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的堆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主要的致病因素,其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AGE受体(receptor of AGE,RAGE)的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泌及细胞凋亡损伤.RPE细胞参与构成视网膜的外屏障,具有屏障、滤过、吞噬和分泌等作用,在维持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PE细胞的功能损害会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通过研究AGE对RPE细胞的损伤,探讨AGE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寻找有效防治DR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是糖尿病(DM)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DM相关眼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DM性与非DM(NDM)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AGEs含量的变化,研究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8-12月从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中获取40例40眼的晶状体核,核硬度为Ⅲ-Ⅳ级(Emery分级方法).按照患者是否患有DM分为NDM组(10例)和DM组(30例),然后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期DR(NPDR)组和增生期DR (PDR)组,每个组均为10例.采用ELISA法对各组患者晶状体中AGEs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 结果 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1.90±5.00)、(35.83±4.22)和(38.59±5.11) pg/ml,CML质量浓度分别为(18.82±3.84)、(19.65±2.12)和(23.77±4.73) μg/L,咪唑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2±2.71)、(14.48±2.01)和(15.37±2.74) pg/ml,均明显高于NDM组的(27.69±1.53) pg/ml、(11.36±1.47)μg/L和(10.21±0.5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和羧甲基赖氨酸(CML)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晶状体中咪唑酮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患者晶状体核中CML质量浓度与戊糖苷素质量浓度间、CML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和戊糖苷素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均呈中等正相关(r=0.623、0.717、0.669,均P=0.000). 结论 DM组晶状体中戊糖苷素、CML、咪唑酮含量显著高于NDM组.晶状体AGEs的水平或可作为评估DR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患体内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局部沉积和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引起多种细胞效应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故抑制AGEs的化学合成,破坏已形成的交联产物,使用可溶性AGE受体拮抗细胞上受体以及使用抗体封闭AGE受体可能是防止、缓解、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威胁视功能,但其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现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研究已深入至分子水平.本文就其产生、生化机制、影响因素、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及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DR发生的关键在于视网膜组织缺氧,早期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微血管瘤形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出血、渗血和视网膜水肿,晚期可见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7.
氨基胍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严重的致盲眼病,氨基胍通过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对半卡巴肼敏感的胺氧化酶活性、毛细血管内白细胞粘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抑制醛糖还原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等途径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为DR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思路。本文就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终端产物,多元醇通路,DAG-PKC信号道路,抑制细胞因子;抗氧化和拮抗粘附分子几方面介绍了DR的治疗药物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晶状体中沉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AGEs与晶状体自发荧光有关,且晶状体蛋白为长寿蛋白,其中AGEs的蓄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关系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并分析晶状体中AGEs自发荧光强度变化是否对糖尿病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5年9-12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进行分析,按照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40例40眼和糖尿病组60例60眼,糖尿病组患者再根据眼部并发症情况分为非DR组(NDR组)、非增生期DR组(NPDR组)和增生期DR组(PDR组),每个亚组均为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评估接受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前血糖(FBG)测定,并采用晶状体荧光显微镜(Clearpath DS120)测定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分析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HbA1c水平和糖尿病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87、2.899,均P>0.05);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F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分别为(0.159±0.032)、(0.256±0.024)、(0.319±0.013)和(0.394±0.035) 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65,P=0.000),其中NDR组、NPDR组和PDR组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NDR组、NPDR组和PDR组随着病情的加重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血HbA1c水平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DR严重程度和血HbA1c水平均有一定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DR早期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持续并进展,这表明先前的高血糖会导致长期有害的血管功能障碍,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metabolic memor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病隐匿,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临床对症治疗,缺乏有效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手段,新的诊治思路亟待开发。近年来许多新兴研究证明表观遗传修饰在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微小RNA(microRNAs,miRNAs)调控等方面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研究策略。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潜在挑战和治疗前景,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致盲性眼部并发症,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ycation end products,AGE)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GE,RAGE)相互作用诱导氧化应激,促进炎症反应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AGE形成及其交联和阻断AGE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本文就AGE形成、AGE-RAGE系统在DR中的作用和其药物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on-DR,NDR)组(55例)和DR组(41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DR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为(8.19±1.67)μmol·L-1,直接胆红素为(2.37±0.62)μmol·L-1,间接胆红素为(5.82±1.60)μmol·L-1,均低于NDR组的(11.58±2.38)μmol·L-1、(3.51±0.85)μmol·L-1和(8.20±2.63)μmol·L-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DR患者存在血清胆红素的降低,这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眼疾。DR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早期的资料表明,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DR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后果包括因为线粒体活性氧(ROS)的产生率升高而导致的电子传递链蛋白的损伤,以及线粒体DNA(mt DNA)的损害和代谢能力的降低。明确把握高糖下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和氧化应激反应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相关研究发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非酶糖化终产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检测方法,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AGEs的关系。方法以体外孵育的AGEs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体;ELISA法标记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AGEs的沉积;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spearman检验统计两者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多克隆抗体经免疫双扩散与竞争抑制性ELISA实验被证实与AGEs特异结合。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抗AGEs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P<0.01);其微血管周细胞密度为4.68±0.528个/油镜视野,对照组为6.74±0.532(P<0.01);其AGEs沉积程度与周细胞密度负相关,两者异常度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逐步加重,P<0.01。结论糖尿病代谢紊乱导致AGEs在视网膜上沉积,后者和以周细胞丢失为代表的早期视网膜微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GEs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不断累积,可通过诱导血管舒缩调节异常,增强氧化应激,与AGE受体(RAGE)结合等多种直接及间接的病理机制发挥作用。使用AGEs抑制剂如氨基胍,ALT711,sRAGE等可以有效的防止、延缓DR的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