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常用的抗疟药有氯喹、伯氨喹和奎宁,近年来发现,许多新型抗疟药或抗菌药防治疟疾,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 (一)(甲氯喹mefloquine)[1]本药是一种与奎宁相关的4—喹啉甲醇衍生物,对子孢子和红外期疟原虫无作用,但可杀灭  相似文献   

2.
黑尿热是由疟疾及其抗疟药物如伯喹、奎宁类药物所致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在疟疾流行区偶有所见,报道甚少。我院1984年~1992年收治23例,占同期住院疟疾247例的9.31%,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3.
自从中南美洲及东南亚地区陆续报道有抗氯喹的恶性疟以后,近几年在我国海南岛及云南省边陲也相继发现了抗氯喹恶性疟。寻找高效、低毒、对抗药性疟疾有效的新药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研究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我校抗疟药研究组合成的抗疟新药—磷酸羟基喹哌通过前几年的现场验证证明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疗效良好,副反应少,并已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疾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曾经对类似于疟疾的疾病进行过描述。。人类在疟疾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其中包括:Laveran于1880年发现疟原虫,并因此荣获1904年度诺贝尔奖;20世纪早期,人们开始着手消灭疟疾传播的罪魁祸首蚊子;1934年,Andersag发明了抗疟药氯喹;1939年起,人们开始将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用作杀虫剂,之后改用毒性较小的杀虫剂。;人类还陆续发明、使用、联合应用了其他抗疟药,包括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甲氟喹、阿托伐醌+氯胍、奎宁以及多西环素。  相似文献   

5.
抗性恶性疟疾的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扑灭疟疾的计划已实施了四十多年。然而现在尚有两亿人口受到疟疾的危害,尤其是恶性疟疾,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寄生虫传染病。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东南亚泰柬边境及六十年代初在南美发现了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现在已波及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许多地区。近年来又发现抗氨酚喹、奎宁、法西达、甲氟喹等多重抗性恶性疟原虫株。海南岛也出现多重抗性的恶性疟原虫株。  相似文献   

6.
徐雄鹰  陈道林 《海南医学》1994,5(3):133-135
1986~1993年间,我们采用磷酸氯喹(氯喹)加磷酸伯氨喹啉(伯喹)双4日疗法对33例间日疟病人进行临床验证。并以磷酸呱喹(哌喹)加伯喹治疗17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有疟疾症状,血检确诊为问日疟;病前一月及病后,均未服用过任何抗疟药(包括磺胺,四环素、砜类等药物);其他热性合并症或孕妇不作观察对象。1.2药物及治疗方案1.2.1药物:氯喹、哌喹每片含碱基0.15克,伯喹每片含基质7.5毫克。1.2.2治疗方案:氯喀加伯咦(简称氛睦联用)组;成人第一、二两天各顿服氯峻4片,第三天再一次服…  相似文献   

7.
疟疾作为一种致死性很高的全球性寄生虫病,一直被全世界所关注,疟疾的控制也被列入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长期抗疟药的使用,目前恶性疟原虫对主要抗疟药物普遍产生抗药性,青蒿素类药物是在氯喹、奎宁抗药性产生后的主要替代治疗药。而对于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治疗,却与恶性疟原虫大不相同,本文针对间日疟的青蒿素治疗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有关抗疟药作用机理马明良(江西中医学院基础部南昌330006)关键词疟疾抗疟药作用机理疟原虫氯喹从30年代起就合成问世了,40年代就使用了干扰DNA合成的抗叶酸制剂[1]。多年来我国则广泛地用氯喹(Chloroquinum)、伯氨喹啉(Primaqu...  相似文献   

