20株(62.5%)、aph(3')-Ⅰ 19株(594%),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25株(78.1%).阳性基因共分为7种检测模式,其中以aac(2')-Ⅰb+ aac(3)-Ⅰ+ aac(6')-Ⅰb+ ant(3")-Ⅰ+ aph(3')-l+armA等6种基因均阳性的模式最高,为12株(37.5%).结论 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是本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检出aac(2')-Ⅰ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检测20株多重耐药ECO菌1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5.0%),并为新亚型;16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0.0%)。15号株rmtB基因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GenBank)已登录的rmtB氨基酸不同,为新亚型。结论本组多重耐药ECO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多重耐药ECO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方法:测定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各20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M9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I,aac(6')-Ib,aac(6')-II,ant(3"),-I、ant(2")-I)、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D),1种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gacEA l-sull)和1种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结果 40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95%-100%,38株(95%)非发酵菌携带aac(6)-II基因,39株(97.5%)非发酵菌携带gacEA l-sull基因.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rmtB基因.结论 本组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ac(6')-II和qacEAI-sull基因在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方法测定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各20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测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D)、1种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和1种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结果 40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95%~100%,38株(95%)非发酵菌携带aac(6')-Ⅱ基因,39株(97.5%)非发酵菌携带qacE△1-sul1基因。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rmtB基因。结论本组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ac(6')-Ⅱ和qacE△1-sul1基因在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1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鲍曼不动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氨基糖苷修饰酶,外膜孔蛋白表达缺失,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和核糖体结合位点的改变等.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一种新的耐药机制,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本文就细菌rRNA的修饰作用、16S rRNA甲基化酶的发现、耐药与传播机制、耐药菌的流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