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对脑瘫大鼠脑组织微环境中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建立脑瘫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6只。正常组仅进行假手术处理;模型组进行造模手术;电针组进行造模手术后电针治疗1个疗程(7次,14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定磷法测定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皆有下降,但电针组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头部运动区能够增强脑瘫大鼠脑组织微环境中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电针是否通过调节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NMDARs)的表达,保护认知能力,探讨电针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16只6月龄雄性APPswe/PS1 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痴呆模型组及电针治疗组,每组8 只;以同月龄C57BL/6J 野生型小鼠8 只为对照组。选用百会穴、印堂穴及水沟穴,电针治疗 20 min/次,隔日干预1次。治疗4周后,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电针治疗对实验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NMDARs表达水平。结果 痴呆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增加,第Ⅲ象限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均减少;海马NMDAR1及NMDAR2B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痴呆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NMDAR1及NMDAR2B的表达增加。结论 电针可改善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NMDAR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骆明军  程玲  刘胜洪  徐丽 《中国针灸》2004,24(5):351-35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机理.方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30 min再灌流6~24 h,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80只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电针取穴"水沟"和"百会",以疏密波刺激.切片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以蓖麻凝集素标记小胶质细胞.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未见显色.各模型组在缺血灶边缘可见大量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加.经电针治疗后,各治疗组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低.结论:电针治疗可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尤其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高峰,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CA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均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下调(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CAM-1,对脑组织产生炎性损伤;电针治疗可减少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P2X7R/NLRP3信号通路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在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P2X7R干扰组、干扰对照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1d、3d、7d、21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脊髓,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SCI大鼠模型,夹脊电针组于模型组基础上给予夹脊电针治疗,P2X7R干扰组于模型制备基础上注射P2X7RsiRNA干扰病毒,干扰对照组同上法注射阴性对照病毒,选取BBB评分1-3分者纳入本实验。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治疗后再次进行BBB评分,然后处死并取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蛋白的表达,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NLRP3与OX42共定位表达。实验结果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夹脊电针治疗后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3d、7d、21d,假手术组、夹脊电针组和P2X7R干扰组NLRP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干扰对照组NLRP3蛋白表达量高于P2X7(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NLRP3mRNA较假手术组均升高显著(P<0.05),夹脊电针治疗后在7d、21d时NLRP3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在3d、7d、21d时,P2X7干扰组NLRP3mRNA表达水平低于干扰对照组(P<0.05),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NLRP3与OX42共定位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 3d、7d、21d时夹脊电针组NLRP3与OX42共定位阳性表达明显低于Model组。结论:夹脊电针能降低脊髓损伤大鼠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反应,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功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WK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针组,每组8只。Wistar雄性大鼠8只设为对照组。电针组于“百会”“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1周5次,连续治疗3周。假针组取穴同电针组,毫针不刺破皮肤,毫针与电针仪导线相连,但无电流通过。最后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价行为学改变;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分析代谢物及组成的变化,探究抑郁症核心生物标记物的代谢途径差异,以评价电针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旷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减少(P<0.001),中央运动距离减少(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延长(P<0.001);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摄食时间增加(P<0.001)。与假针组相比,电针组在旷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增加(P<0.001),中央运动距离增加(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减少(P<0.001);新奇抑制摄食潜在摄食时间减少(P<0.001)。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发现,WKY大鼠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差异,电针后的代谢产物也出现明显差异。对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分析发现,甜菜苷在模型组中升高,在电针组中降低;环己基氨基磺酸酯、10-氢过氧-H4-神经前列腺素、15(S)-羟基二十碳三烯酸、地奥司明在模型组中降低,在电针组中升高。KEGG通路结果发现显著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素降解与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 电针能改变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素降解与代谢等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运动功能恢复和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行电针治疗30 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 h内进行,其后每日上午针刺1次,每7日为1疗程(针刺6 d,休息1 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亚组随机取2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随机各取10只进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SYN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14 d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TTC法染色后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灶,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SYN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两个时间点脑缺血周围出现SYN表达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SYN表达在两个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SYN的表达,提高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D)大鼠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改良的4-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术后第31天将实验各组大鼠处死,鼠脑染色切片,观察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对照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中枢胆碱能神经元计数/视野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胆碱能神经元的计数较低,与西药组、电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西药组与电针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与药物治疗对脑缺血后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对保护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不同造模时间下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滑膜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兔KOA模型,将44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其中空白组4只,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电针1组、电针2组各8只.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不予治疗,电针1组及电针2组分别在造模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d组,每组15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选取"风府""太冲"穴给予电针治疗;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 d后再造模。