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感染是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确的防治感染,是埋藏起搏器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87年10月共安置了经静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70例,其中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8例,心房颤动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7例。方法为按常规取头静脉或颈外静脉安置心内膜电极,在同一切口下方胸部皮下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术后远期少见并发症的评估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电极脱位、囊袋血肿、感染、起搏器功能障碍等[1],已被此领域高度重视。但术后远期少见并发症却少有报道。我院近10a480例中共发生4例少见并发症,现将其处理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0例患者,男210例,女270例;年龄32~78岁。发生少见并发症4例。其中起搏器———导线折断1例;反复多部位起搏皮囊感染1例;起搏器皮囊持续性跳痛伴头颈牵涉痛1例;起搏器术后持续性呃逆1例。各占总数的0-21%。置入起搏器型号有:心室感知抑制型按需起搏器(VVI)…  相似文献   

3.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郭继鸿 《新医学》2003,34(5):328-329
1引言1958年10月1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Karolinska医院植入了世界首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此后的四十多年起搏器技术进展迅速,已成为临床心脏病学的一项重要的治疗与诊断技术。2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的发展最初植入的起搏器为心室的单腔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经周围静脉插入,最后在右心室心尖部肌小梁处被固定,进行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此后又有心房电极问世,用同样方法植入的心房电极导线在右心耳的梳状肌中固定而进行心房起搏。双腔起搏器是将上述单腔起搏器组合在一起,二支电极导线分别植于右心耳及右心室,并与起搏器的心房、心室孔相连,进…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起搏器安置前后的应用价值林明①赖奕木②蔡洪斌郑勇1资料与方法对象本文36例系1996年1月至今在我院安装VVI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例,三度传导阻滞12例(心肌炎3例、冠心病9例)。年龄27~76岁。方法应用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的静脉入路,即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导管室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59例。其中29例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入路,定为观察组;30例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入路,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临床基线特征、穿刺成功率、临时起搏器电极到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电极脱位发生率、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电极脱位率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时起搏器电极到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单腔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 将146例需安置心脏单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98例)和头静脉切开组(48例).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 头静脉切开组成功率89% (43/48),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成功率100%(9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P均<0.05).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X线曝光时间,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比头静脉切开组明显缩短[(118±35) min与(256±75) min和(15±5) min与(35±10) min,t值分别为12.12、13.08,P均<0.01].两组并发症各发生1例,分别是囊袋内血肿和电极导线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置单腔心脏起搏器可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7.
1例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异物反应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永久型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电极导线脱位、折断,起搏阈值升高,起搏器综合征,感染,起搏器囊袋血肿,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血栓形成等,相关的护理研究也常见报道,但有关术后出现异物反应的报道较为少见。1989年以来,我院置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203例,仅在2003年12月有1例对心脏起搏器出现异物反应,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起搏器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伴有阵发性房颤引起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是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但是如果选择VVI或者VVIR型心脏起搏器,则因为室房逆传导致持续性房颤,心功能明显下降,增加栓塞并发症。目前长短周期现象和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认为长短周期现象启动的房颤可通过心房起搏来治疗[1]。由于房颤的发生机制复杂,如果不是由于长短周期现象而触发房颤,安置了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则可以因发作房颤使心房电极废置,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临时人工心房起搏术并施以较快的心房频率起搏,如果因消除长短…  相似文献   

9.
一例起搏器埋藏术后电极导管断裂的启示万代华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型(VVI)心脏起搏器埋藏术,已成为目前医院抢救和治疗某些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医疗措施。我院于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施行埋藏VVI型永久起搏器60例,仅...  相似文献   

