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存在明显的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但比《周易》更早的《归藏易》和《连山易》皆不主扶阳。《归藏易》是黄帝易,重阴、重地道,与《周易》崇阳、重天道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黄老道家主张致虚守静、清净无为、谦退守柔的思想,正与《归藏易》的精神相符。《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源自《归藏易》,渊源于黄老道家,故《内经》中亦无明显的扶阳倾向。扶阳派学者所称引的《内经》扶阳思想相关条文,实无明显扶阳倾向。  相似文献   

2.
自《黄帝内经》出现以来两千余年的中医学发展过程发现,传统性是中医学的学术特征,整体性是中医学的理论特征,实验性是中医学的发展特征。1传统性是中医学的学术特征1.1医易同源,远出上古在中国现存的各种传统学术中,易学应算是最古老的一种,而中医学历史之悠久程度直与易学相比肩。据传,上古时代的三皇之一———伏羲氏,既是易学的鼻祖也是中医学的开山:他创立了先天八卦,此为易学的源泉;又创制了九针,此为针灸的起源。伏羲氏的臣子阴康氏发明了引舞疗法,此为后世导引气功、保健体育的滥觞。上古易学相传有三家: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神农…  相似文献   

3.
"岐黄"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是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即以“岐黄”代称《黄帝内经》。由于《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基之作,至宋代,岐伯与黄帝首次被窦材《扁鹊心书》合称为“岐黄”,并被奉为医学正率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起来,并开始注入新的含义,不仅仅是岐伯、黄帝二人的简称,而是由此引申为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当然更多的是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岐黄之术”、“岐黄之道”,分别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又“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由此可见,“岐黄”一词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A型选择题 1.《礼记·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三世是指()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B、《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C、《黄帝针灸》、《神农本草》、《难经》 D、《黄帝针灸》、《神农本草》、《汤液经》 E、老子、儿子、孙子 2.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 D、《伤寒杂病论》E、《易经》 3.清代纪晓岚认为医学不同的学术见解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A、元古时期B、春秋战国C、秦汉时期 D、晋唐时期E、金元时期 3.《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5.
《周易》与中医学的关系密切:一是思维模式相同,《周易》的宇宙整体观,与《内经》中人体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阐述一致,符合现代科学系统论的观点;二是理论基础相关,从“易”的起源追溯阴阳学说的形成及其在中医学的运用;三是河图、洛书数理对中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制医药”、“以疗民疾”,黄帝和大臣岐伯、雷公等讨论医药理论问题,被后人辑为《黄帝内经》。到夏商周三代,中医学理论已经萌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黄帝外经》《周易与中医学》《道德经》《伤寒论》《五运六气》《黄元御医学全集》《圆运动与古中医学》《郑钦安医学三书》;李可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经验专籍《扶阳论坛》等书籍的总结,阐述人阳气的重要性,结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发现疼痛(即痹症)阳虚患者占十之七八(痛痹)、阴虚患者仅占十之二三(湿痹和热痹)。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析,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淌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相似文献   

10.
1.中医学所指“四大经典”是什么?怎样评价《黄帝内经》? 答:《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这四部古典医籍被后世称为中医学中的“四大经典”。也有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为中医学中的“四大经典”者。《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何人、何时所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经典著作,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祖国医学理论渊薮。本文主要从关于《黄帝内经》的书名,《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内容;《黄帝内经》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概况;怎样看待和学习《黄帝内经》等方面对该书进行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学术界多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今本《针经》(《灵枢》)《素问》即《内经》之见,并认为《黄帝外经》散佚已久。而考察历代史志可知,随着《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渐失记载,《黄帝素问》《黄帝针经》两个系统的传承脉络日益清晰,至《清史稿·艺文志》所载书目,《素问》《...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东方科学的镐矢,其博大精深的易理,对哲学、自然科学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中医学有着深远影响。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故有“医易”同源之说。但“医”、“易”同源在理论上是什么,一直未能阐述清楚。本文从《易经》、《内经》中对“阴阳”的论述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的同源是在“阴阳”学说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从《周易》的哲学原理和思维模式脱胎引伸而来。整体观念是《周易》认识论的精髓,而辨证论治内涵则处处寓有《易》理,通过对中医思维的返观反思将加深中医理论和《易》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它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经典的代表之作。《周易》所呈现的自然哲学、人文哲学等思想,所开创的象数思维模式与内涵等,亦无不延伸至《黄帝内经》之中,可以说《黄帝内经》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均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其中遵循自然养生、防重于治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纵览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吸收周易、儒、道中先进的养生和预防思想,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而且奠定了完善的“治未病”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周易》为群经之首,《内经》是医家之宗。《周易》为中国古代哲学之基石,《内经》为中医学之基石,两部经典,在不同领域内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其奥秘是什么?对比一下《周易》的“卦象”与《内经》的“脏  相似文献   

18.
医易是《周易》和中医药学互相联系的产物,中医药学理论的起源及发展都离不开《周易》,中医学理论思想中很多部分是从《周易》中衍生出来,可以从中找到理论依据以及模型依据的,其中包括八卦配对五脏六腑之理论,肺在八卦正配兑卦与乾卦。该文将从医易的渊源中探求兑乾二卦与肺生理作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制医药"、"以疗民疾",黄帝和大臣岐伯、雷公等讨论医药理论问题,被后人辑为《黄帝内经》。到夏商周三代,中医学理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学说,在阴阳的相互关系中,《黄帝内经》更加重视阳气的作用,认为阴阳关系是以阳气为主导、阴气为从属的,这一思想是《周易》重阳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延伸。在这一重阳思想影响下,《黄帝内经》更加重视寒邪与阳虚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外感热病、痹症、咳嗽、痛症、水肿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感受寒邪或自身的阳气虚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重视阳气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和疾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