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观察了16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静息心电图变化,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探讨临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电图改变关系及心电图异常与预后关系。结果 1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1.8%的患者有异常心电图改变,86.7%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75.0%的死亡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提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心电图改变成正相关。心电图异常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瞳孔变化与病变位置,病情转归,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保存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伤,伤情变化急剧,准确诊断及时处理十分重要。作者就近2年诊治的19例颅脑损伤颅内占位病变,结合文献就诊断及处理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岁~65岁,平均35岁。其中硬膜血肿9例,均为颞侧,硬膜下积液4例,凹陷性骨折6例。伤后1小时入院8例,3小时7例,6小时以上2例。入院时深昏迷8例,昏迷4例,浅昏迷3例,嗜睡3例,意识障碍100%。烦燥9例,偏侧瞳孔散大19例伴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偏侧肢体活动障碍15例,偏侧病理 相似文献
5.
6.
我们观察了167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入院后24h、3d和1w时)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与同期体检的健康人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性分析。结果延长多见。结论探讨急性颅脑外伤的病情程度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急性颅脑外伤的心电图进行回顾96例急性颅脑外伤有72%的患者(69例)有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以窦·胜心律失常、sT—T改变及QT间期提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越重,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胃肠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急性胃肠损伤后喂养的可行性,并探讨临床结局与肠道喂养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急性胃肠损伤及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死亡率、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等。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对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死亡率,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进行观察。根据临床结局对患者进行死亡与存活分组,对GCS评分、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均发生急性胃肠损伤,其中Ⅰ级30例、Ⅱ级26例、Ⅲ级21例、Ⅳ级9例。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4组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随胃肠道功能障碍越重,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GCS评分越低及死亡率越高。4组间患者24 h喂养率和7 d热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胃肠道功能障碍加重,患者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呈下降趋势。根据不同临床结局分组,死亡组24 h喂养率、7 d热量达标率和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死亡率与24 h喂养率(r=-0.478,P<0.01)及7 d热量达标率(r=-0.795,P<0.01)和GCS评分(r=-0.638,P<0.01)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胃肠损伤与重型颅脑损伤密切相关,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措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负氮平衡状态,促进伤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时的麻醉处理措施和特点.[方法]选择某院3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相关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本组所有病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快速诱导插管.术中瑞芬太尼、异丙酚徼泵持继输注,异氟醚吸入及间断追加维库溴胺来维持末中麻醉.给予机械通气.[结果]39例患者麻醉平稳,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因颅脑损伤过重或者合并有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死亡4例,死亡率为10.2%.其余患者轻残疾17侧,重残16例,植物人生存2例.[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在快速术前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恰当麻醉方面、药物,同时加强麻醉的检测和管理是降低麻醉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到2021年1月中的7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急诊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脑损伤患者应采取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7月收治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分析其患麻醉效果。结果:患者对麻醉效果均满意,在诱导中较为平稳,而且手术完成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意识恢复清醒,且所有患者没有在手术中出现死亡的患者,麻醉效果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要全面评估诊断其病情,积极控制颅内高压,并做好术前准备,给予麻醉管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麻醉方法,从而促使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减少手术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家庭轿车已走入千家万户,随之由于交通事故而引发的颅脑损伤日益增多,因而研究并不断提高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技术已经成为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外伤等往往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危重,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观察不细致或护理不当,可贻误病人的生命.护理、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是基层医院的常见急诊,其中发病率无论是战时或平时皆占全身各处损伤的20%,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二位。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为了总结基层医院诊治急性颅脑损伤的经验,笔者将我院1987年4月至1992年3月收治的47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汤波静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4):373-37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诸暨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院前急救,直接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干预组则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DL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救治时间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ADL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比例明显提高,而Ⅳ级和Ⅴ级的比例明显下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能更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护理体会,为今后的护理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病情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使预后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科收治148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96例开颅手术治疗,硬脑外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50例,脑挫伤20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死亡率11.6%。护理体会如下。1 术前护理1.1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病人的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在脑受伤过程中,尤其是脑疝前期,脑疝代偿期或脑疝晚期均有动眼神经损伤,瞳孔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脑损伤的重危病人每1/2h测量一次,并记录。生命体征的观察,首先测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6h内GCS<8分,其中手术治疗75(64.7%)例,非手术治疗41(35.3%)例.结果用GOS判断预后结果,生活正常52例(44.8%),生活自理32例(27.6%),生活需要照顾10例(8.6%),死亡22例(19.0%),其中手术后死亡6例,保守治疗死亡16例.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经积极治疗,多数病人能够得到良好康复.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和治疗脑缺血及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是外伤中常见的、较严重的损伤,术后的死亡率较高。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细心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颅脑损伤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分析其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与转氨酶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ALT、AST水平升高,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7,0.608,P<0.05),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287,-0.439,P<0.05).结论 转氨酶水平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洪波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3):68-68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80例,男105例,女75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5.67±2.91)岁。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以及麻醉方法的处理。结果:手术中无患者死亡。手术后,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3.89%,其中死于肺部感染9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155例患者痊愈。结论:及时诊断和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麻醉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