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38-439
目的分析早期大量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早期予以大量甘露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比对照组79.41%高(P0.05)。结论早期予以大量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志荃  孙美玲 《新医学》2012,43(11):791-79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与甘露醇干预对防止伴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进展至重症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伴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100例和B组(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20%甘露醇0.5g/kg快速静脉滴注,每8h1次,甲泼尼龙2mg/(kg·d)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ml静脉滴注;若无重症发生,两药联合应用3d后停药。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结果:治疗组100例患儿无一例进展至重症,均治愈;对照组有6例进展到神经系统受累期,两组进展至重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重症的两组患儿比较,治疗组在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与甘露醇可干预有发热症状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病情进展、防止重症发生,明显提高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87-888
探讨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诊的1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地塞米松组和丙种球蛋白组各78例,全部患儿实施常规疗法,地塞米松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3~0.5mg/(kg·d)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着重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发展为危重病例数、神经受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组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93d、1.99±0.44d及7.43±2.06d,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4.67±1.24d、2.85±1.01d及10.01±3.83d;丙种球蛋白组发展为危重病2例,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8例;免疫球蛋白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的7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减少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儿发展为危重症,临床疗效高,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而致HFMD除有手足口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外,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不断有HFMD暴发流行。2008年3月以来,我国安徽阜阳等地发生HFMD疫情,在短时间内即出现22例死亡病例,造成较大影响。2008年5月起,我院HFMD患者急剧增多,其中9例重症HFMD患儿经早期密切观察,积极治疗护理,均救治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海萍 《全科护理》2014,(10):877-878
从临床表现、皮肤、口腔护理、消毒隔离、护理管理、病情观察、高热、用药、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方面对重症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使护理人员对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病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6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6例患儿中,男136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2.27: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1~2岁最多,占46.94%。(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d,出现嗜睡、激惹、呕吐、精神萎靡、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血肠道病毒7l型检测阳性129例(65.82%),血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8例(4.08%),19例(9.6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0例(20.41%)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确诊并收治的5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常规清理创口、止血、消肿治疗,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而后应用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单次注射剂量为5mg,1次/d,连续注射3d。临床组患者在参照组临床干预方案基础上额外辅以甘露醇注射液进行快速静脉滴注治疗,单次注射剂量为100ml,需在20min内全部注入患者体内,1次/d,连续注射3d。治疗结束后比照两组疗效及颌面部肿胀改善程度。临床组27例中,21例显效,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参照组患者中,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88%。两组相比临床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颌面部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颌面部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临床组其颌面部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值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口腔颌面部肿胀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识别及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识别及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临床指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识别及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伶  田疆  于伟  王博  姚文清 《疾病监测》2014,29(8):624-628
目的全面掌握辽宁省2009-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分布,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最多,重症病死率逐年下降,流行高峰集中在7、8月;病例以1~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病原构成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但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临床特征以发热、皮疹为主,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辽宁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呈减缓态势,但检出阳性病例病原以EV71为主,进一步加强监测是深入研究该省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手足口病轻、重症病例的初期实验室检查指标,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8月期间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12例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型组(n=106)和重症型(n=6),对2组的临床资料、初期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结果显示,重症型组患儿以上3个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轻症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检验异常率比较结果显示,重症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水平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轻症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可作为删选轻症和重症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作为筛查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甘露醇属于渗透性利尿剂 ,临床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眼压。应用中如果剂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 ,易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过敏反应、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我们自 1995年以来 ,对 32例应用甘露醇的老年患者 ,采用小剂量滴注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 A 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是导致此疾病的主要病毒。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因 EV71病毒感染所具有的嗜神经性,重症患儿一般易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脑干脑炎、心肺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对于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患儿的重症倾向、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还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具有挑战的课题。通过文献复习对具有早期识别意义的且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探讨,为临床及早识别预后差的手足口病患儿,进一步早期对重症手足口病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临床分级分层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循证护理在早期预警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早期预警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病情转归情况、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早(P<0.01),观察组发展为重症患儿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通过循证护理,早期识别重症早期征象,加强监测,积极治疗及护理,能明显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进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及系统的护理,所有患儿均进人恢复期,平均住院(13.53±1.80)d.其中48例患儿获得临床治愈,9例患儿遗留脑电图轻度异常,3例脑脊髓炎患儿遗留轻度右下肢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 人文关怀在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亦随之大量出现.由于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观察和护理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临床实践中如何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结合我院2010年5~9月收治的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重症患儿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l型(entemvirns 71,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月本院PICU收治的81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起病时间、发热和皮疹出现部位与持续时间、起病至出现神经、呼吸、循环功能受累的时间、病情转归等。结果81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神经系统受累67例,其中46例早期出现脑干脑炎、脑膜脑炎;36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结论 EV71重症主要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以神经系统受累为主。护理重点在于密切观察病情,肺水肿及肺出血和脑炎及脑干脑炎的护理,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测定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本科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抢救59例EV71患儿中18例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儿,全部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测定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2 h~10 d.结果:18例监测中心静脉压患儿中痊愈5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监测中心静脉压能指导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纠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内环境紊乱、电解质紊乱,指导扩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张蕾  鲍莹  孟慧 《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427-429
目的探讨预警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及高热、血糖及白细胞监测等方面的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缩短(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预警护理策略可有效缩短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病程,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O年3-9月贵阳地区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住院的2609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中的103例普通病例和172例重症病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观察,并采集其粪便(肛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重症病例年龄明显小于普通病例;其高热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也明显高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EV71与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CA16感染率在普通与重症通病例中无明显差异;普通病例非EV71、CA16的其他EV单独感染率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结论:2010年贵阳地区手足口病普通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EV,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EV71合并非EV71、CA16的其他EV;普通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非EV71、CA16的其他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