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内TH、α-syn的阳性表达,并用RT-PCR法检测大鼠黑质内BipmRNA、IRE1αmRNA、XBP-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α-syn的阳性表达与BipmRNA、IRE1αmRNA、XBP-1mRNA的表达显著提高,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各组大鼠黑质区α-syn的阳性表达与BipmRNA、IRE1αmRNA、XBP-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显著提高(P0.01)。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电针能明显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1.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分组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00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实验造模组52只,造模成功后5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得舒特组10只、宁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P2X7R/NLRP3信号通路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在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P2X7R干扰组和干扰对照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1 d、3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双侧海马注射Aβ1-42的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2Hz、50Hz电针组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氯化钠注射,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成功,各组大鼠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1定位航行试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假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长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电针治疗组比较50Hz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2Hz电针组组缩短(P0.01)。2空间探索实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50Hz电针治疗组与2HZ电针治疗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Ca2﹢-ATP酶及钠钙交换体表达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后3组在造模后又分为3 h、6 h、12 h、24 h 4个时相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电针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 min。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梗死侧血流量的变化,然后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 mm。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中Ca2﹢-ATP酶的相对表达量;应用RT-qPCR法检测血管中钠钙交换体1(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1,NCX1)及钠钙交换体3(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3,NCX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大鼠脑梗死后24 h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各时项血流量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在3 h、6 h、12 h时脑血流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 h时Ca2﹢-ATP酶下调(P<0.05),各时项NCX1及NCX3 mRNA表达量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 h时项Ca2﹢-ATP酶表达量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6 h时项NCX1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时项NCX3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增加脑梗死及其周边区域血供,明显抑制脑动脉血管平滑肌上Ca2﹢-ATP酶表达量及NCX1和NCX3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达到减轻脑动脉血管平滑肌内Ca2﹢超载,进而维持细胞内外Na、Ca2﹢稳态,这对于抑制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但电针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PD大鼠旋转模型制备采用6-OHDA单侧纹状体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假手术组注射方法和部位同模型组,仅注射含0.2%Vit C的生理盐水。电针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每天一次,每次30 min,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各组大鼠选取10只进行取材及处理。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谷氨酸(Glu)浓度,RT-PCR法检测谷氨酸转运体-1(GLT-1mRNA)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mRNA)蛋白活性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行为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lu浓度显著升高,GLT-1mRNA与GS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Glu浓度降低,GLT-1mRNA与GS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提高了脑内GLT-1mRNA与GSmRNA蛋白活性的表达,减轻了Glu引起的细胞毒作用,从而对PD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百会、神庭、水沟”穴电针联合跑轮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c reperfusion, CIR)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取10只体重相近的设为假手术组,将另4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CIR模型并选取其中造模成功的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模型组、电针组、跑轮组和电针+跑轮组,每组8只。电针组选“百会、神庭、水沟”穴电针治疗;跑轮组进行自主跑轮训练;电针+跑轮组治疗同电针组和跑轮组;治疗5次/周,共4周。采用经皮层电刺激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并结合Zea-Longa神经学评分评价神经传导功能;采用悬吊、Grip test评分及腓肠肌张力实验评估肢体肌力和躯体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协调性;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法观察。结果 电针组Zea-Longa评分及MEP各时相点潜伏期低于跑轮组,MEP各时相点波幅峰值高于跑轮组(P<0.05)。跑轮组Grip test评分、悬吊时间和等长收缩肌力均高于电针组,MEP各时相点波幅峰值低于电针组(P<0.05)。而电针+跑轮组Grip test评分、悬吊时间、MEP各时相点波幅峰值及等长收缩肌力均高于电针组和跑轮组,Zea-Longa评分及MEP各时相点潜伏期均低于电针组和跑轮组(P<0.05)。结论 电针有利于神经传导功能重建,跑轮训练可促进CIR模型大鼠骨骼肌重塑和运动功能恢复,在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 d组、电针治疗14 d组、电针治疗21 d组、电针治疗28 d组,每组15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选取风府、太冲穴给予电针治疗;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 d后再造模。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内TH、?-syn的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区内Bip、CHO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syn的阳性表达与Bip、CHOP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提高,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各组大鼠黑质区?-syn的阳性表达以及Bip、CHOP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显著提高(P0.01)。结论电针防治PD的机制可能与电针能明显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电针双侧风池穴对电针组大鼠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至动物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2 h和造模后6 d Bederson评分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6 d海马和皮层SYN IOD值和GAP-43 IOD值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造模后6 d海马和皮层SYN IOD值和GAP-43 I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GAP-43和SYN的表达,表明电针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对突触的可塑性具有正向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β、IL-10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刺激强度。方法:将8wk龄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于造模成功后(24只)随机分成3组:模型对照组、弱电针组、强电针组,每组8只于缺血再灌注(I/R)6h后开始针刺。24h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0的含量,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中血清IL-1β、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中血清IL-1β、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弱电针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电针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IL-10明显升高(P0.05);3.与弱电针组比较,强电针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电针刺激能通过降低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IL-1β并提高IL-10的含量从而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连续28d给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施予电针治疗,取"风府"太冲"穴,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黑质区TH、CO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中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O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介质COX-2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