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例探讨腹腔镜胰腺手术后胰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4年5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找出胰瘘的相关因素和,提出改进措施。结果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共发生术后胰瘘9例,发生率30%。该9例胰瘘中术后出现胰瘘者有2例死亡,病死率为22.2%,术后胰瘘的病死率(22.2%)明显高于未出现胰瘘的患者的病死率(4.7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出血和感染为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在术中进行严密止血,术后预防出血、感染是减少术后胰瘘的重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的测定在胰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泰兴市人医集团收治的7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3-5d测定胰肠、胆肠吻合口旁引流液淀粉酶浓度,同时测定血清、T管内胆汁淀粉酶。采用国际国内认可的胰瘘定义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77例中术后出现胰瘘(ISGPF)34例(44.2%),其中A级胰瘘22例(28.6%),B级或C级胰瘘12例(15.6%)。单纯性胰液渗漏22例,胰肠吻合口漏12例,相关死亡5例(6.5%)。结论:术后对胰肠吻合口引流液淀粉酶的监测十分必要,主动结合其他生化指标的监测,可较有效地获知早期胰接的发生及胰瘘的性质,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和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行抽血培养分析对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找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对本研究36例出现感染患者行抽血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为8株;并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做好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和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行抽血培养分析对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找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对本研究36例出现感染患者行抽血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为8株;并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做好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9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法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48例)和胰管对肠黏膜吻合组(B组,44例).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长于B组[(101.73±6.47) min比(98.73±6.87) min],胰瘘发生率低于B组[6.2% (3/48)比20.5%(9/44)],消化障碍发生率高于B组[18.8%(9/48)比4.5%(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捆绑式胰肠吻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对肠黏膜吻合能有效减少消化障碍的发生,应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最佳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预防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 ,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组有 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 ,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 PPPD只要操作得法 ,可避免术后胃潴留 ,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 ,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新术式预防胰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外引流预防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31.4%),其中肺部感染5例,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腔脓肿1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及胰瘘发生.结论 采用稳妥的胰肠吻合,同时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及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胰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ll-Y胃空肠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 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壶腹部恶性及部分良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胰瘘是此手术后危险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及出血,是引起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防治胰瘘的发生一直是普外科的重要课题.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初步体会到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和术后胰瘘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例行捆绑式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高血糖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胰瘘.出院3个月随访至今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与胰肠吻合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73例(胰胃吻合组)与胰肠吻合60例(胰肠吻合组)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 胰胃吻合组与胰肠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1.7%,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和15.0%,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6.2±5.3)d和(24.3±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较之胰肠吻合手术具有胰瘘发生率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采用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行LPD的连续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病理结果,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中12例成功施行LPD, 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08.6 ± 61.7)min, 胰肠吻合时间(26.7 ± 4.3)min, 术中出血(188.1 ± 94.2)ml, 术中输血2例, 术后出现生化瘘1例, 未发生B级、C级胰瘘, 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4.2 ± 3.5)d, 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无Clavien 3级以上并发症发生及30 d再入院、死亡病例。结论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方式可有效降低LPD后胰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后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2 0 0 1年以来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完成的 2 6例PD与 1993年~ 2 0 0 0年采用其他胰肠吻合方式完成的 82例PD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胰瘘的发生率为 13 9% ( 15 / 10 8) ,其中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无胰瘘发生 ,而胰 -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组及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 2 4 6% ( 14 / 5 7)、4 0 % ( 1/ 2 5 ) ,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胰 -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组 (P <0 0 1) ,而与胰管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 ,预防胰瘘效果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结果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瘘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及疗效。方法分析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痿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4例(31.8%),肺部感染4例,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腔脓肿l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及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采用稳妥的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9例(30.8%,49/159)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术中出血量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入院前黄疸、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及是否门静脉重建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空腹血糖水平(≥6.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171μmol/L)和白蛋白水平(<35 g/L)是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以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病例资料。结 果并发症发生率8.7%,围手术死亡率1.1%。1年存活率68.5%,3年存活率26.0%。结论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死亡的原因。手术技巧和胰肠吻合是预防胆瘘和胰瘘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33例均获痊愈,无胰瘘、出血、腹腔脓肿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找出降低其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30例病人的病历资料,数据以分类变量的比例表示并对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因素,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加以讨论。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300 u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ALB)30 g/L、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再次手术、胰瘘、胆瘘、腹腔/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术后随机血糖≥11 mmol/L、术后ALB30 g/L、术后Hb 90 g/L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BMI18.5 kg/m~2、术前TB≥300 umol/L、术后胆瘘、胰瘘、腹腔感染、术后持续血糖≥11mmol/L、术后ALB30 g/L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控制营养不良、高血糖及术后预防胆瘘、胰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是预防DGE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 (Ulinastatintrypsininhibitor ,UTI)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抑制胰液的分泌、预防和治疗胰瘘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 :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未应用乌司他丁 ;实验组 :3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常规应用乌司他丁 10万U溶于 2 5 0ml生理盐水 ( 2h内滴完 ) ,Bid ,连续用 5~ 8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Child术式。结果 对照组术后胰液分泌为( 2 48 5 6± 10 6 75 )ml/d ,实验组术后胰液分泌为 ( 13 8 2 6± 114 74)ml/d ,实验组术后胰液分泌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对照组术后发生胰瘘 6例 ,未应用乌司他丁治疗 ,死亡 6例。实验组术后发生胰瘘 2例 ,常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 ,无死亡病例。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抑制胰液分泌、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和治疗胰瘘疗效可靠 ,能够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