9.
寻找新的疟疾长效预防药物是当前疟疾防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校抗疟药研究组合成的新药——磷酸羟基喹哌,经过前几年的现场验证,证明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疗效良好,副反应少,而且对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同样满意。但是,此药对疟疾的预防效果如何,尚未进行过验证。为此,我们于1977年7月中旬至10月底在安徽省淮南市往年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李一矿,进行对间日疟的预防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从外国发现恶性疟疾对氯喹产生抗性以后,在我国云南和海南某些地区陆续发现恶性疟抗氮喹的原虫株,对消灭疟疾带来一定困难。应用两种以上抗疟药伍用治疗恶性疟, 是探索根治恶性疟的一个重要途径。自1977年11月至1978年5月,我们试以小剂量的青蒿素与强力霉素、甲氧(艹卡)胺嘧啶配伍(下称A 方案)治疗恶性疟疾2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喹)是间日疟治疗中迄今为止,视为毒性最小、效果最好的抗复发药。即使这样,伯喹仍有疗程过长,毒性较大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多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伯喹结构的改造和构效关系的探索,借以寻找高效低毒的新抗复发药,已成为当前抗疟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急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通常由颞动脉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引起。而我科曾收治 1例因服用抗疟药物伯氨喹、哌喹而导致该病的患者 ,在各类药典及报道中皆未见有抗疟药物伯氨喹或哌喹引起眼部损害的记载 ,可见该病例为罕见 ,故为报道。1 病例资料 患者王×× ,男性 ,3 7岁 ,因反复高热、寒战在当地防疫站确认为疟疾 ,给予伯氨喹、哌喹治疗 ,总剂量分别是 :伯氨喹 (基质 ) 90mg,分 4次服 ,每日 1次 ;哌喹 (基质 ) 1 .5g,第 1d服 (基质 ) 0 .6g ,后 3d每日服 (基质 )0 .3g。服药第 4d患者突发双眼视朦 ,有雾遮感 ,呈渐进性加重 ,眼部…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其病原体——疟原虫被发现之前,人们就已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些治疟方法。但是,那些方法一般都不能肃清病人体内的疟原虫,病人常常复发。在疟原虫生活史已基本清楚,并且出现了许多作用不同的合成抗疟药的今天,对病人进行系统治疗,根治疟疾已成为可能。但是,目前仍有些卫生人员在治疗疟疾时,只打几针奎宁或用几片氯喹等药物,控制了病人症状就算治好疟疾。这种不正规的治疗,不但不能治愈疟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抗氯喹疟原虫株,给疟疾的防治增加了困难,因此寻找新的抗疟药物刻不容缓。我们曾试用常山治疗抗氯喹株疟原虫P.BerghM所致动物疟疾和人工培养的恶性疟疟原虫P.Falciparum取得了满意效果。在实验中并将常山和氯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全新结构的抗疟药,具有抗疟作用迅速、高效、低毒且与大多数抗疟药无交叉抗性等特点。一般认为,青蒿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结构中的内过氧桥有关,最近又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治疗疟疾的其他药物如氯喹、甲氟喹、乙胺嘧啶等在治疗疟疾的过程中均已产生耐药性,而青蒿素类药物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是至今唯一没有出现耐药性的抗疟药,因此确定其作用机制,对避免其耐药性的产生,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伯氨喹啉(简称伯喹)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是我县应用伯喹十五年来首次发现。1975年春,我们采用伯喹合并乙胺嘧啶八日疗法,对73、74年有疟疾病史者及其家人进行抗复发治  相似文献   

17.
最早报告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性的,是1910年Nocht等报告在巴西发现对奎宁(quinine)产生抗药性。以后又发现对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产生抗药性。60年代初期,在哥伦比亚、南美洲、泰国和东南亚地区又分别报道发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Chloroquine)产生了抗药性。其后,抗氯喹虫株出现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同时,产生抗药性的药物也不断增多。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先后证实粤、桂、滇、黔、闽、苏,皖、豫等八省(区)均有恶性疟原虫抗氯喹株存在,其中尤以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地区最为严重。海南岛近年还出现了恶性疟原虫对喹哌(Piperaqui  相似文献   

18.
喹哌是我国目前防治抗氯喹恶性疟的主要药物,1979年开始,在海南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恶性疟疾,1982年以来,各地相继出现抗喹哌的恶性疟疾,而且日趋严重,给全岛抗疟带来新的困难。因此,查清抗喹哌恶性疟的地区分布和寻找治疗抗性虫株的替代药物,是海南当前疟疾防治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近年来我们和省内外同道,在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资料加以归纳,供进一步开展抗性的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4年8-9月,以体外微量法,测定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甲氟喹及奎的敏感性,ID50分别为170、610、84、88、1186nmol/L。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氨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75.0%、73.7%与80.0%。未发现对甲氟喹、奎宁有抗性、测定显示,当地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对派喹和氨酚喹均有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20.
在疟疾治疗中,经常以青蒿素配伍磷酸伯氨喹治疗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恶性疟等疟疾,效果显著,其中磷酸伯氨喹在联合治疗效果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药典采用电位滴定法(磷酸伯氨喹)和永停滴定法(磷酸伯氨喹片)测定磷酸伯氨喹含量。本文通过不同方法测定青蒿素磷酸伯氨喹片(简称青伯片)中磷酸伯氨喹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