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所致的截瘫给社会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关于外伤后SCI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关系包括了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和组织化学变化,血流动力学上的变化以及关于电生理的研究等,这些基础的研究对于阐明SCI的自然病程和新的药物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SCI模型,导致不同类型的解剖结构损伤与神经功能变化,SCI的病理生理机制也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并不全面,为了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更透彻地阐明SCI所涉及的复杂机制,更有效地评估SCI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需要有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SCI模型。近年来SCI动物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成果已经用于SCI的研究中。现就目前常用的SCI动物模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啮齿动物颈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啮齿动物颈部SCI模型的文献,从其建模方法以及行为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颈部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可用挫伤、挫伤压迫、骨折脱位、脊髓牵拉、脊髓横断等模型进行模拟,继发性损伤可用光化学模型及兴奋性毒性模型进行模拟。模型建立及研究过程中常使用行为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等评估方法。结论 不同的啮齿动物颈部SCI模型各有优势及应用方向,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颈部SCI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兵  徐祝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6):347-348,376
制作理想的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是研究SCI受压后选择减压手术时机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致SCI和受压模型的方法包括撞击垫片法、钳夹法、气囊法、静态压迫法和环扎法,但各有利弊。环扎法步骤简单、不需特殊器械、SCI一致性好、造模重复性高,若能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就可能成为用于脊髓减压手术时机选择研究的理想造模方法。该文就用于脊髓减压手术时机选择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1~3]。建立相对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SCI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常用的SCI模型多是通过造模设备的不同参数来进行损伤程度分级,然而不同的造模设备参数表达各异,并且即使采用相同的造模设备也无明确的轻、中、重模型损伤程度分级的参数范围。组织学、行为学及神经电生理等普遍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细胞及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c-fos基因的表达,探讨地卓西平马来酸(MK-80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保护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MK-801,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c-fos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HSP27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 2.动物分组与动物模型建立:20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脊髓损伤(SCI)组和MK-801组.按改良Allen重物打击模型制作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后0.5h,脊髓SCI组腹腔注射生理盐5 ml/kg,MK-801组腹腔注射5 mg/kg.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逼尿肌细胞钙通道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细胞钙通道改变及其与逼尿肌反射亢进(DH)的关系.方法 建立SD大鼠骶髓上损伤动物模型,进行逼尿肌条钙通道阻滞实验及逼尿肌细胞钙震荡激光共聚焦线性扫描.结果 相同前负荷下逼尿肌条的收缩频率SCI组(2.51±0.3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组(1.95±0.58,P<0.05),滴加高浓度T型钙通道阻滞剂咪拉地尔后两者收缩频率降低至相同水平,滴加高浓度L型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后两者收缩频率下降相同;逼尿肌细胞钙振荡频率SCI组(2.68±0.42)明显高于C组(1.87±0.48,P<0.05),滴加高浓度咪拉地尔后两者钙振荡频率降低至相同水平,滴加高浓度异搏定后两者振荡频率下降相同.结论 SCI后DH的发生与逼尿肌细胞T型钙通道性状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CI)呈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的新特点[1].SCI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所引起神经元凋亡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SCII动物模型[2],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作用,探讨DG保护SCII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SCI中,不完全性SCI发病百分比和上颈SCI发病百分比逐年上升,完全性SCI发病百分比和下颈SCI发病百分比下降。目前研究发现手术减压安全有效,尽管SCI后手术干预方式和最佳时间存在争议。完全性SCI和不完全性SCI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不同,且研究发现减压时间影响SCI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部分研究证实早期减压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但仍缺乏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因而建立具有良好临床相关性、可重复性、可调控性、可规范化操作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本文拟从以下2个问题进行综述:(1)急性SCI动物模型种类及优缺点;(2)慢性SCI动物模型种类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导致脊髓神经传导功能障碍,造成损伤节段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等丧失.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脊髓损伤所导致的功能损害(如截瘫),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还不全面,建立有效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对脊髓损伤研究深入的前提,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并浅谈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086-1089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上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仅限于早期的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以及后期的功能锻炼等手段,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办法,患者往往终生处于截瘫状态。本文通过对如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实现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的标准化,旨在对今后发展更好的动物模型有所启示,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探索、脊髓再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SC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时程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完全损伤(完全损伤组,30只)和不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d、7d、14d采集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和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β-APP于急性SCI后24h达到最高水平,hs-CRP第3天达到高峰.完全损伤组各时间点β-APP和hs-CRP水平分别与不全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除14 dβ-APP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β-APP、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的变化反应了SCI的严重程度,β-APP较hs-CRP的变化敏感,在一定时限内可敏感地反映S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大鼠血清β-APP、hs-CRP的动态变化提示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继发性SCI.  相似文献   

13.
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SCI)模型对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和评价损伤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非常关键.遵循重物坠落致伤法的原理.我们研发了可通用于大小实验动物的新型脊髓打击器(命名为SS-Ⅱ型),结合调节打击高度,建立相应的不同程度脊髓挫伤模型.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临床上较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创伤。在美国外伤性SCI发病率为30~35/百万/年,日本 28. 3~45/百万/年,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北京市调查结果 SCI发病率 6. 7/百万/年,上海市松江县为13. 7/百万/年。我们对1991年1月 1日至同年12月31日无锡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人民医院和解放军101医院收治的外伤性 SCI 35名患者进行了流行病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如下。1内容及方法 对上述6家医院在1991年收治的35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为:年龄、性别、职业、受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SCI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原因在于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建立一个合理、标准的SCI模型是进行SCI研究和治疗的前提。目前,SCI模型的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和用途不一[1、2]。笔者对目前国内外SCI模型制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直接或间接损伤的作用下,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了损伤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及其他功能丧失。美国国家SCI统计中心统计,美国约有28.8万人患有SCI,每年新增SCI病例17000例,其对患者身心及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1]。根据其病理生理机制,SCI可分为两个阶段: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2]。原发性损伤包括直接的机械损伤及其造成的轴突、细胞膜及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7.
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时段减压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脊髓急性不完全性、压迫性因素导致脊髓损伤(SCI)是临床上常见的瘫痪原因之一.SCI早期脊髓减压时机对于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显著影响是个有争议的课题,目前早期不同时机减压疗效如何仍无确切的结论[1].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时段减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故建立可靠的胃癌动物模型对于探明胃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根据不同的研究水平及研究目的,胃癌动物模型可分为长期诱导型、快速移植型及其他特殊模型等,本文就胃癌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造模方法、适用范围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脊髓损伤(SCI)是指X线片或CT未见骨折、脱位,但合并颈椎SCI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SCI[1],国外最早报道见于儿童,占儿童SCI的3%~66%[1-3] ;国内主要见于成人,并命名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SCI,占颈椎SCI的20%[4]。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SCI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瘫痪等严重后果,主要有完全横断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不完全性SCI 4种类型[1,3-6],临床症状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异常、肌力下降以及膀胱功能障碍,部分可合并颈神经根损伤;成人以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最为常见[4,7],损伤可表现为非连续性、延迟性,在3~7 d达到高峰,此时的MRI表现较入院时与最终愈后具有明显相关性[8-9]。儿童和成人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SCI各具特点,两者在临床发病、MRI表现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当前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外科的常见伤病之一,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工业及建筑业事故及运动损伤造成。急性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报道,SCI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67%左右,以呼吸功能障碍、肺炎等最为常见[2]。以往认为急性SCI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