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兴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鸿惠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胼胝体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比较MRI、CT检查结果与MR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MRA为金标准,比较MRI、CT检查急性胼胝体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ROC曲线分析,记录AUC值。结果MRI检查结果与MR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92)高于CT(Kappa=0.451)。MRI检查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准确度高于CT,AUC值大于CT。结论MRI诊断急性胼胝体梗死准确度高于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丽华 《现代保健》2009,(34):50-5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总结诊治经验。方法45例脑干梗死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及结合文献回顾。结果脑干梗死由于病因、闭塞血管数目及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具备典型脑干损害表现者26例(占57.8%),部分患者可无脑干损害典型的临床表现(占42.2%),头颅MRI与CT比较对于颅底结构的影像表达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脑干梗死患者的诊治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一定的神经解剖学知识,治疗方面一定要求做到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神经科定位定性准确,全面治疗,并且最好结合NRI检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加强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头颅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偏身运动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是脑干梗死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结论交叉性瘫痪并不是脑干梗死唯一的临床体征,头颅MRI检查是诊断脑干梗死最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总结51例脑干梗死的患者的病因,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主要病因,症状复杂多样,多发部位在脑桥。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者有颅神经损害及交叉征,非典型者早期诊断困难,易被误诊及漏诊,MRI确诊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病灶累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下段、股骨颈和胫骨粗隆。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显示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CT、MRI、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83.33%,MRI检测的阳性率为56.67%,CT检测的阳性率为46.67%,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PL),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6例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累及23处骨骼,44个病灶。13例病变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胫骨下端、上端及肱骨上段各1例;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发病。早期骨梗死,X线表现为阴性,或CT可见骨质疏松。中期,X线、CT可见虫噬样破坏和斑点样钙化及环样、斑片样骨质硬化。早中期MRI表现为地图样改变:病变中心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为迂曲匐行的长T1、长、短T2信号带,可见“双环征”。晚期骨梗死,X线和CT可见不规则条片状、斑片状和环样钙化;MRI呈长T1、短T2的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有效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8.
脑干梗死在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为提高脑干梗死的临床确诊率,以避免漏诊和误诊,借助脑颅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便于临床第一时间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07-1008
目的探讨MRI与CT用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S患者94例,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程度与骨质异常情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Ⅰ级骶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Ⅱ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CT对骨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各有优势,CT诊断骨质异常敏感性较高,MRI有利于早期Ⅰ级病变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照组采用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病灶大小、数量及检查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梗死总检出率、梗死24h内检出率、24~72h内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病灶大小、病灶检出时间、梗死面积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均为临床常用的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但MRI的诊断更为精细,在病灶大小及梗死异常情况检测上更为明确,尤其对于小病灶的病变检出率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研究,分别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MRI的准确率明显较螺旋CT高,其关节结构与骨质异常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P<0.05.结论 :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MRI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头颅MRI在急性脑干梗塞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干梗塞患者作为调查对象,86例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分析急性脑干梗塞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明确梗死病灶有98个,MRI检查确定梗死病灶有94个。多发梗死、单发梗死、脑桥处梗死、延髓外梗死、中老处梗死、混合梗死等检查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和病理学诊断基底节、额叶、脑干、顶叶、颞叶以及小脑病灶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影像结果发现,在86例患者中,T2WI信号较高的有41例,占比为57.67%。T1WI信号相同,T2WI信号凸显稍高为26例,所占比为30.23%。然而T1WI信号和T2WI信号混杂不匀为9例,占比为10.47%。结论:应用MRI诊断急性脑干梗塞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CT与MRI检查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86例,患者均行病变组织活检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同时在病变椎体数、压缩性骨折椎体数、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椎管内异常病变4个方面对CT和MRI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检查在脊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准确度为81.7%,灵敏度为84.9%;MRI检查在脊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准确度为96.0%,灵敏度为98.39%。CT与MRI检查相比较,在准确度和灵敏度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变椎体数、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椎管内异常病变这三个方面MRI的检查结果分别为289、56和56个,CT检查结果显示分别为151、11和9个。MRT检查结果高于CT检查。结论 CT和MRI检查在脊椎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病变椎体数、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椎管内异常病变方面,MRI检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MRI对诊断脑梗死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及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 6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头颅MR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在不同发病时间诊断的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72小时后均确诊,其准确率为100%,6-12小时内诊断准确率为55.32%,明显优于同期CT诊断的准确率。检出梗死部位78个,MRI诊断与OCSP符合率为腔隙性梗死(LACI)85.7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81.8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90.91%,后循环梗死(POCI)86.67%。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病灶栓出率、诊断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较高,是诊断脑梗塞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CT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56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脑颅CT检查。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者、冠心病、脑梗死史是MID的高危因素。MI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智能障碍,占80.4%。梗死部位以基节区最多,占44.6%,其次为额叶、颞叶、顶叶、丘脑、枕叶、小脑,其中双侧半球梗死47例,占83.9%,单侧梗死9例,占16.1%。脑室扩大33例,占58.9%,脑萎缩39例,占69.6%,腔隙性梗死29例,占51.8%,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症19例,占33.9%。结论:螺旋CT对MID的早期诊断优势明显,正确认识CT特征,对MID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纵膈型肺癌的MRI和CT临床表现,并且比较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113例患者中,65例为周围型肺癌,48例为中央型肺癌;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69%(107/113)、92.93%(105/11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CT检查中,可见病变肿块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呈毛刺状,纵膈淋巴结异常肿大,而MRI的影像学特征与CT检查基本一致,并且二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肿块入侵胸膜、胸壁以及胸椎情况。结论:在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必要的情况下,联合运用二者,能够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工作中可以看到一些非交叉性瘫痪的脑干梗死,遵循经典定位理论,常把此类梗死定位于大脑半球.本研究对此类梗死与大脑半球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高对此类病例的认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6-2011年所有住院治疗脑干梗死的患者中,选择初步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后经MRI证实为脑干梗死的病例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54~72岁,平均63.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87%),冠心病史6例(19%),糖尿病史8例(25%),高脂血症史16例(50%),既往吸烟史16例.  相似文献   

19.
潘龙 《中国校医》2018,32(1):76-77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58例脑干缺血性梗死的一般资料及DWI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超急性、急性期脑干梗死灶的磁共振弥散成像DWI都为高信号,而T2加权成像的表现为等或者稍高的信号。结论对于脑干缺血性梗死病灶应用DWI成像检查能早期、有效的明确病灶位置,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可早期确诊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采用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计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诊断正确率、诊断检出率。结果: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62例患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检查41例,检出率为66.1%,MRI检查58例,检出率为93.5%,对比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7%、98.3%,均高于CT检查的95.16%、83.57%,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相较于CT检查,应用MRI检查所得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大致相符,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采用MRI检查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