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Cochrane图书馆和CNKI,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以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1986~2011年。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合计2513例患者,7篇文献Jadad评分均在3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其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CI(0.44,1.17),P=0.18]。按肿瘤类型、随访时间、术前有无转移和患者年龄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龄组(≥64岁)和短期随访组(≤2年),两种麻醉方式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95%CI(1.00,2.14),P=0.05;OR=1.55,95%CI(1.06,2.26),P=0.02)],但在结直肠癌组和术前无转移组两种麻醉方式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62,1.61),P=0.99;OR=1.26,95%CI(0.86,1.86),P=0.23]。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较,不能降低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年龄≥64岁和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时,其远期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结直肠癌患者和术前无转移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在老年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8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4例,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肌松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放气后5 min,对比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气腹前10 min及气腹后10 min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对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手术(ASAⅠ~Ⅱ级)的妇科病人68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2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3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期间及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EG组麻醉前、麻醉期间及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小(P0.05);EG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EG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能较好地使子宫松弛,便于手术顺利进行,且术后患者易于清醒,可积极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镇痛,B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C组行全身麻醉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测定患者的静态痛觉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醉诱导前及术后48h时血清VEGF-C和PGE2水平,对比分析3组患者静态痛觉评分、血清VEGF-C和PGE2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镇痛效果良好。3组患者术后静态痛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VEGF-C和PG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5,P0.05);3组患者术后VEGF-C血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血清PG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01,P0.05);3组患者术后PGE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镇痛能更有效降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C水平,有可能利于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肥胖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400例,回顾性分析肥胖与局部复发(LR)、远处转移(DM)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5-year DFS)的关系。结果 BMI与患者年龄(P<0.001)、是否患糖尿病(P=0.020)以及肿瘤部位(P=0.016)有关。肥胖、年龄、术前CE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p T分期、p N分期、癌结节、脉管瘤栓、术后放化疗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DFS的相关预后因素,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2%、62.1%和55.9%(P<0.001);组间比较显示3组之间5年DFS差异均显著(P均<0.05)。结论术前CEA、肿瘤分化程度、p T分期、p N分期、术后放化疗是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影响因子。肥胖是结直肠癌不良预后因素,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射频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9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6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开腹术组23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少于开腹术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输血1例(6.25%),开腹术组13例(56.52%),腹腔镜组术中输血比例少于开腹术组(P=0.001)。开腹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83%)高于腹腔手术组(25.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近期疗效良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21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25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19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E组采用L2-3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G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3 d心电图ST-T变化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 d肌钙蛋白Ⅰ水平,术后24,48,72 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G组肌钙蛋白Ⅰ水平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3天E、G组均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1天G组心电图ST-T改变较E、N组明显(P<0.05).术后3 d高血压发生率G组较E、N组高(P<0.05),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G组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G组术后24,72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且术后VAS评分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近,术后心电图ST-T影响小,心肌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4)和高NLR组(NLR≥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结直肠癌患者脑肠肽、肠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根治性手术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将采用单纯全身麻醉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脑肠肽、肠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及饥饿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胃动素及饥饿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胃泌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均显著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 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对结直肠癌患者脑肠肽、肠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麻醉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将LC 120例分静脉全麻(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E)组,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5min、术毕记录MAP、HR、Peek、PetCO2、SpO2、SEF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术后8h内的平均VAS评分。结果G组CO2人工气腹后Peek、HR、MAP、PetCO2明显增加(P0.05),E组SEF大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术后8h内的平均VAS评分小于G组,且围手术期清醒质量较好。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15例)和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G+E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前经鼻放置胃张力计导管,麻醉诱导、维持均按相同公斤体重给药.G+E组先行硬膜外置管,手术开始前10 min硬膜外腔泵注罗哌卡因.常规监测循环、呼吸功能、血气、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 min(T1)、手术持续60 min(T2)、手术持续120 min(T3)、手术持续180 min(T4)测定并记录各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1时心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E组T1时平均动脉压波动差异组内有显著性(P<0.05);G组的血乳酸及碱剩余(BE)在T4处组间、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G组的pHi变化分别在T3、T4处组间、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降低气管插管反应;对于长时间的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减轻内脏氧合严重失当问题,相对于血乳酸、碱剩余,pHi是监测内脏氧合问题的敏感、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在天长市人民医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65岁及以上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37例)与椎管内麻醉组(35例),主要指标为是否出现术后60 d内死亡或无法独立行走约3 m,或无法使用助行器或手杖行走;次要结果包括是否出现60 d内死亡、谵妄、出院时间和60 d后的行走能力。结果椎管内麻醉组中有6例(17.1%)患者、全身麻醉组中有7例(18.9%)患者主要指标呈阳性(RR=1.03;95%CI:0.84~1.27;P=0.782)。椎管内麻醉组中有6例(20%)患者、全身麻醉组中有6例(19.4%)患者术后出现新发谵妄(RR=1.04;95%CI:0.84~1.30;P=0.884)。