10.
关付  李广平 《临床荟萃》2020,35(6):558-563
传统经静脉置入的心脏起搏器在电池寿命、适应证以及电极导线技术层面均有很大提升。但在这一手术操作中,皮下囊袋制作及电极导线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如囊袋血肿、感染、电极脱位、上肢深静脉栓塞以及三尖瓣反流等不容忽视。近年来无导线右心室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规避上述传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心脏双腔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中采用多位点信息联通技术形成无线起搏系统,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有乐观的结果。本文旨在对各种模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治疗系统的现状和进展做一回顾,并与传统心脏起搏进行比较,以便于读者更好的认识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与程控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及程控管理要点。方法调查65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护理与程控管理中的潜在或存在问题,并进行护理要点的总结。结果术中并发症2例(阿-斯综合征1例,电极导线接错1例),术后并发囊袋积血2例,感染1例,程控不良事件起搏电极移位1例,电极断裂1例,电池耗竭1例,感知不良3例。结论重点加强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严防并发症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不断完善和规范起搏器程控管理,除可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良事件外,更是保证起搏效果,延长起搏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日益增多,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已有二百万病人接受了起搏器的手术,挽救了不少病人生命。同时近年对起搏器本身,电极线及安装电极导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1,女,58 岁,因心率慢5 年伴反复黑矇3 个月于2010 年4 月18 日入院.合并高血压病5 年.住院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24 h 平均心率40 次/min, >2.0 s 停搏35 次,最长的R-R 间期4.8 s.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型.具有安置心脏起搏器指征,拟安置双腔DDD 起搏器.首先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未成功,改为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放置导丝后发现静脉走行异常,继之进行了右锁骨下静脉造影(图1A,B),结果显示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和右上腔静脉均缺如,左上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反复放置心室电极未成功,考虑到患者房室结功能良好(术中检查文氏点140 次/min),改为安置AAI 起搏器.为了减少脱位风险,采取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将电极固定在右心房中上部近右心耳附近(图1C,D),心房电极起搏阈值<0.6 V,阻抗665 Ω.随访4 个月AAI 起搏器感知起搏良好,无胸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新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的静脉入路,即探讨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在导管室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59例。其中,29例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入路,定义为观察组;30例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入路,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在临床基线特征、穿刺成功率、临时起搏器电极到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电极脱位发生率、手术时间等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别,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在穿刺成功率(100% VS 86.7%,P<0.05)、并发症发生率(0 VS 26.6% ,P<0.05)、电极脱位率(0 VS 6.7% ,P<0.05)、手术时间(23±3分钟 VS 42±12分钟,P<0.05)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临时起搏器电极到位成功率均为100%,无明显差别。结论: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不但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更换的原因和对策.30例35例次更换起搏器的原因分别为:起搏器使用期限已到电池耗竭23例次,电池提前耗竭4例次,感染2例次,电极导线脱位2例次,排异反应2例次,电极导线断裂1例次,起搏器故障1例次.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全程详细准确的健康指导,可避免和减少感染、电池提前耗竭、电极导线脱位、电极导线断裂等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起搏器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电极脱位、囊袋血肿、感染、起搏器功能障碍等,[1]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院近10年48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中,发生远期并发症4例,现将其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0例患者,男210例,女270例,年龄32~78岁。远期并发症4例,其中起搏器-导线折断1例;反复多部位起搏皮囊感染1例;起搏器皮囊持续性跳痛伴头颈部牵涉痛1例;起搏器术后持续性呃逆1例。2 并发症及处理2.1 起搏器电极-导线折断:本病例安置起搏器术后半年再发晕厥,以起搏器故障住院。心电监测发现平卧位起搏、感知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倪芹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107-108
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措施,传统的电极导线采用翼状楔形头,近几年来我科引进新技术螺旋电极导线的应用,即导线的头端呈螺旋状,在选定起搏位置后,用电极头的微型螺丝旋入心肌内固定,起到主动固定的作用。2008年4月~2011年12月,我们对20例患者应用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给予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应用螺旋电极技术置入起搏器20例,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伴随着起搏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接受1次以上的起搏器更换手术。我院有76例病人接受了起搏器和/或电极导线更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胸二维与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定位人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Sonos7500型超声心动图检查仪,配备实时三维超声动态成像技术(X4矩阵探头).对28例单腔或双腔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电极导线在心腔内的行走路径、导线顶端嵌入位置以及起搏器电极与三尖瓣及瓣下结构的关系等进行观察.运用实时三维成像(实时显像Live-3D、全容积显像Full volume)及三维彩色血流显像(RT-3DCFI)3种显像方式.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显示其中26例(检出率92.9%)患者的电极导线及21例(检出率75.0%)患者导线顶端的位置,余5例患者导线顶端的位置经实时三维超声确诊.除此之外,另1例AAI及1例DDD起搏患者由于肺气肿二维图像质量欠佳影响三维显像,2种方法均无法观察到右房内起搏电极导线位置.本组28例单腔或双腔心脏起搏器患者采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后全部检出(100%).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能更直观、准确、实时地显示起搏电极导线及导线顶端在心腔内的位置、周邻关系及所致三尖瓣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张丹花 《上海护理》2012,12(1):67-7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常采用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法,使埋植于体内的起搏器发送的脉冲电流,经导线和电极的传导,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刺激心肌,最大限度地模拟心脏电活动规律及特点,使起搏功能障碍的心肌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