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时间45~115(68.44±20.17)min;术中出血量30~150(65.25±36.95)ml;术后住院时间6~9(7.19±1.17)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35(10.12±8.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效、安全及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解剖结构特殊、位置深,既往传统开放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术中血压时有波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自1992年Gagner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以来,该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肾上腺手术的金标准[2]。2009年10月—2012年8月我们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32例,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组24例,开放手术组2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血压波动例数、术后拔管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47例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波动例数、术后拔管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方法: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55例,进行护理配合。结果:手术时间45min~125min,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10mL~150mL,术后无腹腔出血、肾上腺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在术后7~12天出院。患者在默契手术配合和精心护理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完善的术前准备保证了微创手术的顺利开展,配合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密切的术后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性能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熟悉肾上腺相关解剖结构和手术步骤,是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是否不同,及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拟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者32例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者28例为开放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侵犯包膜者5例,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开放组术中收缩压震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 ±9.42) mm Hg(1 mm Hg=0.133 kPa)、(127.38±16.40) min、(420.48±185.62) ml、(238.20±68.39) ml、(13.23±1.14) cm、(7.26±1.20)d、(326.50±96.48) ml、(9.31±1.89)d,腹腔镜组分别为(10.42±8.89) mm Hg、(76.29±24.61) min、(120.54±104.28) ml、(86.49±36.53)ml、(8.44±1.03) cm、(5.47±1.55)d、(180.32±100.52)ml、(7.21±1.3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疗效均较好,安全性较高,腹腔镜手术相对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对无腹腔镜治疗禁忌证患者可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2例,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开腹组22例,行传统的外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次数、低血压的次数、血压波动的幅度、升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术中高血压的比例腹腔镜组比开腹组低,肿瘤切除后出现术中低血压的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腹腔镜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外科手术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 对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成功,中转开放手术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70~ 145(100±25)min;术中失血量30~400(60±25) ml;术后住院时间5~9d,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48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是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且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同时围术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预后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高血压27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3例。24小时尿VMA阳性率87.0%(27/31),血、尿儿茶酚胺阳性率80.7%(25/31);B超、CT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0.3%(28/31)及96.5%(29/30),MRI检查7例,均准确定住。28例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腹腔镜切除肿瘤。结果肿瘤位于肾门区域11例,肾下极区3例,下腔静脉后方2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5例,腹主动脉前方肠系膜根部2例,膀胱壁3例,多发5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cm-13cm。随访8个月-12年。27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25例,仍有高血压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术后1年内均复发、转移,死亡4例,2例经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治疗后荷瘤生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获得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前;隹备极为重要,术后应长期观察是否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4例,腹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2例,肾门区域2例,膀胱1例,阴道1例,右肾上腺前下方1例,左肾下方1例,耻骨后1例(为复发,侵犯耻骨及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栩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苄胍(^131I-MIBG)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发生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辅以放疗、化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金芳  文建军 《现代保健》2011,(17):168-16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后腹腔镜肾上腺瘤摘除术21例,患者平均年龄35岁,瘤体大小1.5-6.5cm,采用经腹膜后腔途径,显露肾上极及肾上腺,用电凝钩、钛夹处理瘤体血供,摘除肿瘤。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45-110min,术中失血30~120ml。随访3.2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安全,疗效好,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创伤性腹膜后血肿(RH)的诊治体会,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结果:26例RH患者术前确诊7例,剖腹探查19例,因RH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且常为所合并脏器损伤的症状掩盖。结论:腹部损伤的患者经复苏治疗后仍有不明原因的内出血征象时,应高度怀疑RH的可能。应适当放宽剖腹探查指征,对不同部位的RH术中应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文建军  李金芳 《现代保健》2011,(15):162-16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无功能肾患者(积水无功能肾11例,结核肾4例),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行肾切除术.结果 除1例脓肾因与肠道粘连紧密中转开放外,其余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70 min,术中出血50~200 ml,无一例输血.术后24~48 h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时间(6±0 5) d.结论 后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可取代大部分无功能肾开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腹膜后纤维化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原发者2例,继发恶性肿瘤14例,外伤后1例,继发于肿瘤放射后9例。手术治疗16例,内引流8例,药物治疗2例。结果随诊4月.3年,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或恢复正常,效果良好,急性肾衰者肾功恢复快。结论对于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及时合理的外科手术(包括双J管内引流)是保护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电视腹腔镜切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58例患者实行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切除术,随访6个月~2年.结果:57例患者术中成功切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患者因瘤内头结节大且与卵巢门粘连致密无法剥离.行镜下附件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6.6min,此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既达到治疗目的,又保留卵巢功能.随访6个月~2年未发现有化学性腹膜炎、肉芽肿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腹腔镜切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手术,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7例,左侧16例,右侧11例。结果27例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110ml,术后5~7d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林  李波  王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30-4031,403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某院自2010年2月~2012年1月的5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对两组的术后生存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3.10% (27/29)、89.66% (26/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7.4±22.4) min、 (174.5±14.8) min, (106.5±25.7) ml、(203.2±34.1)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具有与常规开腹手术相当的远期生存率,可以安全的用于结肠癌根治的治疗,是一种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开展的35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质腺瘤2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结果:34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85min;失血量20-250mL,平均50ml;术后住院时间3-8天,平均4.5天。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收治的4例R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AE1/AE3、Vimentin、HMB45、Melan-A、S-100、SMA、CD10、CD34、Ki-67免疫标记染色,同时进行随访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RAML患者中女3例,男1例.3例有腹部疼痛不适的临床症状,1例体检时发现.肿物均大于10 cm,与肾脏界限不清.临床均行“肿物+患侧肾脏切除术”.光镜下肿瘤由脂肪、平滑肌细胞及厚壁血管构成,但三种成分比例相差较大,其中1例腹膜后肿物合并肾脏病变.免疫表型:AE 1/AE3均阴性;Vimentin、HMB45、Melan-A、SMA、CD34均阳性;S-100 3例阳性,1例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5%.结论 RAML是一种少见的腹膜后良性间叶性肿瘤,具有复杂多样的组织学形态,特殊的免疫表型结合镜下表现可明确其诊断.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7%,8例复发,复发时间为5.0—93.0个月,再手术7例,3例完全切除;6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全部复发,复发时间为1.5-11.0个月,2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