2组其他次要指标结果相似。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老年人全髋关节转换术在60 d内的生存率和下床活动方面并不优于全身麻醉,且2种麻醉方式术后谵妄发生率也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及其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外科2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PLT计数分为术前正常PLT组(PLT<300×109/L)和术前高PLT组(PLT≥300×109/L),同理分为术后正常PLT组和术后高PLT组,另按照手术前后PLT计数的变化,分为术后PLT升高组、术后PLT降低组,采用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正常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前高PLT组;而术后高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后正常PLT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术后PLT升高组的生存优于术后PLT降低组,虽然以上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条生存曲线有进一步分离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T≥300×109/L(RR:0.553;95%CI:0.318~0.962;P=0.036)和术后PLT<300×109/L(RR:1.824;95%CI:1.006~3.308;P=0.048)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后PLT的异常升高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作用相反,其机制可能与部分结直肠癌细胞分泌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关,而具有该分泌功能的结直肠癌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并收集病人术前1周血清蛋白与外周淋巴细胞计数资料,计算PNI,对病人随访至2017年6月30日,分析PNI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20例结直肠癌病人中营养良好组(PNI≥45)48例、营养不良组(PNI45)72例。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在年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病人手术耐受性、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术前应用PNI可有效反映病人手术风险及预后情况。围术期根据PNI值给予结直肠癌针对性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21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25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19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E组采用L2-3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G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3 d心电图ST-T变化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 d肌钙蛋白Ⅰ水平,术后24,48,72 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G组肌钙蛋白Ⅰ水平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3天E、G组均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1天G组心电图ST-T改变较E、N组明显(P<0.05)。术后3 d高血压发生率G组较E、N组高(P<0.05),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G组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G组术后24,72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且术后VAS评分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近,术后心电图ST-T影响小,心肌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术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且行根治性手术的20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2年后的生存资料,化疗之前检测C-反应蛋白、清蛋白、癌胚抗原(CE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CEA、FIB、NLR分组之间以及肿瘤分期组间G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CEA升高(OR=2.255,95%CI:1.092~4.658),肿瘤分期越高(OR=7.750,95%CI:3.539~16.973),GPS评分越高(OR=2.911,95%CI:1.298~6.529),术后患者死亡或者复发风险越高。结论术前GPS评分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PS评分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肝切除后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多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数≥4个)接受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4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4%,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4.5个月,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7%、64.4%、46.5%、27.9%;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1个月,1、2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3.8%、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T分期、肝转移灶数目、转移灶最大直径、是否行新辅助治疗、肝转移切除范围、肝转移复发是否再次切除是多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灶数目(OR=3.483,95%CI 1.492~7.021,P=0.001)和肝转移切除范围(OR=2.994,95%CI 1.093~6.372,P=0.002)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超过4个转移灶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甚至复发后再次切除仍可以使患者生存获益,肝转移灶数和肝切除范围是的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对术中应激反应、循环状态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4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Ⅰ组,n=22)、胸段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Ⅱ组,n=22)。测定麻醉前、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时、切皮后1 h、拔管后1 min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水平,记录循环指标、全麻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Ⅰ组Glu于切皮前高于Ⅱ组(P0.05),手术1 h显著高于Ⅱ组(P0.01),Cor与Glu变化一致,Ⅰ组E在气管插管后和拔管后明显升高,Ⅱ组术中较平稳;Ⅰ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切皮前及术中1 h波动较大,Ⅱ组术中较平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全麻用药明显少于Ⅰ组(P0.01),Ⅱ组术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通气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可明显减轻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并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636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5)组和低NLR(≤5)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高NLR者188例,占29.6%;低NLR者448例,占70.4%。高NLR组患者表现为更晚的T分期(P=0.005)、N分期(P=0.006)和TNM分期(P=0.004),更多的脉管癌栓(P=0.003);高NLR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高(P=0.034)。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4.9%,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01)、术后TNM分期(P<0.001)、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脉管癌栓(P<0.001)、辅助化疗(P=0.025)以及NLR(P=0.006)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LR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NLR>5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1,USP11)、蛋白磷酸酶1 催化亚基α(protein phosphatase 1 catalytic subunit α,PPP1CA)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 2016 年4 月87 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USP11 mRNA 和PPP1CA mRNA 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SP11 和PPP1CA 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USP11 mRNA 与PPP1CA mRNA 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5 年,统计总生存率,K M 法绘制USP11 和PPP1CA 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中USP11 mRNA[3.49(3.45,3.52)] 和PPP1CAmRNA 表达水平[1.13(1.11,1.15)] 高于癌旁组织[1.02(0.99,1.06),0.35(0.34,0.3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11.397,-11.423,均P < 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USP11 mRNA 与PPP1CA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s =0.658,P < 0.001)。USP11 和PPP1CA 表达与结直肠癌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386 ~ 6.471,均P < 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无关(χ2=0.039 ~ 1.130,均P > 0.05)。中位随访34 个月,术后5 年总生存率为64.37%,USP11和PPP1CA 蛋白表达阳性组术后5 年总生存率为55.17% 和57.41%,低于USP11 和PPP1CA 蛋白表达阴性组(82.76%,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8.900,9.081,均P< 0.01)。TNM分期Ⅲ~Ⅳ期(HR=1.896,95%CI 1.359 ~ 2.749)、淋巴结转移(HR=1.818,95%CI 1.391 ~ 2.698)、USP11 阳性(HR=2.404,95%CI 1.791 ~ 3.754)、PPP1CA 阳性(HR=2.556,95%CI 1.868 ~ 3.852) 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独立风险因素(P=0.009,0.013,0.019,0.010)。结论 结直肠癌中USP11 和PPP1CA 高表达,与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可能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