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退行性变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一组病症,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失稳多采用融合手术,但融合手术同样破坏了脊柱的生理结构,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且患者术后常常遗留反复的腰痛,对于早期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苏钰斌 《全科护理》2011,(30):2778-2779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中引起慢性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等。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容易导致患病节段活动度丧失,并且会加大临近脊柱节段的应力,进一步导致继发性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1]。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是现代非融合技术的代表该系统不需椎体融合,是一种静态的棘突间稳定装置,能够部分保留正常腰椎活动,可以减少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带来的负面影响[2-6]。  相似文献   

3.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易等优点,能有效防治腰椎退变,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及退变引的顽固性腰痛[1,2].2007年12月~2009年8月,我们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并给予个性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退变可导致非常棘手的、保守治疗无效的长期慢性腰腿疼痛.对于此类情况,目前国际骨科领域脊柱手术处理的理念正逐步转变到非融合技术上来.对于早期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处理,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种治疗方式和全腰椎间盘置换术一起在新的分阶段式骨科脊柱手术策略中迅速起到特殊的作用,可以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节段的最终融合.我们于2007年10月-2008年8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5个间隙),其中L2~3 1例,L3~4 5例,L4~5 9例。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在手术前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7~24个月随访。术后1、6个月JOA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JOA评分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采用坚强内固定结合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腰椎不稳等病症,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使用坚强内固定虽然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节段融合率~[1],但也能带来应力遮蔽、增加邻近节段力学负荷而加速邻近节段退变,使得患者的腰痛症状不能完全缓解~[2-3]。本科近2年使用聚醚醚酮(PEEK)棒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或椎间盘,手术破坏了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使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腰椎退变加速,易引起顽固性的腰背痛,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对此,我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了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脊柱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非融合技术的出现为腰椎多节段退变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对退变严重、符合融合手术指征的节段应行融合手术治疗,而对于退变较轻、未达到融合标准的邻近节段可应用非融合技术予以保护,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不仅在早中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可预防邻近节段的退变。且文献中术前对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评估标准不一,亟需一套统一科学的评估标准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延迟脊柱融合时间[1].  相似文献   

10.
吴莉  周文娟 《护理研究》2012,26(35):3324-3325
腰椎退行性变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不稳、滑脱,从而导致腰背部长期慢性疼痛,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疼痛节段脊柱融合手术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不足之处是引发临近节段应力集中、加速退变。Dynesys动态稳定固定系统(Dynesys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可维持  相似文献   

11.
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与争论的热点。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作为腰椎后路非融合器材,国外虽已应用较长时间,但国内尚处于试用阶段。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并对其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8-10/2010-06使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31例,对其中随访超过1年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均为后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置入;1例患者术中置入2枚Coflex。治疗前及各次随访时均对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及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并测量治疗前后、各次随访时腰椎前屈后伸位置入节段及其上下节段活动范围、Colfex上下极板夹角及置入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评分、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获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及其上下节段椎间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上下极板夹角在过伸位较中立位显著增大(P<0.05)。提示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在腰椎后伸时能够有效分担载荷,同时对腰椎生理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护腰椎功能,早期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2例行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32例行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无脊髓神经根受损、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移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作为一种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一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保护相邻节段椎间盘。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与争论的热点。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作为腰椎后路非融合器材,国外虽已应用较长时间,但国内尚处于试用阶段。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并对其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8-10/2010-06使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31例,对其中随访超过1年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均为后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置入;1例患者术中置入2枚Coflex。治疗前及各次随访时均对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及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并测量治疗前后、各次随访时腰椎前屈后伸位置入节段及其上下节段活动范围、Colfex上下极板夹角及置入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评分、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获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及其上下节段椎间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上下极板夹角在过伸位较中立位显著增大(P〈0.05)。提示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在腰椎后伸时能够有效分担载荷,同时对腰椎生理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护腰椎功能,早期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早期,腰椎问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临床常用髓核摘除或髓核摘除加刚性内固定融合技术,但是随着非刚性固定技术的发展,棘突间稳定系统固定和全椎间盘置换在脊柱非融合治疗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日益突出.目的:与单纯腰椎管减压相比,评价腰椎管减压并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置入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12/2008-1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随机选取2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对照组),20例行突出髓核摘除加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实验组).分别于置入后1周,1年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入后1周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两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实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乙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缓解了患者残余的慢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15.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治疗腰椎不稳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棘突间植人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  相似文献   

16.
腰椎退变可导致非常棘手的、保守治疗无效的长期慢性腰腿疼痛。对于此类情况,目前国际骨科领域脊柱手术处理的理念正逐步转变到非融合技术上来。对于早期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处理,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种治疗方式和全腰椎间盘置换术一起在新的分阶段式骨科脊柱手术策略中迅速起到特殊的作用,可以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节段的最终融合。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脊柱融合术被广泛使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融合后仍然存有腰部活动受限、脊柱动力学改变、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等一系列继发腰椎不稳以及椎管狭窄等症状的出现.目的:综述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01/2009-12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lumbar spinal fusion, destabilization, non-rigid fix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84篇.结果与结论:腰椎融合术仍是目前治疗腰椎不稳的标准方法,但腰椎融合率与临床满意率并不呈正比,而且腰椎融合有导致相邻节段加速退变的潜在可能.尽管目前还没有评价固定椎体间活动范围的量化标准,但理想的动态固定应能保证正常的脊柱稳定性,并且最大限度地恢复节段间的活动度.近年来,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非融合固定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一系列传统融合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方法将在新的分阶段式外科策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避免退变椎间节段的最终融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时间,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活动度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P<0.01)。随访期间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未发现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提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可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的优点,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脊柱非融合技术是目前对于早期脊柱疾病进行干预的新技术,可以在保护脊柱运动功能的同时达到治疗患者病情的效果.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属于后路棘突间非融合新技术范畴,此方面的研究将是非融合技术的一个热点.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动态腰椎管狭窄运动保留的非融合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的临床力学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6-06/2007-12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对象:选择退变性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椎管狭窄的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41~58岁.方法:根据患者自愿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n=20):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术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材料植入物组(n=8):先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后去除棘突问韧带,将2个翼状突起夹在头尾端棘突上,然后在棘突间植入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及随访测量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保护度、椎管面积以及患者的腰椎JOA评分.结果:28例退变性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椎管狭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材料植入物组植入U型钛合金材料后椎间隙高度保护度和平均椎管面积较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明显增加(P<0.05).患者腰椎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是采用非融合技术材料植入物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P<0.05).结论:脊柱非融合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对于早期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力学性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Cosmic动态非融合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措施。方法对43例行Cosmic动态非融合系统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43例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未出现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经过平均13.5个月的随访,术后临床疗效优34例(79%)、良7例(16%) ,可2例(5%)。结论采用Cosmic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术后保留手术节段脊柱活动度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